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人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37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1例,疝2例,股疝1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疝3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6±10)min;住院时间7—11d,平均(8.7±1.9)d。术后无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经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横筋膜薄弱或缺损严重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直肌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单一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效果。方法:甄选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臼双柱骨折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20例。常规组实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单一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的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骨折复位情况中,实验组好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少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髋臼双柱骨折患者采用经单一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住院和手术的时间进行缩短,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 固定治疗 髋臼双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D 打印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10 位髋臼骨折患者,经排除 后,纳入研究复杂型髋臼骨折,都进行 3D 打印 1:1 骨盆模型后采用经外侧切口入路钢板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 过在手术前以 3D 打印模型进行操作,医疗人员对骨折情况把握清晰,降低术中骨折复位消耗的时间,以最有效的路径复位完成。 患者手术时间 113min,失血 760ml(均为均值),随访 10 例髋臼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3.7 个月。结论 3D 打印模型能够帮助 骨科医生了解受术者髋臼骨折特点,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节约术中时间,且能更精确的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形状的匹配。

  • 标签: 3D 打印 复杂髋臼骨折 辅助模型 钢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盆底生物反馈配合分离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盆底生物反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分离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尿动力学和尿失禁情况、生活质量(I-QOL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LPP、SFL、MUP、Qmax、I-QOL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ALPP、SFL、MUP、Qmax、I-QO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给予盆底生物反馈配合分离电刺激,可显著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和尿失禁情况,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 盆底生物反馈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200例产妇,所有产妇均行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分离分为观察组(存在分离,共计132例)与对照组(无分离,共计68例),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将本组200例初产妇根据有无盆底功能功能障碍性疾病分为A组(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疾病,共计76例)和B组(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共计124例),比较两组不同位置间距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与B组在不同位置间距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分离与盆底功能状况,分离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腹直肌分离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训练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分离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分离患者60例,均进行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训练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分离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分离距离明显小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训练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分离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筋膜松解手法 核心训练 仿生物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倾斜后徙术(S-LR)与外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分为双眼外倾斜后徙术(S-BLR)组44例和双眼外后徙术(BLR)组57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行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及远近斜视角度差(NDD)。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NDD较术前的改善量在S-BLR组和BLR组分别为(8.0±3.3)棱镜度(PD)和(6.1±4.0)PD,S-BLR组较BLR组对NDD的改善更明显(Z=-1.995,P=0.046)。术后3个月,视近斜视角S-BLR组为(-5.1±5.5)PD,较BLR组的(-8.3±5.8)PD明显减小(Z=-2.882,P=0.004)。视远斜视角在S-BLR组与BLR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正位率在S-BLR组为82%,高于BLR组的53%(χ2=9.34,P=0.002)。S-LR前后,S-BLR组患者上视及下视斜视角度差及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R对CIX(T)的视近斜视角及NDD疗效优于L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标签: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远近斜视角度差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处理输尿管远端和膀胱时难度较大。我院对32例输尿管癌患者行直线套管法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难度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损伤小。该手术方式是治疗输尿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输尿管癌 根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再次就诊原因:患处疼痛7例、不能行走及坐立3例、双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3例。陈旧性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2例,C3型1例。术前3D打印出1∶1等大完整骨盆模型,设计截骨或松解部位,手术经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钢板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8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700~2 800 ml,平均1 250 ml。其中6例为一次性完成最终固定手术,1例Tile C3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分两期完成手术。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4分改善到平均0.7分;末次随访时,Majeed临床疗效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分改善到85分,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价满意率达85.7%(6/7)。术后1例出现闭孔神经症状,于3个月内恢复;1例患肢仍残留1 cm短缩畸形;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外侧入路前方显露能充分截断畸形愈合的骨盆,并能有效松解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小、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结合骨盆随意外架多方向牵引,能有效复位骨折脱位,从而矫正骨盆畸形,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原籍中原地区的常驻汉族居民中无孕产史的正常孕龄期女性间距正常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无孕产史的正常孕龄期女性561例,于平静呼吸放松状态下,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剑突下的间距最宽处距离并确定其与脐水平上缘的距离。采用95%医学参考值范围(P95%)确定间距的正常值范围。结果研究共纳入547例未孕女性,间距最宽处多位于脐水平上缘。间距P95%≤29.0 mm。结论超声可以客观评价未孕女性间距。中原地区汉族无孕产史的正常孕龄期女性间距最宽处多位于脐水平上缘。平静状态下超声测量正常孕龄期女性间距的临界值为29.0 mm。

  • 标签: 高频超声 腹直肌间距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平面阻滞(transversusabdominisplane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是将局麻药注入平面,阻断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通过本文的综述以期该项技术能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 简介:摘要阻滞是腹壁区域阻滞中的新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迅速被临床推广。

  • 标签: 腹横肌阻滞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式呼吸结合斜肌肉锻炼对 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19年 1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COPD患者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式呼吸锻炼方法,试验组对患者实施式呼吸结合强化锻炼,对 2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式呼吸结合锻炼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腹式呼吸 腹斜肌锻炼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单一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39.8±15.4)岁(范围25~54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3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颅脑损伤1例、胸部损伤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四肢其他骨折3例。髋臼骨折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均为双柱骨折;坐骨大切迹骨折均为骨折线自骶髂关节下方经坐骨大切迹顶至髋臼后柱且移位明显的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及坐骨大切迹骨折的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40.4±55.2)min(范围110~190 min),术中出血量(770.5±430.9)ml(范围540~1 260 ml)。术后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质量评价,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2例。随访时间(24.8±8.8)个月(范围12~36个月)。髋臼骨折及坐骨大孔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2周,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年,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2±0.6)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9%。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大切迹骨折损伤严重,手术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外侧入路能较好地完成骨折复位和固定,并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8.1±13.1)个月]。手术时间为35~150 min[(84.6±26.3)min];切口长度为8~12 cm[(9.4±1.0)cm];术中出血量为100~1 200 ml[200(300,500)ml];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3.9±0.9)个月]。术后第二天Matta复位标准:优3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9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16.1±1.5)分],术后12个月为13~18分[(17.3±1.2)分](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34例,可6例,优良率为86%;术后12个月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P<0.0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后感染1例,髋内收乏力5例,术后螺钉松动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经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医师选择骶骨后方入路进行神经松解及骨折固定,但此入路不能充分显露骶前孔及前方的神经,骨折复位的参照标准也模糊不清。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因手术路径较长,也很难充分显露骶骨前区的神经血管及骶骨前孔。笔者对1例骨盆Tile B2.1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经旁入路显露骶骨前区的重要组织,松解骨折压迫的神经,通过腰骶干下方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探讨该方法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腹直肌旁入路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