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螺旋CT筛查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筛查肺癌人员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螺旋CT方法和X 射线摄影系统(DR)方法,以病理报告为基础观察其对于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肺部结节的检出情况,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300例肺癌筛查人员中经病理诊断确诊肺癌有30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经螺旋CT检查的肺癌检出率为96.67%,经DR检查的肺癌检出率为83.33%,二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300例肺癌筛查人员中经病理诊断后确诊为肺部结节总计有31例,经螺旋CT检查的肺部结节检出率为96.77%,经DR检查的肺部结节检出率为87.09%,二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对于肺癌的诊断率较高,且无痛、无创,可作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肺癌 筛查
  • 简介:摘要: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属于现代工业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该项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数字化和自动化,结合数字化与自动化优势的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可以为现代工业机械制造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机械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功能要求更多,所以现代机械制造要更加精准化、多功能化,应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可以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技术人员要结合市场的发展做好技术创新,既要加快机械制造的生产速度,又要对各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以了解,真正发挥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价值,弥补传统机械加工生产技术的不足之处,使其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可以对数控实现良好的控制,就能够全面协调数控机床技术与数控编码技术,使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整体性作用更强。

  • 标签: 螺旋铣削 数控铣加工 运用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内容之一,在精子发生和胚胎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男性不育症(尤其是精液质量异常)与DNA甲基化异常有关。本文重点阐述了印记基因、一些重复元件和非印记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精液质量(包括精子数目、形态和活力)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研究男性不育的具体机制,为将来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精液质量 DNA甲基化 男性不育症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线粒体作为独立存在于细胞核外唯一具有DNA的代谢性细胞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结直肠癌与线粒体DNA(mtDNA)的相关性研究亦层出不穷,mtDN控制区(D-loop)作为其转录与复制的起始位点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试从D-loop区的突变、多态性、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以及拷贝数改变等方面综述其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证明肿瘤D-loop区突变的存在与不良预后相关,且可作为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效应的预测因子。高变区段1(HV1)中核苷酸16290T的次要单倍型和核苷酸16298T的频繁单倍型与结直肠癌的高生存率相关,其中16 290位点的多态性被认定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区域的去甲基化可能参与到mtDNA拷贝数和NADH脱氢酶亚单位2(ND-2)表达的调节,且其微卫星不稳定(mtMSI)与基于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的耐药性及不良预后相关。D-loop区作为mtDNA的重要转录起始区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势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以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结直肠癌 线粒体 突变 多态性 甲基化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入血的DNA片段,其存在与否、血浆浓度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二代测序、甲基化检测等。针对ctDNA的特异性点突变或甲基化进行检测,不但能辅助诊断胰腺癌,还有望在早期阶段识别胰腺癌。针对术后ctDNA的检测能有效预测肿瘤复发转移,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得以对高复发转移风险患者提前进行干预。据此,本文对ctDNA检测技术及ctDNA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和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循环肿瘤DN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NA与DNA核酸检测方法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进行DNA检测,采用MP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RNA检测。结果进行MP-DNA检测的1 994例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42.1%(840/1 994例),其中96.0%(806/840例)的MP阳性标本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进行MP-RNA检测的1 624例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33.9%(551/1 624例)。758例标本同时进行了MP-DNA与MP-RNA检测,MP-DNA检测的阳性率为43.1%(327/758例),MP-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6.7%(278/7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1)。2种检测方法有613例(80.9%,613/758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Kappa值为0.604。MP-DNA检测阳性的患儿,1周后复查,MP-DNA转阴率为36.1%(22/91例);MP-RNA检测为阳性的患儿复查,MP-RNA转阴率为70.1%(47/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0,P<0.01)。结论2018年北京地区MP阳性检出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MP-DNA与MP-RNA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P-RNA检测方法更适用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可以监测MP转归及药物疗效。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恒温扩增检测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患者HBV-DNA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让受检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接受测试,需要抽取受检者静脉血置于真空管中,进行血清学实验室检验。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比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其他阳性显著较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患者 HBV-DNA 血清学指标 检验结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西尼罗病毒(WNV)DNA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免疫效果。方法首先构建了表达WNV新疆分离株(XJ11129-3)前体膜(prM)和包膜蛋白(E)的DNA疫苗VRC-prME,体外验证其表达并能产生病毒样颗粒,经肌肉注射加电转途径免疫C57BL/6小鼠,间隔4周加强免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免后血清抗体,WNV(NY99株)单轮感染性颗粒检测中和抗体,免疫斑点法与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VRC-prME加强免疫2周后诱导小鼠产生了较强的Th1型偏向抗体应答,并能交叉中和WNV(NY99株)的单轮感染性颗粒,该疫苗同时诱导了抗原特异性的多功能CD8+ T(IFN-γ、IL-2、TNF-α)细胞应答。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表达西尼罗病毒新疆分离株前体膜和包膜蛋白的新型D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西尼罗病毒 DNA疫苗 体液免疫 CD8+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用于胃癌筛查的可行性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癌患者及胃镜检查阴性者的粪便样本共156份,同时收集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按照1∶2的比例将这些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n=52)和测试集(n=104)。提取粪便中的DNA,然后检测Syndecan-2黏结蛋白聚糖2基因(SDC2)、分泌性卷曲蛋白2基因(SFRP2)、Ras相关区域家族2基因(RASSF2)、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甲基化水平,同时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含量。使用单项粪便DNA标志物的Ct(Cycle threshold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值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单个标志物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最优的标志物组合,并在测试集中评价胃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组合筛查/检测胃癌的效果。结果各标志物区分胃癌和阴性对照的准确度排序为:SDC2甲基化(71.2%)>TERT甲基化(67.3%)=RASSF2甲基化(67.3%)>Hb(63.5%)>SFRP2甲基化(61.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出一个由SDC2甲基化、TERT 甲基化和Hb组成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组合,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检测胃癌的总灵敏度为 66.7%,总特异度为 78.9%。在不同分期以及不同部位胃癌样本中,该标志物组合对Ⅰ期胃癌及胃体部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8.6%、75.0%)最高。结论粪便中SDC2、SFRP2、TERT、RASSF2基因甲基化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是胃癌早期筛查中的潜在粪便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筛查 粪便生物标志物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从建构模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DNA标记类模型及细胞分裂变异综合模型)入手,从模型中寻找规律和解题方法,并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用门口易测APP收集习题的得分情况以检验课堂成效。

  • 标签: DNA复制 同位素标记 细胞分裂 模型建构
  • 简介:【摘 要】目的:在宫颈癌筛查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探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的200例宫颈癌筛查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和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检测HPV-DNA。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而判断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检测出HPV-DNA阳性病患有126例,以此作为金标准。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后,HPV-DNA阳性病患有106例,诊断正确率为84.12%;经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检测后,HPV-DNA阳性病患有74例,诊断正确率为58.73%。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其诊断结果准确率高,降低误诊率,可有效筛查宫颈癌患者。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DNA 宫颈癌筛查 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临床结局及精液参数与精子DNA完整性的关系。方法:以不孕夫妇104对为例,助孕手段均采取ART术,时间为2019.05-2020.01之间,按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为2组,即A组(高DFI,40例)和B组(低DFI,64例)。按照不同体外受精方式分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组(IVF-ET)组。对比分析2组妊娠率、种植率、优胚率、受精率、裂卵率、精液参数等指标。结果:2组IVF亚型对比优胚率、受精率等数据后显示B组更高,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但2组其余亚型见对比优胚率、裂卵率、受精率等指标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精液形态、活动力、密度等与精子DNA完整性之间呈负相关,且后者对优胚率和受精率影响显著,但与妊娠结局无关,但对于DFI在30%及以上者,以ICSI为优先受精方式。

  • 标签: 精子DNA完整性 辅助生殖技术 精液参数 临床结局 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树种鉴定在生态保护、林业管理等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DNA条形码的概述与特点作为切入点,从确定条形码、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估鉴定能力、比对数据库以及DNA树种鉴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DNA条形码在热带龙脑香科树种鉴定当中的应用方向,供参考。

  • 标签: DNA条形码 树种鉴定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梧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检测结果,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合理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梧州市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妇女总计142例,该142例都是先进行荧光定量PCR法HPV DNA检测,后予以反向杂交法对HPV进行基因分型确诊,对比分析结果。结果:142例就诊妇女中,总计检出HPV基因分型高危型阳性人数为97例,占比68.30%,疑似高危阳性人数为11例,占比7.75%,HPV DNA检出人数为115例,占比80.98%。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通过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2-2019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囊腔型肺癌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病理结果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结果27例均为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分型中Ⅵ型12例,占44.44%;腺癌17例,占62.96%;TNM分期Ⅰa期18例,占66.67%。70%以上的CT征象包括:囊腔不规则形占70.37%(19/27),多囊占74.07%(20/27),囊腔内部结构有血管穿行占70.37%(19/27);90%以上的CT征象包括:囊腔内壁不光整92.59%(25/27),囊腔边缘模糊96.30%(26/27)。结论囊腔型肺癌的诊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当出现囊腔壁增厚、周围边界不清及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象等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时应考虑到这种不典型肺癌。

  • 标签: 肺肿瘤 癌,腺样囊性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临床 肿瘤分期 形态发生 诊断
  • 简介:  【摘要】目的 总结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和常规MRI对肺栓塞的患者开展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的扫描时间短于MRI,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慢性栓塞共13例,单侧栓塞共18例,双侧栓塞共30例;结论 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检出率高、用时短,影像征象明显。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栓塞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疑似肺栓塞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均予以X线胸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方案的检查准确性情况。结果:(1)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确诊结果阳性29例,占比80.56%;阴性7例,占比19.44%。X线胸片检查阳性23例,占比63.89%;阴性13例,占比36.11%。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28例,占比77.78%;阴性8例,占比22.22%。(2)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2种检查方式特异度(57.14%、85.71%)具有一致性,P>0.05,疑似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3.10%)、准确性(91.67%)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检查(68.97%、66.67%),可见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水平较高。

  • 标签: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儿童Abernethy畸形Ⅰb型并肝移植一例。患儿因反复解血便3年于2019年10月6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CT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主干呈“残端状”改变,肠系膜下静脉与右侧髂内静脉交通,其门静脉血绝大部分通过肠系膜下静脉与髂静脉异常沟通,继而汇入下腔静脉。患者行肝移植术重建门静脉,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慢性肝炎2级,纤维化程度2期改变。

  • 标签: Abenethy畸形I型 CT血管成像 肝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主要是指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者是其分支导致的疾病,病理特点主要为体循环与呼吸功能障碍,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最近几年,CT与图像后处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CT血管成像技术得以完善,其逐步成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有效方法,除了可以诊断中心性肺动脉栓塞外,用于周围段以及亚段肺动脉栓塞诊断有着极高的敏感性。基于此,现以西门子32层螺旋CT为例,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肺栓塞诊断的临床进展,现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