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踝作为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以及人的正常行走和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踝关节的外侧不稳定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它的发生与腓骨长度的改变,韧带、下胫腓联合及腓骨长短肌的损伤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外踝的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人们对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

  • 标签: 踝关节 生物力学 不稳定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单独单枚使用不附加椎弓根螺钉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方法15个人体新鲜标本随机分为圆柱状螺纹融合器组(Interfix);箱形融合器组(Telamon);扩张式融合器组(Expanded)。模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式将融合器单个置入椎间隙,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将标本放置于力学实验机中加载进行三维六度运动记录运动范围(ROM)。对3种融合器行拔出实验,记录最大拔出强度。结果各种状态下Expanded组ROM值均小于Interfix组和Telamon组,Expanded组最大拔出力为747N,抗拔出强度分别比Telamon组和Interfix组高98.1%和32.4%。结论在单独单个使用情况下,扩张式融合器界面稳定性能高于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并且在抗滑移性能上也远远超过另2种融合器,在严格适应证下可以单独使用。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新参数分析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正常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评价其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襄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68例(68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28例(28眼)为SKC组,临床期圆锥角膜(CKC)40例(40眼)为CKC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本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作为对照组。使用Corvis ST进行检测,分析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结果:SKC组的IR、C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61,P=0.042;U=2.450,P=0.043),2组的DAR、ARTh、SP-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C组的DAR、IR、C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645,P<0.001;U=8.477,P<0.001;U=8.965,P<0.001),但ARTh、SP-A1低于对照组(U=-8.593,P<0.001;U=-7.517,P<0.001)。在SKC组,IR、CBI具有较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669(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77.5%)、0.656(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0.0%)。在CKC组,DAR、IR、CBI具有良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956(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3.3%)、0.968(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1.7%)、1.000(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结论:S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其中IR、CBI对SK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C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明显改变,其中DAR、IR、CBI对KC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率。

  • 标签: Corvis ST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新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例3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CT图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胫骨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在胫骨模型上建立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骨折,分别用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在后外侧劈裂骨折块上施加250、500、750 N 3种轴向压缩载荷,观察各组模型和内固定钢板上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位移分别为1.17、1.23、1.35、1.47 mm。而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上最大应力小于后外侧支撑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上应力分布较为合理,未出现超出钢板屈服刚度的应力集中区域。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应力分别为381.21、448.98、471.87、526.35 MPa。结论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并且可以经前外侧入路放置,操作较为简单,减少了临近重要结构的损伤的可能性。

  • 标签: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枕颈不稳行前路枕颈固定的斜坡固定钢板,并与后路枕颈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比分析。方法对40具成人颅颈段干骨和30例健康志愿者颅颈段CT扫描图像进行相关参数测量,以此为基础研制斜坡固定钢板。采用8具新鲜成人颈椎(C0~C3节段)模拟以下状态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①完整状态;②完整状态+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前路行斜坡至C2固定);③损伤状态;④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⑤损伤+后路枕颈固定(后路行枕骨板钉、C1和C2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在枕骨、C1和C2椎体上连接固定红外线标志点,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志点运动,分析C0~C2节段间角度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比较不同的固定方式对枕颈区各节段ROM分布的影响。结果损伤+斜坡固定钢板固定后C0~C2节段ROM为前屈1.7°、后伸1.2°、侧弯2.8°、旋转4.3°,较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在前屈(q=4.68,P=0.055)、后伸(q=0.39,P=0.992)以及侧弯(q=1.25,P=0.814)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旋转方向上活动范围更大(q=5.08,P=0.035)。以上两种固定状态下在屈伸(q=1.94,P=0.554)、侧弯(q=1.79,P=0.611)及旋转(q=2.14,P=0.478)方向NZ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损伤+斜坡固定钢板状态下C1,2节段ROM占总体C0~C2 ROM比例分别为28%、25%、34%和56%,而损伤+后路枕颈固定状态下其占比分别为59%、53%、42%和71%。结论斜坡固定钢板固定能提供较好的枕颈区力学稳定性,可作为枕颈区不稳的一种可选择内固定方法。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设计了3个可以使足呈5°、10°和15°背屈角度的蹲跳练习,探讨足不同背屈对纵跳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足不同背屈都能提高跳起高度,5°时最高,平均增加了15.8cm,10°和15°时有所减少,分别增加12.2cm和10cm,充分显示出肌肉预拉长对发挥肌肉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肌肉的不同工作状态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不同。

  • 标签: 足不同背屈 角度 纵跳高度
  • 简介:全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后牙体与嵌体的折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原因较多,其中嵌体洞型预备是影响牙体和嵌体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全瓷嵌体洞型预备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全瓷嵌体 洞型 应力
  • 简介:摘要髌股关节炎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类型,是造成膝前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髌股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髌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骨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中外相关文献,旨在阐述髌股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生理学特点,从髌骨位置、股骨滑车、Q角、髂胫束、内侧髌股韧带等静力结构异常和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膝周肌肉协同收缩率等动力结构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髌股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髌股关节炎 生物力学 病因
  • 简介: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这主要是难度太高,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男单第二套有“1080旋”,难度上占了优势;但第一套只能完成

  • 标签: 屈体后空翻三周 世界技巧锦标赛 单个动作 动作难度 高难度动作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冷冻保存方法对前十字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冷冻保存前十字韧带的最佳方法。方法:新西兰白兔膝关节80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新鲜对照组,二步冷冻保存组,-80℃冷冻保存组,-196℃保存组,后三组保存2周后于37℃水浴快速复温,随即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各组间拉伸刚度,最大拉伸强度,断裂功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新鲜对照组与二步冷冻保存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新鲜对照组与二步冷冻保存组明显高于其它二组(P<0.01,P<0.05),-196℃冷冻保存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二步冷冻保存法可以较好地维持十字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

  • 标签: 冷冻保存 十字韧带 生物力学 生物固定
  • 简介:太极拳有“进、退、顾、盼、定”五种基本步法,其中“进步”是太极拳常用的一种基本步法。文章通过肌电测试仪和红外线远射测试系统对太极拳下肢“进步”动作进行测试,分析太极拳虚实转换基本特点及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研究表明:太极拳进步动作的完成是下肢各肌肉协调用力的结果,左右两侧肌肉在激活时间上存在着互应与吻合,在积分肌电值和持续时间上有所差别;太极拳的“沉”、“蓄”特点与“实”对应,动作上关节的“伸”、“张”与“虚”相合;太极拳步法上虚实转换体现在关节运动伸张有序,各肌肉运动收缩与舒张协调。

  • 标签: 太极拳 进步 虚实转换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正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2具新鲜猪胸腰椎段脊柱标本,随机分成截骨组和对照组,每组6具,截骨组标本截骨两处并行椎弓根钉固定,在生理负荷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顺逆时针轴向旋转6种运动范围的测试,记录载荷值大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负荷下截骨组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运动稳定性与对照组无差异性。结论脊柱截骨后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后的稳定性能够达到对照组水平。

  • 标签: 脊柱后凸 手术 生物力学
  • 简介:足在解剖结构上的特点,一是特有的足弓结构,形成足的三个负重点。二是由多关节构成,砌合紧密,增加足弓的弹性。三是有众多坚强、复杂、纵横交错的韧带,加固诸关节,是维持足弓的要素之一。四是足底组织结构致密,皮肤厚实、耐压、耐磨、不易移动并富有敏锐的感觉神经。五是足

  • 标签: 足外科 解剖学 生物力学 医学影像技术
  • 简介: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的关键技术。在投掷标枪中,其最后用力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投掷标枪动作质量。本文依据投掷标枪中最后用力动作应遵循的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世界优秀投掷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提出了最后用力在整个投掷标枪中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的动作规格。

  • 标签: 投掷标枪 最后用力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3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影响短跑成绩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中外源性生物力学因素容易被大多数教练员忽视。外源性生物力学因素属力学类范畴,它是由身体质量、空气助力和地球的引力等构成。通过对影响短跑成绩提高的这些力学因素,对如何通过训练手段、鞋、服装以及运动场地的设计来克服这些力学因素,以求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 标签: 外源性力学 短跑 速度 阻力 引力
  • 简介: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2010上海国际骨科生物力学研讨会将于2010年7月23—2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位国际知名生物力学专家,同绕人工关节设计和临床应用的生物力学问题、骨力学强度分析和力学建模方法、骨的力学适应性和骨细胞的调节作用、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力学生物学调节等主题展开研讨。

  • 标签: 骨科生物力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国际 会议 生物学调节
  • 简介:背景: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可以综合有效地调节细胞行为与相应组织的适应过程。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运动生物力学、物理疗法以及随后的细胞与组织机械适应三者之间的联系。目的:归纳总结物理疗法的机制:从器官到细胞水平的机械转导,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器官的重塑/构建。方法:以“mechanobiology,mechanotherapy,mechanotransduction,mechanicalstimuli,biomechanical,physicaltherapy,exercisetherapy,manualtherapy,rehabilitation,tissueengineering,tissueregener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时限为1994至2018年,语言限制为英文。结果与结论:①初检得到142篇文献,排除内容无关或重复的文献,保留57篇进行综述;②通过物理疗法,机械刺激可以促进组织结构的适应与重建,且其在生理水平上是可调控的;③通过诱导特定部位的机械转导和生物力学反应的发生,物理治疗可加速愈合和康复进程;④通过制定个性化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疗法、手法松动术与其他物理刺激形式(关节负重,动态水压刺激等),以促进干细胞动员、迁移、干细胞靶向谱系,加快组织发生,最佳化重建,使愈合组织恢复或超过自身原有的机械应力。

  • 标签: 组织工程 物理疗法 生物力学 康复 运动疗法 机械转导
  • 简介:通过对我省110米栏运动员张庆越的一个跨栏周期动作的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相比较,认为其跨栏技术基本合理,具有优秀运动员的某些技术特点,极有发展潜力;并找出了其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动作改进、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 标签: 110米栏 跨栏步长 跨栏步时间 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