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文艺大发展,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取得了辉煌成绩。今后,我们更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主旋律更加响亮,让正能量更加强劲.

  • 标签: 改革开放 精神动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同行 话剧
  • 简介:博物馆学者威尔(Weil)于1990年提出,在接近21世纪之时,对博物馆的角色,在哲学上的讨论,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即为:1.保存(topreserve);2.研究(tostudy);3.传达(tocommunicate)。其中:"保存"包含了文物和标本的典藏和照顾;"研究"以搜集文物的研究并被实现成为知识的有机体;"传达"亦为沟通,它是双向的运作,博物馆与观众两者之间的互动,包含所具有的活动和专业上的体现,能让大众接近所研究之文物与成果。

  • 标签: 博物馆 美术馆 品牌塑造
  • 简介:创办于2013年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于今年再次亮相上海展览中心,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本届博览会展出来自全球29个城市,共计84家画廊带来的上千件当代艺术作品,本年度总展览面积超过—万平方米,藏家预览日吸引了近2000名新老藏家到场。2016ART021主要板块由三部分组成:主画廊单元、APPROACH以及公共项目单元。

  • 标签: ART021 艺术博览会 当代艺术作品 上海展览中心 公共项目 装置作品
  • 简介:2017年6月29日,全国首个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节在上海开幕。随着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共同按下“党的诞生地——上海”和“流动的盛宴——地铁里的上海博物馆”两列主题文化列车的启动按钮,

  • 标签: 文化艺术节 上海地铁 公共艺术 故事 城市 聚焦
  • 简介:随着5月18日晚最后一场“中外交响音乐会”的落幕,为期3周的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收官谢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西班牙、波兰、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的表演团体的艺术家们,奉献了52台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演出,此次音乐节受众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 标签: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发展趋势 民乐 解析 变迁 手法
  • 简介:作为一种带有经典性、学术性的展览形式,文献展的概念发源于德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诞生于1955年,由艺术家、教育家阿诺德·波德创办的卡塞尔文献展(KasselDocumenta)。如今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已成为反映国际当代艺术发展轨迹的重要平台和坐标,成为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艺术文献 艺术大师 媒体传播 卡塞尔文献展 名家 雕塑
  • 简介:上海是全国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先行者。自2015年起,上海针对国有文艺院团制定落实"一团一策"建设方案,以问题为导向,遵循艺术规律,从优化精品创作、完善人才培养、强化综合保障、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实施分类改革。沐浴在"一团一策"的政策春风下,传统戏曲剧种"妙手回春"。各文艺院团艺术创作力得到提升。

  • 标签: 文化品牌 文艺院团
  • 简介:加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重要板块。而我们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努力亦非一朝一夕。从有识之士的呐喊,到系统性学术研究和梳理,再到政策的扶持与平台的搭建,这一路走来并非没有弯路、绕路,也因非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零碎性和多元性,因此我们在构建保护工作的时候需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然后再去针对性解决问题。如今我们亟需将非遗保护工作导向“有的放矢”的轨道。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保护 上海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新时期 文化大都市
  • 简介:上海文艺界年年的保留节目,也在年年出新意。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两大亮点,其一是传统戏剧的3D化,其二是重新配音的沪语版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的上映,皆让人惊喜。6月19日,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单元中唯一一部戏曲电影,由滕俊杰执导,第一代"曹操"尚长荣和第一代"杨修"言兴朋联袂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在上海影城举行世界首映。

  •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技术 3D 《曹操与杨修》 新技术 光影
  • 简介:现在的电影节从受众来说,似乎西方电影大师的专题更显热门。比如作为每年常客的法国新浪潮,今年的板块则是英格玛·伯格曼、路易斯·布努埃尔以及刚在戛纳获得最高荣誉的是枝裕和……在这一局势下,谈海派电影尤显意义。"海派"本身当然是中西结合、海纳百川的;但是当代电影创作中,上海本土原创电影似乎少见;而文化,当然是有地域滋养的因子的。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走到今天,这个过程是怎样发展的?今次,藉由本届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中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我们来谈一谈这部片子,谈一谈海派电影。

  •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海派电影 电影传统 电影大师 中西结合 电影创作
  • 简介:古镇的更新,是产业的更新:古镇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古镇的发展,是与居民共同发展。古镇要呈现给大众的应该是一份记得住的乡愁.而活着的古镇才能感受乡愁。上海需要找到更能激发古镇内生动力、为古镇发展带来活力的功能.要树立有机更新的理念,使政府、居民、企业和游客实现共赢。

  • 标签: 古镇保护 城镇化进程 更新 乡愁 上海 乾坤
  • 简介:庞薰琹,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部,直至一九二四年,庞薰琹弃医从艺,并于一九二五年只身前往巴黎学习绘画。这个决定改变了庞薰琹人生的轨迹,在巴黎乃至欧洲的所见所闻所识为庞薰琹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艺术道路 薰琴 莱热 邵洵美 一九 徐蔚
  • 简介:当"追影""追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期待荧屏银幕上出现更精彩的故事,影视创作这门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必须以自我更新的姿态,构筑精神高地、寻求心灵净土。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如何推动影视创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期《上海艺术评论》聚焦影视剧创作,通过近年来多部炙手可热的案例,探讨未来我国影视创作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方向.

  • 标签: 影视创作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上海近代文化历史中最富有活力的时期,不仅体现了上海民“海派”生活方式和文化中的“殖民化”、“租界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文化商贸”的都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征。

  • 标签: 近代上海 海派音乐文化 媚俗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