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生率高居世界前列。在现实,造成近视的原因多种多样,那么,我们在考虑用眼习惯和用眼卫生的同时,是否曾考虑过每天接触的纸张、灯光等的颜色对视力的影响?在日常生活环境,青少年学生究竟和灯光、纸张发生了哪些“关系”,结果又如何呢?

  • 标签: 视力 颜色 保健知识 近视
  • 简介: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是屈光不正造成的,它们是视力模糊最常见的原因。当眼镜的曲线挡住了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光线时,就会发生上述问题。视网膜能把光线加工为大脑可以读取的信号。

  • 标签: 模糊 视力 屈光不正 视网膜 近视眼 光线
  • 简介:噪音会损害听力,这人尽皆知。但是.薪近科学实验研究发现:噪音还可通过听觉损害视力

  • 标签: 听觉损害 噪音 视力 实验研究
  • 简介:《数字恢复与重建》是我校无线电系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研究生课程。我校二系、四系、九系、十系、物质结构中心、物教、电教等有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上海光机所、安徽光机所、广州电子所、沈阳自动化所等单位的代培研究生也选修此课程。我们在

  • 标签: 数字图象 图象恢复 沈阳自动化所 硕士研究生 无线电系 图象处理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学习疗法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在该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3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后给予视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近视屈光度变化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裸视力及屈光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学习疗法能有效促进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视觉学习疗法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后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28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超声乳化组(n=14)和小梁切除组(n=14)。超声乳化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7天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天,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术组,降低眼压的效果低于小梁切除术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根据χ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0.01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着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并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青光眼 白内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白内障手术 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录7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术前VAS评分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观察组发生率8.57%,结果比较P<0.05。术前测量视力P>0.05;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结果比较P<0.05。术前SF-36评分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提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视力,效果理想。

  • 标签: 中医临床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细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辅以阿米卡星促进溃疡愈合及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48例(48眼)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均来自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参照组24例患者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效率上,实验组(87.50%)高于参照组(66.67%);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12.50%)低于参照组(25.00%),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细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辅以阿米卡星,对促进患者溃疡愈合、视力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细菌性角膜溃疡 阿米卡星 溃疡愈合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共同性斜视患儿家庭协作护理模式干预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1.1-2022.3.31期间收治的62例共同性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家庭协作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视力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率高于对照组,视力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家庭协作护理模式 共同性斜视 遵医行为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文件分类和文件编号编制是进行文件管理的前提,也是实现项目文件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的根本保证。根据近期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特点和科技档案的归档要求,确定了基于档案来源、区域和项目相结合的档案分类和档案编号编制方案。该方案既满足了黄河防洪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又使工程与参建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清晰明确,便于今后黄河治理工作的检索利用。

  • 标签: 防洪工程 档案分类 档案管理 黄河下游
  • 简介: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阶段儿童视力的早期干预,能够极大化降低幼儿近视的发生概率,所以,早期视力干预能够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阶段掌握正确的用眼习惯,懂得如何进行爱眼和护眼。本文分析研究在幼儿园儿童视力保护之下,幼儿园应如何借助早期视力干预的基本举措,发挥其内在的影响,不断提高幼儿视力的保护水平和保护质量,为幼儿视力发展而保驾护航。

  • 标签: 幼儿园 视力保护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 9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11 例为研究对象,围术期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本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 4 周,本组患者视力> 0.5 者占比显著高于术后 2 周( P < 0.05 ),伴随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视力显著恢复;本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 9.09 %。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水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白内障 老年患者 综合护理 视力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视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护理过程,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护理干预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00例(392眼)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194眼)与对照组(n=150,198眼),两组均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采用上方巩膜缘切口,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及角膜中央厚度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中选择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且有利于促进患者角膜细胞恢复,降低术后散光度。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视力恢复 角膜散光度 角膜中央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儿童条栅视力自动检测系统(AACP)对婴幼儿视力进行测量,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利用北京大学多个院系联合研制开发的AACP,对5个月~6岁儿童进行视力自动检测,并同时使用条栅视力检测卡(TAC-II)进行人工检测,将2种检测所得结果做对比研究。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2种视力间的差异比较,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33例(66眼)3~6岁儿童全部完成AACP与TAC-II的双眼视力检测,其中30例(54眼)儿童完成AACP与TAC-II的单眼视力检测,双眼视力检查完成率100%,单眼检查完成率90.0%。194例(388眼)5~30个月龄婴幼儿,141例(282眼)完成2种检测方法的双眼视力检测并得到有效数据,完成率为72.7%。33例3~6岁儿童的AACP与TAC-II双眼视力及单眼视力均呈正相关(r=0.40,P=0.021;r=0.55,P<0.001)。141例5~30月龄婴幼儿的AACP与TAC-II双眼视力有较强的相关性(r=0.88,P<0.001),相关系数高于3~6岁儿童,Bland-Altman显示90.8%的点在一致性范围内,不同月龄间AACP与TAC-II视力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82~0.94,均P<0.05),不同月龄间AACP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02,P<0.001),视力随月龄增长而逐渐递增。结论:AACP与TAC-II所得到的婴幼儿视力结果存在正相关,在低年龄婴幼儿中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AACP有望成为适合临床条栅视力评估及婴幼儿视力筛查的检查工具。

  • 标签: 婴幼儿 自动视力检测 条栅视力 眼动追踪系统
  • 简介:在日常生活,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与视觉机理相关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样可以有效保护视力,常见的具有改善视力功效的营养与食物有以下8类:

  • 标签: 视力 营养物质 保健知识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