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企业职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可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一般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比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突出偏慢的问题,促进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河北省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限制工资正常增长的几个限制因素,水平有限,希望对于目前河北省工资增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工资增长机制 劳动力 集体协商制度 政府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疗法,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疗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碱剩余值、血乳酸值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疗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作者: 郝茜 周芸 刘燕 张彩香 刘宝来 刘文操 冯勤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科教处,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在临床技能整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13级、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项技能理论讲授配合现场演示的教学模式。通过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通过率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5.0%(57/60),93.5%(58/62),均高于同年级对照组的83.9%(52/62),81.3%(52/6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为98.3%(59/60),高于同年级对照组学生的87.1%(54/6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的综合评价[90.6%(774/854)]高于对照组学生[81.6%(720/88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 标签: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临床技能 课程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今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共120例,按照补液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方式,研究组予以限制补液。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62±6.14)岁;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12±5.74)岁。对比两组患者补液前后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两组患者创伤性休克纠正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及输液量;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研究组各项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限制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改善临床指标显著,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补液 并发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复苏3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 h后,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复苏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乳酸与pH值,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本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SAP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早期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改善, ARDS和 ACS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SAP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可提高患者的循环血容量,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限制性液体复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为探讨低危初产妇采用限制会阴切开术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6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低危初产妇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予以限制会阴切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76例,分别给予限制会阴切开术和不限制会阴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1观察组(21.05%)的会阴切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2.37%),观察组(32.89%)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4%),观察组会阴裂伤I度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性生活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危初产妇实施限制会阴切开术可以有效保护产妇的会阴损伤,有效提升产妇产后恢复进程,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理想选择方式。

  • 标签: 低危初产妇 限制性会阴切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疗法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情况。方法对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液体组)和(限制液体组)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常规组入院后病死率22.18%,限制组入院后病死率为8.9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P<0.01或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 消化道出血 低血压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探视模式对于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满意度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5月辛集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 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采取传统探视制度的 100例患者作为开放组, 2017年 10月 -2018年 5月实施限制探视制度后 100例患者作为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和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探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限制组和传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限制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限制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34, P<0.05)。结论 限制探视模式可使患者家属有一定时间对患者进行陪伴,增加了医护与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依从和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家属探视模式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在以就业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推广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在推广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因素长期无法突破使得严重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推广。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推广行动导向教学的限制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希望对各高职院校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 限制性因素 职业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 。 方法:将 92 例急诊接收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 46 例予以常规补液,研究组 46 例予以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且体征稳定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更短,输液量更少,与常规组差异显著 ( p<0.05 );研究组并发症更少,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通过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其预后效果。 【关键词】 急诊;创伤性休克 ; 限制液体复苏 ; 抢救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本院收治的28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人均总输入量为(2043.6±324.5)ml,复苏时间(16.2±5.3)min,胶体液量(746.3±243.2)ml,各项数据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例),死亡率为7.14%(1例);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6例),死亡率为35.71%(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死亡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明显,总输液量低,复苏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用定向增发限制股票作为股权激励方式。现有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要求企业在对限制股票激励进行财税处理时“参考股票期权”,但限制股票与股票期权作为不同的激励方式具有不同的实质,在财税处理上不能简单照搬。本文结合案例对限制股票的行权日、等待期、行权数量及会计费用与税前扣除费用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股份支付环节提出了财税处理建议。

  • 标签: 限制性股票 行权日 等待期 行权数量 财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早期限制体液复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早期处理后HCT、PT、以及BE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限制体液复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产后出血 经济负担 人力成本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4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补液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补液及限制补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补液效果及各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PT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及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补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 抢救 康复率 病死率
  • 简介:本文界定了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的概念,探讨了普通中小学建设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的可行,重点介绍了重庆市永川中学校的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建设成果、建设思路、建设策略、教学应用、建设效果和问题反思。

  • 标签: 信息技术 在线课程 数字化教学 SPOC MOO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