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方法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置管法治疗的4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经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1例,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能有效的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椎置管 鞘内注射
  • 简介: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 标签: 杧果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电阻抗图谱(EIS)法作为测定植物抗寒的一种方法,在农业、林业和园艺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本文以12个刺槐种质资源4年生试验林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EIS法对各刺槐种质资源抗寒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6个参数(τ、ψ、r、r1、re、ri)的数学意义,并与电导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刺槐种质资源抗寒研究中,胞外电阻率(re)是最适用的一个参数,能够较好反映出不同种质资源抗寒能力;采用EIS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抗寒结果与传统的电导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省时、不需温育,具有更大的优越

  • 标签: 电阻抗图谱法 刺槐种质资源 抗寒性 参数 胞外电阻率(re)
  • 简介: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对78份中国北方名优绿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分析,共检测出10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74个。不同引物所揭示的试验材料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03~0.58之间,平均0.26。分析4个地理来源的名优绿豆资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等位变异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值最大,是传统名优绿豆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河北张家口次之。聚类分析表明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的种质为组群Ⅰ,内蒙古和吉林白城的资源为组群Ⅱ。

  • 标签: 中国北方 传统绿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油菜育种中,考察和分析油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筛选育种亲本材料配制优良组合的前提基础,可以为高效开展重要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以213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育种单位提供的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油菜单株产量与10个相关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菜资源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生长天数显著负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每果粒数和一次有效分枝数,间接作用最大为主序有效长度,其次是主序有效角果数和一次分枝高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株高、每果粒数、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4大类:株高控制因子、生育期控制因子、产量性状控制因子和株型控制因子。本生态区域内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性状为株高、每果粒数、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充分利用各育种单位亲本材料优良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育种亲本 单株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 简介:念珠菌龟头炎(Penilecandidiasis)以往常采用局部治疗,但有时由于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报告较多,但用该药治疗念珠菌病的报告较少,为进一步验证特比萘芬对念珠菌龟头炎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予以特比萘芬口服治疗,250mg/d。本研究分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结果证明,特比萘芬对该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且2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1周治疗组(P〈0.05)。

  • 标签: 特比萘芬 白念珠菌 病例分析
  • 简介: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免疫缺陷宿主增多等因素,导致一些机会致病真菌的感染逐年上升,并表现出高致病、高死率的特点。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结合患者的感染特点及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流行传播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对三种临床常见深部机会致病真菌(白念珠菌、烟曲霉、隐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烟曲霉 隐球菌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为粳稻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的建立和耐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利用人工低温气候室,采用15℃、17℃、19℃3种胁迫温度,4d和6d两种胁迫时间,3×2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云南的12份粳稻种质进行了孕穗期耐冷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各水稻品种的平均空壳率都随之增加;在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达到最大,该胁迫强度可被选用于孕穗期强耐冷种质的筛选。依据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空育131和龙稻3号具有极强的孕穗期耐冷。不同地区可根据参试品种在本试验中的耐冷表现,并结合当地水稻种植区的光温条件选择相应的耐冷标准品种。

  • 标签: 水稻 人工气候室 孕穗期耐冷性 标准品种
  • 简介:室内生物测定是植物对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耐受鉴定的一种常用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稗草、棉花等植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的耐受研究,但麦草畏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麦草畏对催芽大豆下胚轴伸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回归方程曲线分析和抑制中浓度分析,建立了大豆对麦草畏耐受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以300μg/L麦草畏筛选浓度作为大豆室内生物测定临界筛选浓度。利用该方法对35份源自微核心种质的大豆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麦草畏浓度增加,不同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存在显著差异,大豆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降低,从中筛选出对麦草畏耐受较高的大黄豆-1和什邡螺丝豆。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抗麦草畏品种的亲本选配以及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大豆 麦草畏 生物测定 耐受性分析
  • 简介:盐酸阿莫罗芬(amorolfinehydrochloride)属于吗啉类的衍生物,它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和Δ7-Δ8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体外试验表明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皮肤真菌病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对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的0.25%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进行评价。

  • 标签: 足癣 阿莫罗芬 治疗效果
  • 简介: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的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的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和迟钝的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的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的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 标签: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 简介:甲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甲形态及结构异常[1]。临床上部分甲营养不良是由于甲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甲营养不良损害的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病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甲营养不良损害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甲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 标签: 甲营养不良 真菌 非真菌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隐球菌脑膜炎合并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肾移植术后隐球菌脑膜炎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给予患者两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诱导、伏立康唑维持治疗后头痛、咳嗽等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病灶吸收。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急性排斥。结论肾移植术后隐球菌脑膜炎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药物需作相应调整。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炎 肾移植 治疗
  • 简介:报道误诊为结核脑膜炎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脑膜炎,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误诊
  • 简介:目的评价1%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临床试验,每天1次外用,疗程4周。结果主要疗效4周时的总有效率氟曲马唑组为71.43%,联苯苄唑组为64.81%(P=0.190)。在6周时(停药后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71.60%(P=0.018);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77.50%(P=0.04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43%和91.58%(P=0.504)。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曲马唑组2.44%,联苯苄唑组2.46%(P=1.000),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皮肤刺激。结论1%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有效安全,4周时总疗效非劣效于1%联苯苄唑乳膏,但在6周时总疗效优于1%联苯苄唑乳膏,主要体现在真菌学疗效方面。

  • 标签: 氟曲马唑 联苯苄唑 足癣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寻隐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小鼠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白念珠菌易于在医学植入材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较其游离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并对传统的抗真菌药耐药。该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药物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抑制
  • 简介: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加上位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 标签: 绿豆 RILs群体 休眠性 QTL定位 上位性互作
  • 简介:为了推广医学真菌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经全国继续教学委员会批准,中国-荷兰CBS真菌生物多样中心将于2013年11月18日~29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的“中国·荷兰CBS医学真菌培训班(CBSCourseMedicalMycology)”,该培训班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和荷兰CBS真菌多样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承办。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中心 真菌学 CBS 医学院 培训班 荷兰
  • 简介: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对侵袭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的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的保护抗原。

  • 标签: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免疫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