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进入三季度,青海规模以下工业中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一些行业或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仍有部分地区、行业的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滞后效应,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运行态势欠佳。1—9月,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11亿元,工业增加值2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可比价),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高。

  • 标签: 工业增加值 青海 生产经营状况 国际金融危机 工业总产值 经济危机
  • 简介: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学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密切相关。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存在地区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地区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面板数据 面板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2004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35亿元,当年新增75亿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13亿元,当年新增9.6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2亿元,当年新增47,42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86.3亿元,新增43亿元,在当年全部新增总量中工业增量占到了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新增18亿元,其中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分别新增9.5亿元和3.8亿元。

  • 标签: 两位数 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 批发零售贸易 2004年 增加值
  • 简介: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的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影响,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 标签: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江苏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简介:1—4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增速比1—3月提高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继续回升。1—4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17.96亿元,同比增长8.4%,较1—3月提高1.4个百分点。

  • 标签: 消费品市场 平稳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青海省 同期增长 同比增长
  • 简介:今年以来,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的强力推动下,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投资已成为拉动四川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最主要的动力。其中,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阿坝等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而今,在投资强有力的拉动下,全省呈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 标签: 固定资产投资 四川经济 地震灾区 拉动作用 社会和谐稳定 灾后重建
  • 简介:建构旅游产业的因素效应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对产值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中酒店和旅行社规模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旅游从业者人数和游客人数拉动作用明显。

  • 标签: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增长 效应模型 效应分析
  • 简介: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编制由社会福利、区域均质、群体均衡三个维度构成的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1978—2016年中国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国内经济稳步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对经济成果的共享程度存在巨大差异;高区制下,改善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是提升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的有效手段;低区制下,就业形势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影响最显著,政府可通过颁布相应政策和不同的福利制度提升共享性指数。

  • 标签: 共享性指数 区域差异 群体差异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
  • 简介: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认为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够明显,分析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近几年浙江保费收入保持高带增长,这与浙江GDP的快速增长是紧密相关的。本文对浙江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中还发现与全国情况差别最大的是,浙江保费收入对策性因素并不敏感的。在文章的最后,对这种不敏感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保费收入 经济增长 浙江 GDP 对策性 国情
  • 简介:通过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内生增长过程的模型描述,构造汉密尔顿函数,寻求基于环境约束的内生增长过程的最优平衡路径;进一步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临界条件及参数变化的关联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实践中最优增长的有效性问题,设定不同性质的政策或经济性手段,提高最优增长的可操作性,解决增长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标签: 内生增长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指数
  • 简介:一、我国目前企业科技状况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科研体制为主的改革已转向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九·五”以来,我国企业科技实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据统计,1996年国有企业共有...

  • 标签: 经济增长 企业科技进步 若干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 科技成果开发 技术发展
  • 简介:上半年,我市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个体、私营木材加工业,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的私营木材加工业6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企业数的199%。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19%,比全市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036亿元,同比增长426%,占全市利税总额的108%,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3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10万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利润总额的245%。宿迁市私营木材加工业成为显著增长点$宿迁市统计局@王琴

  • 标签: 木材加工业 宿迁市 显著增长 私营 同比增长 产品销售收入
  • 简介:“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家庭财富迅速增加。加之国家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行,拓宽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居民理财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广大居民获取财富增长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可以预见,财产性收入在城市居民增收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标签: 财产性收入 城市居民 “十一五”时期 “十一五”期间 持续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
  • 简介: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52——2000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存在着某种经济机制使两者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这一结论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中国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宏观调控
  • 简介:今年以来,在重大项目的拉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上年同期。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投资运行特点为:

  • 标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 投资增幅 同期增长 运行特点
  • 简介:为确保2009年兴义市生产总值118亿元,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收200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收1500元左右,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收2亿元以上的目标,兴义市将大上项目,确定的续建和新开工项目个数175个,总投资达224.79亿元,2009年预计投资达42.04亿元,加上其它项目,兴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0亿元以上,确保2009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标签: 经济持续 兴义市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农民人均纯收入 财政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