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云南某复杂难选氧化锌矿石,采用预先脱泥-先浮选硫化锌-再浮选氧化锌的工艺流程,氧化锌浮选采用螯合捕收剂和高级黄药为捕收剂,闭路试验获得氧化锌精矿含锌35.26%,锌总回收率达到了79.73%,试验指标理想,为难选氧化锌矿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氧化锌矿 捕收剂 浮选
  • 简介:高龙金矿属于微细粒浸染型矿床,矿体形态不稳定,矿岩松散破碎,边界极不规则,开采难度大。本文介绍了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下向分层进路碎石胶结充填采矿法为该矿最佳采矿方法以及工业试验的成果。该采矿技术已在该矿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充填采矿法 金矿体 难采矿体 试验研究 采矿技术
  • 简介:本文以纯镍N6为试验原料,通过多批次对比冶炼试验,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理化检测,系统研究了精炼真空度、精炼温度、电磁搅拌等工艺参数对碳脱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精炼真空度越高,碳的脱氧能力越强;精炼温度对碳脱氧效果不明显;电磁搅拌会促进碳脱氧反应的进行。

  • 标签: 碳脱氧 精炼温度 真空度 电磁搅拌
  • 简介:以某黄金矿山井下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混凝、超声强化混凝处理和氧化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铁系混凝剂SF去除砷、锑效果最好,砷和锑去除率分别达99.81%和91.84%以上;超声强化混凝处理可有效提高锑除去效果;二氧化氯在低pH值条件下去除氰化物效果好,超声强化混凝和氧化可以作为该井下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单元。

  • 标签: 井下废水 混凝 超声
  • 简介:根据某铜冶炼转炉渣的性质特点,从炉渣试验研究和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适宜的炉渣渣选工艺,经过大冶渣选厂生产实践证明,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炉渣的综合利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冶炼转炉渣 工艺矿物学 选矿工艺 单体解离度 渣选矿
  • 简介:韶关冶炼厂热风炉烟气的余热尚未回收利用,经测定其余热资源总量为1878kW,温度平均280℃,为二类余热资源。如果应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可利用热风炉烟气余热资源制取冷冻水,用于工艺冷却,如鼓风炉空气脱湿。经测算仅降低焦比和增加喷煤量两方面,韶关冶炼厂鼓风炉空气脱湿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就可达1500万元左右。

  • 标签: 溴化锂制冷 热风炉 余热 空气脱湿
  • 简介:介绍了气相法白炭黑的制备原理与生产工艺,通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创新点,提高了白炭黑的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 标签: 气相法白炭黑 四氯化硅 工艺
  • 简介:为了提高尾矿物料中铜量分析的准确度,对碘量法测定铜的分析方法(GB/T3884.1)进行了优化,对标准滴定溶液、样品溶解、酸度控制、滴定管选择等影响因素做了研究,制定了该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特点,能够满足生产要求。采用标准加入法所得回收率为97.34%~103.16%。

  • 标签: 碘量法 尾矿 溶解 铜量 准确度
  • 简介:铜阳极泥硫酸浸出过程中产出高碲铜渣副产品,具有其中铜含量高、杂质元素多的特点,针对酸浸工艺存在过程长、涉及辅助试剂多等问题,采用氧化碱浸进行可行性探索试验,得到了良好效果,碲直收率达83%以上,浸出渣循环利用后,综合回收率可达96.4%。

  • 标签: 铜阳极泥 碲铜渣 氧化 浸出 提碲 试验
  • 简介:隧道及巷道等地下工程在施工及运营阶段需要以自然或机械通风设施等方式进行通风,以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量,并维持其内人员的舒适感。当前大多研究集中在隧道通风过程中的空气质量以及烟雾透过率,而较少关注通风过程中空气的湿热状态的变化。以热力学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地下隧道长距离、大规模地下输送新鲜空气过程中,隧道内空气湿热状态的变化。通过论证,在经过隧道长距离输送后,空气湿热状态参数发生较大变化。这说明,空气在地下输送过程中,尽管有风机做功以及摩擦生热过程,但在恒温层的保温作用下,温度只会略有上升;而湿度则会升至饱和状态。这将对地下储库、地下采矿等地下工程的空气调节系统设计研究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隧道通风 地下输送 空气 湿热状态 变化
  • 简介:在乙酸-乙酸钠(pH5.8)介质中,镍与酸性铬蓝K在-0.67v(VS、SCE)处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镍的检测限为6.8×10-10mol/L,线性范围为1.36×10-8~2.73×10-6mol/L,可用于水样中微量镍的测定.对络合物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络合吸附波 酸性铬蓝K 镍测定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直径深孔爆破填塞材料运动规律的研究.选择合理的填塞材料和装药填塞方式,以防爆破冲孔现象的发生,提高爆破能量的利用率.

  • 标签: 爆破防冲技术 填塞材料 水封爆破
  • 简介:简要介绍了高强高韧铝合金的发展,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全面评述,着重讨论了断裂韧性和应力腐蚀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研究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高强高韧铝合金 断裂韧性 应力腐蚀 时效
  • 简介:在实验室完成不锈钢表面机械抛光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影响抛光缺陷的主要因素分三大类:基体硬质夹杂物、原始表面质量以及抛光工艺中的机械划伤。针对各种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炼钢工艺进行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减少硬质夹杂物的数量,以及通过调整后续轧制工艺,可避免表面凹坑,提高表面质量,从而较少表面抛光缺陷的产生。

  • 标签: 不锈钢 机械抛光 表面缺陷 夹杂物
  • 简介:主要针对在电镀行业中位居第二的电镀镍废水中络合剂EDTA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氢氧化物沉淀法能够对镍-草酸进行有效破络,减少镍离子对草酸HPLC分析的影响;柠檬酸钠、草酸及萄糖酸钠的加入不影响EDTA的检出,但却影响其检出量的大小,尤其萄糖酸钠的加入对EDTA的定量分析有较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络合会干扰半定量试纸对EDTA的检出。

  • 标签: 电镀废水 络合剂 Ni-EDTA 检测
  • 简介:通过实验使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测定了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表面粗糙度,研究了碱度R、Li_2O、TiO_2、Na_2O、B_2O_3、MgO对保护渣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碱度大,Li_2O、TiO_2、Na_2O、MgO含量高的保护渣,其冷态下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保护渣的玻璃化性能随着B_2O_3含量的提高而变好,表面更加光滑;MnO含量在2%~4%时,随着的MnO含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大;MnO含量在4%~6%时,随着的MnO含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小。

  • 标签: 含钛无氟保护渣 玻璃体 表面粗糙度
  • 简介:在湿法冶金中,镍、钴的分离与回收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题。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了化学沉淀法、萃取法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法等国内外镍、钴分离与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萃取剂、萃取剂协同萃取工艺以及液膜萃取技术等。

  • 标签: 分离 回收
  • 简介:针对南矿平巷掘进爆破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影响主要原因,确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和掏槽方式。现场施工证明,爆破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爆破效率 掏槽 爆破参数
  • 简介:介绍了含磷类萃取剂、Cyanex272和胺类萃取剂在不同溶液体系中钴镍分离的应用,并分析了协同萃取体系在钴镍分离中的应用,指出协同萃取体系是今后钴镍分离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钴镍分离 溶剂萃取 协同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