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和"世界的整体性"思想。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该书下篇《新思维与世界》的中心思想。戈尔巴乔夫是这样论述这一观点的: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维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实质上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人类进入了核一宇宙时代,就"第一次出现了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今天的,而不是遥远的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今天,整个人类"是同舟共济,是沉是浮,只能在一起",否则,就只能同归于尽,无一幸免。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现在,"人类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以便保护人类自身,造福……未来"。结论是:今天,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原则大于阶级原则。据他说,"列宁曾不止一次阐述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思

  • 标签: 国际关系体系 对外政策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整体性原则 经济属性
  • 简介:这几年,国内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较多的社会冲突以及矛盾,从而引发出了较多的群体性事件。当前国内有三大群体性的事件,包括劳资纠纷和违法征地拆迁以及环境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策。

  • 标签: 环境群体性事件 成因 对策
  • 简介:体性事件是利益分化过程中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未获有效调控的集中表现。消解这一问题,从利益表达的视角看,应该加强利益主体利益表达的合法性教育.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表达主体,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从利益综合的视角看,应该坚持利益和谐原则,防止利益综合两极化,运用进取性综合结构加强社会动员和协调,增强党和政府的利益综合能力。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利益表达 利益综合
  • 简介:大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针对爱国教育碎片化问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道德发展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构建爱国意识的整体性培养模式。这一整体性培养模式真正走进爱国主义实践,需要建立起目标聚合、内容融合、路径耦合、主体协合、资源整合等实践机制,并以制度化方式推进爱国教育常态长效开展。

  • 标签: 爱国意识 整体性 培养模式 实践机制
  • 简介:作为高学历、有学识的群体,青年博士生的求学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理想的追求,也有现实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这一精英群体在学期间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如不名一文的经济压力、不容乐观的就业压力、难与人言的婚恋压力、艰难调适的人际压力等,使得丰满理想与窘迫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化解青年博士生的群体性困惑,促使其和谐发展,需要博士生自己、导师、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 标签: 青年博士生 群体性压力 化解之策
  • 简介: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且态势愈发严峻。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行为,受到群体心理因素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挫折-攻击理论'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农民群体性心理和行为的联系为研究内容来探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

  • 标签: 农村群体性事件 挫折-攻击理论 心理机制
  • 简介:<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防治青少年学生的罪错工作将面临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许多从事青少年学生罪错防治的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造就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就某个地区、单位、学校来说,虽然化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效却未达预期效果或目的,究其原因之一,是未能从青少年学生罪错形成的多因素,多角度去思考、去部署、去把握,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由此还引发了不少埋怨情绪:作为青少年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系

  • 标签: 青少年学生 罪错 防治工作 全局观 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习成绩
  • 简介:回应机制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完善责任政府的重要机制。人民政府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必然也是一个责任政府,自然要求它具备完善的回应机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治理是分析我国责任政府回应机制的重要视角,以此为基础可以洞见,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回应机制应包括促进回应制度化、提高回应及时性、促进回应渠道多样性、建设完善回应问责制、拓展政治沟通渠道以及将回应机制的完善置于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态下等路径。

  • 标签: 责任政府 回应机制 群体性事件 治理
  • 简介:安东尼奥·奈格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以批判客观主义范式、重回革命的政治性—主体性话语为逻辑构架,彻底颠倒了劳动和资本的力量关系,并以阶级斗争的革命政治学,将历史运行的中心结构转移到回归工人阶级立场的阶级构成之上,进而把非对称性的阶级对抗当作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意志论之间的"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因对主体性话语的偏执、对历史过程的简化和对历史本质论的拒绝,最终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安东尼奥·奈格里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主体性 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