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稀土偶联剂、硅烷及钛酸酯偶联剂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考察了用量、温度、时间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粘度法、表面活化度等指标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较其他二者好,并确定了最佳改性时间、温度及稀土最佳填充量。把稀土改性氢氧化镁填充到PE中,通过对流变曲线分析,表明表面处理体系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SEM观察表明,经表面处理体系的粒子分散性比未经表面处理体系的粒子分散性要好。

  • 标签: 氢氧化镁 稀土偶联剂 表面改性 LLDPE 加工性能
  • 简介: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弹性体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PoE-g-MAH/CaCO3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O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在相同的POE-g-MAH含量时,与未经表面处理的CaCO3相比,表面处理的CaCO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粘结更强的界面,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提前。

  • 标签: 协同增韧作用 “核-壳”结构界面粘结聚烯烃
  • 简介:解析用填充剂粒子补强的多种交联聚合物的粘弹玻璃-橡胶的软化转变过程。研究发现,与链段松弛运动过程相对应的损耗模量峰值(玻璃转化)并未受炭黑填充聚丁二烯中粒子比表面积或受到从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到二氧化硅的硅烷化学偶联的大幅影响。使用这些材料,损耗角正切(tanδ)中的峰值与温度之间关系所形成的形状和量值存在巨大差异,但这是由于受到填充剂网络堵塞的影响,在橡胶态中小应变存储模量所发生的变化。用简单的松弛模型来显示在填充剂橡胶中粘弹玻璃转化的这种特点,不必用关于在填充剂表面附近流动性受限的聚合物层的概念来解释粘弹结果。用带超尖钨针尖的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出在填充剂粒子附近的弹性体有些变硬,但它并没有这些材料中链段的力学特性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聚合物 二氧化硅 炭黑 补强 粘弹特性 玻璃转化
  • 简介:使用废油脂肪酸制成的绿色偶联剂(GCA)可作为聚丙烯(PP)/可可豆壳(CPH)复合材料的有效偶联剂。结果表明,加入0.5份的绿色偶联剂,PP/CP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模量将显著提高。加入绿色偶联剂后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结晶度、热稳定性以及耐水性,同时也改善了PP和CPH之间的填料分散和界面粘附。此外,与添加MAPP或MAA的复合材料相比,添加GCA的复合材料性能更好。上述结果表明绿色偶联剂(GCA)可能成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潜在偶联剂。

  • 标签: 可可豆荚壳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绿色偶联剂 废油脂肪酸胺
  • 简介:纳米和微米碳酸钙粒子填充的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透射电子显微(TEM)图像表明,纳米碳酸钙在PVC母体中的分散比微米碳酸钙要好。当百份树脂中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大于5份时,冲击强度和热稳定性都可以得到改善。加速天候老化试验用来研究紫外稳定性。PVC/(80tmaCaCO)纳米复合材料天候老化曝置试验表明,加入纳米碳酸钙,冲击强度和白度指数会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聚氯乙烯 冲击强度 加速耐候老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