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运用NCEP、HadISST再分析资料,北大西洋涛动(NAO)月指数序列,探讨了海表面温度(SST)锋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北大西洋SST锋的主要气候变率及其与北大西洋风暴轴和大气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剔除季节循环后的SST锋显示其最主要变率为锋区的向南/北摆动,其对应的风暴轴发生相应的西南/东北移动,并同时在北大西洋上空对应一个跨海盆的位势高度负/正异常。这种环流异常可引起高纬度海平面气压(SLP)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这有利于增强海表面风对大洋副极地环流的负/正涡度异常输入,进一步减弱/加强了高纬度上层冷水向SST锋区的输送。北大西洋SST锋的另一主要模态为锋区在南北方向的分支和合并。当SST锋异常在40°N^45°N以单支形式加强时,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和SLP南北梯度增大,对应NAO正位相,此时风暴轴也为单支型;同时SLP异常场促使冰岛附近具有气旋式风应力异常,亚速尔地区具有反气旋式风应力异常,导致副极地环流和副热带环流均加强,增加高纬度冷水和低纬度暖水在锋区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增强40°N^45°N附近的SST锋区。当SST锋异常在40°N~45°N纬带南北发生分支时,风暴轴也同时出现北强南弱的南北分支,此时对应了负位相NAO,来自北南的冷暖水输送减弱,SST锋也发生减弱分支。此外,位于大洋内区的SST锋东端也存在一个偶极子型的模态,尽管其解释方差相对较小,但仍与偏东北的NAO型具有显著相关。谱分析表明,北大西洋SST锋与风暴轴具有1~3年和年代际共振,与中高纬大尺度环流也存在周期1~3年的共变信号,其中准一年共变信号体现了SST锋和NAO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SST锋上空的近表层大气斜压性和经向温度梯度随着SST锋的增强而增强,经向热通量的向北输送导致涡动有效位能的增加;海洋的非绝热加热产生更强

  • 标签: 北大西洋 海表面温度锋 风暴轴 NAO
  • 简介: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的年代际转变,从之前的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华南4月份降水与前一年7-11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华南5月份降水与当年2-5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在4、5月份年代际降水偏少(多)时期,前期中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同期亚洲大陆南部及非洲大陆的海平面气压显著偏低(高),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我国华南上空存在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我国华南地区北边界存在显著的南(北)风异常,造成华南地区北边界异常水汽输出增强(减弱)。同时,我国大陆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显著偏暖(冷),东亚高空急流显著偏北(南),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东(西),向华南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少(增加),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异常的水汽辐散(辐合),最终导致华南地区4、5月份降水的减少(增加)。

  • 标签: 华南4 5月份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西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分析了黄河源区1960-2000年气候变化特点,对蒸发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植被和冻土的变化,对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后明显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明显增加,降水在90年代偏少,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但蒸发变化不大,径流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降水的减少;在90年代后降水强度的减弱也可能是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显示植被在90年代后期呈现退化的趋势,冻土在80年代以后表现出的明显的退化趋势,植被冻土的退化可以使得冻结层上水位下移,土壤水向土壤下层的渗漏增加,也会造成径流的减少。

  • 标签: 气候变化 径流 黄河源区 植被 冻土
  • 简介:本文对我院三年来急诊脑卒申的患者与杭州市气象台相应的气象要素时间剖面图作一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气压和温度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联,有四种明显的形式。用气象要素时间剖面图作分析研究,比单一使用气象要素或锋面的研究要客观和形象化,对开展医学气象咨询将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时间剖面图 气象要素 潘天白 脑梗 脑栓塞
  • 简介:计算机机房空调系统的探讨魏建华(省气象局通信台兰州730020)1兰州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机房空气调节的计算和技术分析计算机机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只有按严格的技术要求装置,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效益。机房空调送出的凉风使室内物...

  • 标签: 计算机机房 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系统 区域气象中心 窗式空调机 制冷负荷
  • 简介:引言本文通过对建德37年降水资料的气候分析,得到了以下重要事实:1.我市是暴雨多发地,而梅汛期暴雨则占全年暴雨的60.8%;2.暴雨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很大,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梅汛期总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梅汛期暴雨的频次;3.我市梅汛期暴雨以100mm以下的暴雨出现机率最大,约占总数的93%;大暴雨共出现11次且全部出现在七十年代以后;特大暴雨未出现过;4.长林大坑源是我市暴雨的中心,而梅城、凤凰等地则是暴雨的少发地用梅汛期大到暴雨的中期预报模式和短期地县结合预报模式,来制作补充订正预报效果明显。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年际变化 暴雨特征 大到暴雨 中期预报模式 天气形势
  • 简介:汽车加油站防雷检测应首先做好准备工作,严格遵照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对油罐、加油机、站房、罩棚、供配电、电涌保护器等设施的防雷电装置检测,仪器的布置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 标签: 加油站 防雷检测 技术探讨
  • 简介:以户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提高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县级气象部门
  • 简介:“广告”这一新兴行业,随着澎湃的改革大潮正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奔流。据悉2002年央视广告的收入可望达到70亿元。气象部门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电视气象节目背景上插播以提高城市、企业、景点和产品知名度的宣传广告,并以其时段好、内容新、收视高、费用低的优势而获得广大客户的青睐,不仅提高了气象节目的可读性,而且促进了气象产业的发展。2001年福建省气象节目广告收入达1205万元,占全省气象部门产业额的35.1%。

  • 标签: 电视气象节目 广告收入 县级 气象部门 气象产业 产品知名度
  • 简介:根据兴安盟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经验,提出具有共性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开发思路,人工天气影响综合业务平台都应具备天气监测、数据采集加工、天气预报和预警、作业指挥、信息传输和作业管理等业务功能。但是,各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业务内容不同,所以,业务系统组合方式和平台设计思想也不完全相同。研制开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用性强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并加以完善,不仅是高质量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保障,也是各级气象部门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综合业务平台 系统 开发
  • 简介:叙述了降雪的性质与云状栏的记录对应关系;大雪引起积雪对雪深、雪压的观测、补测、发报的一些规定理解;因纯大雪引起使能见度〈0.5km时,对大雪的发报与能见度的对应关系;对降雪、积雪时的仪器维护及是否正常运转判断的一些方法。

  • 标签: 降雪 积雪 观测 发报 仪器维护
  • 简介:1引言我国有相当一批艰苦台站地处高山、荒漠、海岛和高寒缺氧等边远地区,这些台站绝大部分远离县城,缺乏现代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条件。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上是自建自用,职工组建家庭、子女教育、医疗保健问题等缺乏基本的社会环境保障。维持这样一批艰苦台站耗资多,困难大,已经成为困扰气象事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妥善解决这些边远艰苦台站的困

  • 标签: 气象台站 运行机制 正常运行 高寒缺氧 轮换制 基础设施
  • 简介:一、引言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问题愈来愈被重视。由于地形增幅作用的机理相当复杂,虽然人们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地形增幅是地形抬升运动与系统上升运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共成因基于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也有人认为产生降水增幅的先决条件是迎风面有云(雨)带向山脉移动,增幅作用是由于云

  • 标签: 上升运动 迎风面 回波强度 气象科技 系统扰动 个例分析
  • 简介:在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中,作业参数的选择和催化区的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梯度输送理论,计算了人工增雨作业中单发和多发炮弹AgI最大扩散半径和时间。以不同AgI浓度阈值模拟分析了湍流扩散系数、方位角、仰角和风速对人工增雨炮弹催化区的影响,依据等角度作业思路,提出了高炮人工增雨迎风半圆多轮作业方案。

  • 标签: 人工增雨 高炮催化 方案设计 扩散
  • 简介:鱼塘堤坝种植树木,既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又能起到固定堤坝和积累木材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鱼塘里的小气候.这里主要探讨林鱼复合系统的温度效应和不同林带结构对温度及鱼的产量的影响.一、测点设置测点设在江苏省江都县水产场,鱼塘为40m×150m的长方形,鱼塘两边有林带,走

  • 标签: 温度效应 复合系统 林带结构 江都 五排 降温作用
  • 简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气象部门拥有的微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雷电电磁干扰脉冲对设备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要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应充分重视防雷设施建设。本文针对台站防雷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气象台站 防雷工程 微电子设备 避雷器 防雷设施
  • 简介: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稀释最主要的因子是风和湍流,通常情况下,风速切变大,则湍流强,大气污染物的混合作用和湍流交换也大,这更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反之,风速甚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但尤其是在静风条件下,最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迁移,故对静风和小风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要特别重视静风和小风的变化。目前一般的处理静风方法有三:其一,利用静风扩散模式来研究;其二,是将静风资料略去;其三,

  • 标签: 湍流交换 扩散模式 下风向 局地变化 浓度分布 大气扩散
  • 简介: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的直击雷防护、供电线路的雷电防护以及接地系统等综合雷电防护设计措施的分析,介绍了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遭受雷击的原因、如何预防直击雷以及电源线路的防雷,并根据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布设情况,提出了一些屏蔽与等电位连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标签: 高速公路 视频监控系统 综合防雷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03—2015年气象部门收集的有关河北省高速公路收费站雷击事故调查资料的统计,归纳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发生雷电灾害的特点,分析了导致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确定了防护的重点区域和部位;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雷电防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防闪电电涌侵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实际作法。

  • 标签: 收费站 雷电灾害 防直击雷 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