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溪山琴况》的标题形式切入,通过考察各况标题的双音节连用,认为《溪山琴况》的文本构成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一方面,二十四个况题单字大多是由当时文学写作中常用的双音节词切分而成,并非来源于对各况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徐青山是以自己内心的整体琴学来对这些前置况题作出漫谈式的回应,每一况的内容并非是规整的、有计划的构思。因此,我们并不能概括出每一况的封闭性独立内涵,《溪山琴况》的文本整体上应当作为一个“渐变光谱”式的结构来理解。

  • 标签: 况题形式 双音节 文本呈现 渐变光谱
  • 简介:你的每句话都是那么新颖,温暖得我每次都心跳不停。像花丛里飞舞的一个蜻蜓,我愿随着它飘飘飞行。你的每句话都能紧扣我心,我迷恋着你恍惚在眼前云。到今天才明白我是局外入,遍体伤痛唤醒了觉醒。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中国文字记谱法的内在矛盾就是实记与所记的矛盾。汉初为何出现“声曲折”乐符体系?一为乐府音乐的客观需求,二为节省字符量,且取“图十释文”的格式为战国汉初文化时尚。到一弦多音的定制琴阶段,乐符渐不合时宜。三务路子,一是寻求新的乐符,二是重走先汉字谱之路。分析《碣石调?幽兰》的字词关系。琴谱的特点是庞大的字词量和低微的汉字量并存,和字量与汉字量成反比。三是创造古琴减字谱。曹植首创减字的贡献。分析琴谱与减

  • 标签: 中国文字记谱法 实记 所记 琴谱 减字谱
  • 简介:从不愿在人前说自己是写歌词的。一是在高手如云的词坛,充其量我是一介草民,既无扛鼎力作,也无等身著说。纵然在词海翻腾一晃数年,也只看见我长长的影子在摸索中趔趄前行,很少摇曳生风。

  • 标签: 歌词 音乐艺术 艺术创作 作曲
  • 简介:<正>唐人抄录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谱(以下简称《幽兰谱》),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中国琴谱。由于此谱是一篇如何演奏《幽兰》这首琴曲的详细文字记录,故后世人又称之为文字谱。这种文字谱,至今只见《幽兰谱》一首,又因其存在的年代较久远,所以它是我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

  • 标签: 音位 泛音 文字谱 纯律音阶 徽位 古琴曲
  • 简介:新发现的这通元人碑刻,今存山西省沁水县西南约20公里的土沃乡下格碑村圣王庙内,发现时身趺分离,侧卧于正殿窗前。碑连额高169公分,宽73公分,笏头,正书,额篆"创修圣王行宫之碑",立于至治二年(1322)。此碑《山西通志·金石志》失于著录,亦为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所遗漏。新《沁水县志》有著录却未收碑文。碑中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一段舞庭描述值得注意,兹据拓本录其正文并略作考述于下。

  • 标签: 新发现 碑刻 取水 沁水 戏台 达鲁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