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神掌管出行事宜,是先秦时期人们经常祭祀的家居小神之一。先秦时期行神祭祀分为常祭和散祭。常祭在冬天举行,散祭则于每次出行前举行。祭祀行神的散祭又可分为释币于行和軷祭两种。冬季祭祀行神用羊,释币于行不用牲,軷祭用犬。这几种祭祀所祭祀的行神是相同的。軷祭中的犯軷仪式不是祭祀行神而是一种巫术。

  • 标签: 行神 軷祭 巫术
  • 简介:宋元时期,丛林清规的儒家化趋势日益增强,突出表现为对儒礼的认同与吸纳。南宋之后,僧人将丛林清规比作儒家之“礼”,采用儒家话语为清规重纂提供依据。受家礼影响,位牌开始在丛林丧礼中出现,并最终取代禅宗惯用的“真”,进入祖堂享受历代供奉与祭祀。比照儒家丧服,丛林创立、完善了孝服制度,将僧团整合为类似儒家血缘关系的同心圆结构。宋元时期儒佛话语的转换反映了两者在竞争中加深理解、在攻讦中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

  • 标签: 宋元 清规 儒家化 话语 儒佛关系
  • 简介:话石主人是清后期的一位著名的《红楼梦》评点者,主要著作有《痴说四种》和《红楼梦本义约编》,生平无法详。他的评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点形式,其主要方式是逐回评点。他的评点对人名的寓意、小说结构、前五回的作用的分析很有价值。

  • 标签: 话石主人 人名寓意 前五回作用 小说 结构
  • 简介:针对元大德以来,《宣和画谱》作于何时之学术公案,本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该书宣和二年(1120)成书以来于宋元之刊刻、流传情况,认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古本《宣和画谱》(学界普遍认为是元大德本)应为宋刊本,甚至可能是宣和年间初刊本;《宣和画谱》"非宣和所集",为元大德年间吴文贵"裒辑","必系众手之所杂作,或经后人之所窜易"等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 标签: 《宣和画谱》 宋刊本 元大德本
  • 简介:喜龙仁是20世纪早期西方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史学者之一。然而学界对喜龙仁在华交游,特别是他与中国人的交游了解甚少。本文将考证喜龙仁在华的交游,希望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史学术史的了解。

  • 标签: 喜龙仁 在华 交游考
  • 简介:奏折作为清代文书制度中最具特色的文书种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无论是奏折的起源、制度的改革、文书格式以及文书价值、史料价值等,相关学术成果颇多。在论述其文书价值时,有一个论断作为重要论据,时时为学界诸家所提及,即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谕令废除奏本,由奏折替代。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故撰写此文以辨,

  • 标签: 乾隆皇帝 乾隆朝 清代文 文书工作 十三年 体文
  • 简介:摘要出生于北方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主要是在北京度过的。本文认为李大钊在北京的居住地(故居)至少有八处,并按其所住的时间顺序依次作了介绍,并澄清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同时,对李大钊被捕后,其被羁押、审讯及遇难的确切地点也作了一定的考证与说明。

  • 标签:
  • 简介:《广雅·释诂四》“交,定也”的“定”为“一定、必定”之义。“交”的这个义项广泛存在于中古时期文献之中。

  • 标签: 《广雅》 必定
  • 简介:清商乐始于三国曹魏,流行于西晋时期;西晋灭亡后,"魏晋清商旧乐"在北方辗转流传于多个政权之手,最后随着东晋刘裕灭后秦而被带到南方。宋齐以来,这批旧乐和南方的吴声、西曲结合而形成"南朝清商新声"。由于战争掠夺等原因,清商新声又多次流传回到北方,从而对北朝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至隋唐时期,清商乐逐渐走向衰亡,但其艺术因子却被法曲所吸收,并对南曲及傀儡戏音乐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清商旧乐 清商新声 流传 转变 影响
  • 简介:伍氏家族源于春秋楚国,可考者有26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史料的缺失,伍氏家族的传承、先祖事迹的发生地甚至始封地,都成了历史之谜。

  • 标签: 始封地 事迹 先祖 历史 楚国 春秋
  • 简介: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年—1795年),历经三朝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达到了清代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从而形成了北京和扬州,一南一北两个艺术与文化的中心。清皇室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汉地文化,吸收了大量文人画家和绘画巧匠为其服务,以满足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的迅速发展,

  • 标签: 唐岱 康乾盛世 文人画家 八旗制度 清代宫廷 绘事发微
  • 简介: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人,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文章宏富,版本繁多。晚年编订《带经堂集》,对早年诗文集加以修订,抽换和删削部分作品,以致许多诗文遗佚。后人代有辑佚,如乾隆间张承先辑王士禛古今体诗一百二十余首,编为《渔洋山人集外诗》二卷(有乾隆四十二年钱大昕序刊本及光绪二十年《观自得斋丛书》本)。今人整理的《王士禛全集》(1)全面辑录了渔洋诗、文、杂著等作品,被誉为'一代诗宗著作的全景展

  • 标签: 佚文考 王士禛 禛佚文
  • 简介:历史文献中所遇到的札刺亦儿部是蒙古兴起以前以及在蒙古统治时期活跃于北方与西域的一支草原游牧部落。由于札剌亦儿族源的史料缺乏,而且有些历史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学者们的研究多趋于推理并各持己见。本文试图结合史籍记载和语言学方法,对札刺亦儿族源及其名称的词源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新的看法。

  • 标签: 札剌亦儿 药罗葛 族源 词源
  • 简介:本文探討了《淳化閣帖》刻東晋桓温《大事帖》的釋文,並通過帖語'都''大事'等字,結合史實考察帖文本事爲簡文帝司馬昱卒後詔桓温依武侯、王導故事輔政,桓氏于寧康元年(373)二月還朝,三月歸姑孰,後請加九錫而被王坦之、王彪之、謝安拖延,至七月則桓温病卒,因此得出此帖寫于寧康元年二月至七月間的結論。

  • 标签: 釋文 節郎 都督 大事 慰勞
  • 简介:本文在具體分析古今人對'隸書'解讀的基礎上,從字源的角度切入討論,認爲'隸書'本應該是'隶書',所謂'隸書'即'徒隸之書'的説法當是東漢時期人們將'隸'字取代'隶'字之後的一種誤解。'隶書'本就是'史書',也就是用筆寫的書,它是相對于銘刻之書的'篆書'而存在的一種簡便易用又有'輔佐'意味的書體。

  • 标签: 隸書 隶書 史書 佐書 名義 考辨
  • 简介:在有关清商乐的文献记载中出现过"契、半折、六变、拍、节"等术语,对其作出析后可以发现:其一,契即契注声,或称契声,是乐曲末尾的乐段,在清商乐中往往采用音乐与吟咏曲辞相结合的形式表演,其出现与佛教东传有一定关系。其二,所谓六变,乃六首变曲之义,指的是吴声歌曲中的《游曲》六曲;所谓半折,指的则是"乐声要较原来律高稍低"的演奏方式。其三,拍分句拍、韵拍、点拍三种,《相和》十七曲应以一句为一拍;此外,《相和》曲演唱以"节"来控制节拍,亦即后来《清乐》部中使用的节鼓;但它与另一种带旄似竹的指挥乐器"节"完全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 标签: 清商乐 半折 六变
  • 简介:"一化"圆钱(也称"一货"、"一刀"),是燕国晚期铸造使用的方孔圆钱。因其流通区域小、时间短,加之钱体薄小,品相不佳的较多,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多年以来,系统研究"一化"圆钱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本人根据多年对于"一化"钱的收藏与研究实践,重点从钱币学的角度,对此钱予以初步考证。

  • 标签: 钱币学 初步考证 方孔 版别 剪凿钱 明刀
  • 简介:《祭塔》是京剧早期的剧目之一,和《芦花河》《彩楼配》《三娘教子》《祭江》等戏一起被视为正工青衣的基础戏。此剧唱大段的[反二簧],考验演员的天赋、功力的同时给观众以绝妙的艺术享受。它的情节非常简单,说的是白娘子被镇压雷峰塔下16年后,其子许士林状元及第,前来祭奠母亲,许子问起前情,白娘子便将过往之事向士林一一倾诉,是《雷峰塔》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京剧 《雷峰塔》 考述 源流 《三娘教子》 白娘子
  • 简介: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通过一系列对照可以看到,其原型人物应为曾是吴敬梓好友的汪思遛。在汪思迪的著作中,有很多是科举用书。在科举书市场上的春风得意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名利之心,或许是汪思迪与吴敬梓之间的交谊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就小说人物而言,匡超人充分汲取了汪思迫的选家身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名利心,但同时又将汪思迪较为正面的性格面相做了种种转化和遮蔽。更为重要的是,吴敬梓将个体士人与士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整个士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作为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的命意所在。从原型人物汪思遛到小说人物匡超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小说人物的生成过程,也能对小说的创作过程、时间等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儒林外史》 匡超人 汪思迴 原型人物 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