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全国地方戏南方会演中再看川剧《亚仙》,已是第三次看这个戏了,每次看都有收获,是所谓“常看常新”的戏,或是可以“温故知新”的戏。收获并不在戏的思想上,而在表演艺术上。

  • 标签: 表演艺术 沈铁梅 意义 温故知新 地方戏 川剧
  • 简介:在多如繁星的明代剧本中,明代周朝俊所作的传奇剧本《红梅记》以其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动人剧情传唱于。周朝俊受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说”影响,在剧本中塑造了慧娘这一光辉形象。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探讨《红梅记》中慧娘的人物形象阐释其对汤显祖“至情说”浪漫主义的借鉴与发扬。

  • 标签: 杜丽娘 李慧娘 “至情说”
  • 简介:四川民歌,或者说民谣,作为一种方言的形态,是劼人作品中时常运用的一种叙述方式。由于民歌的运用,作品主题得以升华;人物刻画更加生动形象;故事情节更加波澜起伏;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本文着重考释四川民歌对劼人作品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李劼人 作品 民歌 运用
  • 简介:元杂剧《墙头马上》是一部表现私奔主题的爱情剧。剧中讲述了贵族之女千金为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所作的种种努力,但这些努力都因封建礼教的过于强大而被否定。这使得千金的命运具有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 标签: 墙头马上 李千金 悲剧命运
  • 简介:伯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戏剧教育家、作家,是我党我军文艺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全国解放后,她历任我院付院长、党委书记、顾问及中国戏剧家协会付主席等职。为新中国培养戏剧艺术人材及戏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四月是伯钊同志逝世一周年,本刊特发表牧虹、徐晓钟、阮若珊、刘运辉等同志撰写的缅怀伯钊同志的文章,以志纪念。

  • 标签: 中国戏剧家协会 教育家 同志 良师 怀念 共产主义战士
  • 简介:衍柱先生的《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以下简称《导读》)已于2006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在结构上.除序、引论和后记外,共分为十章,由朱立元先生为其写作序言。该书不是按照以往西方美学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法.而是以西方美学的经典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宏观审视与微观阐发结合起来,并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西方美学 经典文本 李衍柱 导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写作方法
  • 简介:青山不能永在,绿水难以长流。彭祖虽寿终有卒时,“万寿无疆”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痴梦。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由成熟走向衰落,到最后消亡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的长短、疾徐各有不同而已。有生便有死,生是起点,死是终结。一个人或一件事物自它发生之后,便可以说开始走向死亡。只不过有先死后死、早死晚死、快死慢死之别。如果从这种宏观的、超脱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历史悠久、几起几落的戏曲艺术正在衰落,必将消亡,倒也并无可以挑剔之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戏曲艺术怎能例外?尽管消长有时,盈虚有数,人类总还不肯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譬如对于戏曲艺术,爱者欲其活,使尽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为其美容、营养、输血、重塑、整合;厌者欲其死,巴望她死得越快越好,理性者则悲观地准备为她致最后的注目礼,甚至还有人曾提出“灭剧”(消灭戏曲)的口号。但是,爱者一时拿不出使戏曲迅速恢复青春活力的灵丹妙药;厌者也无法马上结束戏曲的生命。处在这种尴尬的僵持和煎熬之中,有人陷入了忧伤和失落;有人怀着欲舍难抛的矛盾心情,盼望早日得到解脱;有人

  • 标签: 李洁非 宇宙万物 痴梦 主观努力 彭祖 律绝
  • 简介:他就是鲁迅赞美的那种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就是保困,一个一辈子都和那些胼手胝足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一起奋斗的农业科学家。

  • 标签: 河北梆子 李保国 现代戏 观看 赞歌 农业科学家
  • 简介:本文认为,20纪中国戏剧史研究在对象与方法上长期存在严重的缺陷。现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无视本土戏剧的存在、成就和影响,使中国戏剧史出现一条巨大裂痕。本文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为例,指出国剧在20纪戏剧与文学史中遭遇的“有意识的忽视”,其理论根源在于将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片面理解成话剧的引进与发展的过程,把剧种的分野当成现代性的分野,将本土戏剧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解决三个问题:不能以新文学史代替现代文学史、不能以剧种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文学史观念应该有民族视野。这样才能使20纪中国戏剧史在对象上更为完整、在方法上更为科学。

  • 标签: 戏剧史 文学史观念 新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 本土 现当代文学
  • 简介: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在光与影的叠加中将隐喻与戏仿发挥到了极至,尽管对于林兆华的舞台阐释众说纷纭,赞同欣赏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理查三》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部全新风格的莎剧,而且是一部极具创意性的莎剧。由光与影的戏仿所组成的《理查三》,所追求的叙事效果充满隐喻特征和调侃色彩,内涵已经通过经典文本的重构被置换为现代舞台叙事。

  • 标签: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林兆华 叙事
  • 简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演出,搬上银幕以后,全国亿万观众对严凤英,王少舫等艺术前辈大师所塑造的七女、冯素贞、董永、刘文举等舞台艺术形象都是赞不绝口,印象极为深刻、久远。一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曾风靡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我走上工作岗位,来到剧团从事专业演员工作后不久,在单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培养指导下,非常荣幸地先后在舞台上饰演了《天仙配》中的董永、《女驸马》中的兆廷这两个黄梅戏小生行旦的角色。

  • 标签: 董永 舞台艺术形象 《天仙配》 《女驸马》 感悟 经典剧目
  • 简介:一九八五年的夏天,美国公共电视网在收视的黄金时间播出了一部对于整个华人社会来说有着不寻常意义的电视剧——《纸天使》,这是美国影视艺术界第一次播映这类描写美国华人血泪史的电视剧。《纸天使》的年轻华人女编剧小琴(GennyLim)以此在美国影视圈这个华人极难涉足的圈子里一炮打响。《纸天使》的播映时间虽只短短的一小时,但它却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在华人社会中造成了广泛影响。

  • 标签: 华人社会 美国华人 华人作家 中国移民 在美国 排华法
  • 简介: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文学率先谈到性压抑的作品。一个略有野性的女子使一个因性压抑而性无能的知识分子,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中国的传统的性观念,直到本世纪末才得到巨大的冲击。无论如何,对于中国文明和中华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闸门一开,汹涌澎湃。这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进步。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理所当然地会最敏感地愈发强烈地多方面地反映这一

  • 标签: 李氏 真纯 性压抑 梨园戏 亡灵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作者: 宋苏圆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剧情基于一位传说中大不列颠国王李尔的故事,经莎翁改编后,这部作品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围绕李尔王及三个女儿进行;第二条线索围绕葛罗斯特伯爵及两个儿子进行。本文主要从第二条线索出发,关注剧中男配角埃德加从无知到迷茫,再到隐忍和悲情,而最终成为一位英雄的蜕变历程。
  • 简介:如果说:“纯粹的戏剧能体察人类精神的基本需要”,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保国》,正是一部“纯粹的戏剧”,给当今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最真切的精神需求。保国这位新时期的楷模,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贫困山区的建设,留下了感天动地的精神财富。

  • 标签: 河北梆子 李保国 现代戏 感悟 心灵 基本需要
  • 简介:我与吴静为的话匣子,打开在她当年的毕业大戏《聊斋新志》上。五年前咱俩也算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她还在舞台边上蹲下身子往说明书上认认真真地给我签了个名。那时候她叫吴静,现在她叫吴静为。她说这两个字一动一静,很有禅意。她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好像天地间的玄机都掉在她眼里了。

  • 标签: 《菊花香》 女主角 说明书 话剧艺术
  • 简介:近日,华语乐坛金牌制作人李伟菘、偬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以“听说爱情回来过”为主题,举办30周年作品音乐会,MIDASPROX调音台为其保驾护航。

  • 标签: 音乐会 调音台 李伟 制作人 体育馆
  • 简介:想写慧琴由来已久,但每次提笔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对她太了解、太熟悉了,反而理不清头绪。近来细想,索性以一种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方式,把她的艺术历程讲述一下,我想读者自己会从中理出头绪的。1979年,慧琴考入晋中艺校表演班。我比她晚一年入校,我俩不是一个班,但我对她的印象特别深刻。她个子不高,胖胖的,穿着朴素,整日素面朝天,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显得与别的同学格格不入,别人玩耍休息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一个人在教室练功。慧琴的家在农村,为了农转非才学的戏。老实说她学戏的

  • 标签: 艺术人生 艺术历程 优秀剧目奖 张曼君 《白蛇传》 中国剧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