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 标签: 失地农民 农民工 城市适应策略 歧视知觉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 标签: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心理韧性
  • 简介:为探究主动发展倾向和社会支持对新生市民城市生活适应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采用两个自编量表和一个现成量表,运用两阶段抽样调查法,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重庆市范围内,对已经取得城镇户口的新生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22人。对采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和AMO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新生市民的主动发展倾向和社会支持均对新生市民的城市生活适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在主动发展倾向对城市生活适应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主动发展倾向 社会支持 城市生活适应 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