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势-撒放阶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6名射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杆)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振动杆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周3次,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积分肌电值(iEMG)、12支箭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射箭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双侧肩关节的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iEMG和肌肉活性、势-撒放时间、黄心命中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约0.05).结论:振动杆练习能显著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缩短势-撒放时间以及提高黄心命中率,可作为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射箭运动员 振动杆训练 肌肉活性 固势-撒放时间 黄心命中率
  • 简介:研究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对培养优秀选手后备力量十分有益。对运动员来说,多年训练的第一阶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将为以后掌握高超技术打下基础。我们在国内外游泳运动员共同集训和国际比赛时,对30位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填表调查和口头询问。这些运动员是奥运会冠军和得奖者、世界和欧洲冠军。询问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从事运动的头2—3年中,其训练都带有明显的保健性和全面发展特点。他们都广泛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特别是活动性游戏和球类运动。在这方面,多次

  • 标签: 游泳训练 训练阶段
  • 简介: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大学生在颈肌耐力训练前后胸乳突肌、上斜方肌的肌电变化,对颈肌耐力训练缓解慢性颈痛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慢性颈痛大学生分成两组,耐力组进行4周的颈屈肌群训练和颈伸肌群训练训练,对照组不予干预。采集颈屈和颈伸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主观疲劳感受量表(RPE)、胸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F)值,对受试者颈肩疼痛、肌肉疲劳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颈屈状态下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训练前RPE显著性下降(P〈0.05);颈屈状态下30s、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对照组RPE显著降低(P〈0.05);耐力组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双侧胸乳突肌MF、上斜方肌MF亦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肌耐力训练能有效减少大学生颈部肌肉疲劳程度。

  • 标签: 颈肌耐力训练 慢性颈痛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主观疲劳感受 中位频率
  • 简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四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推铅球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四式"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标签: 四段式 铅球教学 实验研究 Shot PUT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身体健康体能及身体素质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三式”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方面进行探讨。证明“三式”教学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

  • 标签: “三段式”教学 大学生 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身体素质
  • 简介:我们尝试着区分三级跳远的三个学习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组织方法,有其建立在前一阶的经验,认知能力,有其形态特征和进步的幅度。每一个阶段也都有其纠错的特定内容。

  • 标签: 三级跳远 教学方法 跳远技术 器械练习
  • 简介: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典"三指标评估法"的基础框架和乒乓球比赛的基本规律,提出只要将运动员的第五拍得分归为相持,第五拍失分归为发球抢攻,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经典"三指标评估法"存在着比赛双方运动员技术统计数据不对应的问题,进而在技战术分析中引入了实力差与技术效益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三指标评估法"横向与纵向扩展应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两个实例进行了说明。"三指标评估法"的扩展应用将有利于教练员、运动员从多个角度,直观地进行乒乓球技战术特征分析,对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乒乓球 三段指标评估法 扩展应用 实力差 技术效益
  • 简介:本文在介绍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和功能在基础上,阐述了健美操运动对不同年龄女性的锻炼价值,以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促进健美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

  • 标签: 健美操运动 不同年龄 女性 锻炼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普通健康成年女性脂肪氧化及脂肪最大氧化能力。意义: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普通健康成年女性的脂肪氧化供能情况。方法:选取普通健康成年女性49人,进行逐级递增负荷实验,并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中机体气体代谢指标,根据代谢数据计算脂肪供能能力最大时的运动强度。结论:1.同等强度(相同负荷与时间)运动时,30~3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大,且高于其他组,50—5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先达到峰值。2.30-39岁年龄组运动强度在57.0%-64.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40~49岁年龄组在强度63.4%~65.5%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50~59岁年龄组在强度63.9%~68.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3.随着年龄的增加,运动能力不断下降,最大摄氧量不断减少。

  • 标签: 不同年龄段女性 脂肪氧化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