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调整为"一利五",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资产负债成为国有企业考核的主要指标,要保持整体稳定。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市场发生急剧变化,从2016年开始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开始部分头部房企暴雷、出现资金危机,再到2022年大量金融政策出台促进房地产行业稳着陆,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引起关注。资产负债作为评价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能力的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的情况,阐述高资产负债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如何控制资产负债提出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资产负债率 房地产企业 融资
  • 简介:摘要:数字经济对于工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也日益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对于全要素生产的影响研究层出不穷,数字经济是否提高了全要素生产抑或是对全要素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这一过程是如何通过产业集聚这一因素而影响的:数字经济是通过产业集聚水平整合了资源,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而对全要素生产产生了积极作用,还是在竞争和溢出效应的背景下对全要素生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呢?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中介效应
  • 简介:电脑的普及是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详细估计了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发现即使排除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特征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电脑的工资回报仍然高达20%,直接验证了使用电脑对个人生产的巨大提升,同时指出国家在将来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 标签: 收入差距 使用电脑 技术偏向理论 趋势得分模型
  • 简介:本文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的异质性对吸收外资溢出的影响。我们发现:(1)企业层面外资份额及其控股与否对企业生产的积极影响随生产水平递增;(2)私营企业存在着吸收外资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的生产“门槛”效应,即吸收能力的差别;(3)下游外资控股企业的溢出促进了上游大部分私营企业的生产,而非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则对上游生产较低的私营企业有负的净效应。私营企业面临的外资竞争格局正从各方面形成,而私营部门内部生产能力分化也日渐明显。

  • 标签: 外资溢出 私营企业 生产率 普查数据
  • 简介:本文基于信贷市场资金和项目的搜寻与匹配视角建立了一个内生货币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对超额准备金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具有逆周期特征;其变化有减弱法定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政策效果的作用。动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具有滞后周期特征;超额准备金的内生变化会带来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通过中国数据校准参数后的模拟发现,较高惰性的法定准备金调整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抚平信贷市场波动,反而可能是造成信贷市场不稳定的原因。对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超额准备金的上述特征都具有很好的统计显著性。

  • 标签: 超额准备金率 内生货币 匹配函数
  • 简介:地区间劳动生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经济密度
  • 简介:基于沪深300指数期货及其标的指数的日度数据,首先检验股指期货交易被限制这一事件对于沪深300指数波动的影响,并分析这一事件对于标的指数交易量波动之间的正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指期货交易被限制并未伴随标的指数波动的下降,而是发生先降后升的动态过程,并且伴随着市场深度先降后升;在股指期货受限之前的样本中,期货和现货交易量都与现货波动正相关,但持仓量却与现货波动负相关。

  • 标签: 交易量 波动率 指数期货 持仓量
  • 简介:忽视能源消耗和"坏"产出会扭曲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的估计,有碍于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将能源投入变量和SO2、CO2两种"坏"产出变量加入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采用全局参比的SBM方法和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1年间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及其无效率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在这一时期存在清晰的绿色转型轨迹,转折点为2006年;节能减排是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推手,但资本无效率恶化减缓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东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政府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专业化和服务业专业化等是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绿色转型 城市经济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本文在传统的两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纳入到研究框架中,形成三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1998—2011年工业的全要素生产(TFP)增长变迁和各地区工业TFP增长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工业全要素生产呈现出震荡式的上升,年均增长为5.2%,且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恶化对TFP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东部和西部的工业TFP增长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西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位居三大地区之首;东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即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但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存在条件收敛。

  • 标签: 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 DEA 收敛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扁平化运营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效果及对差错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的经营管理人员88例为对照组,应用普通管理,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的经营管理人员88例为研究组,应用扁平化运营管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管理人员的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管理差错更低(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扁平化运营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减少管理差错,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普通管理 扁平化运营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 应用效果 差错率 必要性
  • 简介: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生产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选取2008—2012年中国制造业8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息贷款对于全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的提高存在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项政策工具只在非国有企业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对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问题,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产业政策应该强调竞争,倾向于高竞争态势行业的产业政策更能提高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而在行业内部,产业政策则应该强调公平,政策资源在行业内部的分配越均衡则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的增长。

  • 标签: 产业政策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新结构经济学 中国制造业
  • 简介: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 标签: 空间外部性 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 空间关联 异质性 生产率
  • 简介:摘要:国家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决定长期经济增长,而高校科研和企业自主研发在促进技术进步和原始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在2021年占比刚刚超过6%,相对较低,但基础研究对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水平制造业形成至关重要。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使用2001-2022年的数据构建科研院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滞后性。最后,提出了促进科研院所投入与经济增长相互驱动的建议。

  • 标签: 经济增长率 科研院所投入 VAR模型
  • 简介:本文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入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Malmquist方法高估了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以及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我国银行业在2004—2008年间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的改进,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生产大幅度下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小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

  • 标签: DEA模型 三阶段Malmquist指数 商业银行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本文首先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全国2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在1996~2007年间的R&D全要素生产增长情况。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就市场化和政府介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介入程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将促使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在1996年的基准上提高0.82%,政府介入程度每提高1%,将促使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在1996年的基准上下降0.59%。

  • 标签: 市场化 政府介入 R&D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面板模型
  • 简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对企业生产、出口固定成本和企业出口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不同出口行为选择仍符合生产排序规则;出口固定成本对企业直接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企业间接出口则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直接出口企业来说,高生产能够弱化出口固定成本的出口抑制作用,高出口固定成本则会抑制生产出口促进效应的发挥,而对企业间接出口来说则相反。据此,认为出口促进不应只从企业生产角度入手,也应着力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并发挥出口中介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生产率 固定成本 出口行为 异质性 自选择效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