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患者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值 。方法 随机 抽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40 例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同期 40 例 溶血性贫血 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 对比 所有观察对象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值。 结果 巨幼组患者 M CV 、 RDW-CV 、 MCH 均显著高于溶血 组, P< 0.05;两组 MCHC 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血组患者 Ret 、 IRF 、 HFR 、 MFR 、 Ret-He 显著高于巨幼组, LFR 低于巨幼组, P< 0.05。 结论 分析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对鉴别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 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MA)与溶血性贫血患者(HA)病情鉴定中的判定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和溶血性贫血患者(各35例)作为研究组,35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RF、HL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RF、HLR%和RDW均高于对照组,且MA网织红细胞参数参数均低于HA(P

  • 标签: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MA患者 HA患者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4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同期4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对比所有观察对象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值。结果 巨幼组患者MCV、RDW-CV、MCH均显著高于溶血组,P<0.05;两组MCHC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患者Ret、IRF、HFR、MFR、Ret-He显著高于巨幼组,LFR低于巨幼组,P<0.05。结论 分析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鉴别诊断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计数(RBC)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值在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红细胞数目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统计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两个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的改变是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一种特异性改变,这一指标在临床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计数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率100%,且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CRF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免疫也是机体防御感染的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宁红欣)治疗CRF患者的贫血,并以输血组作对照,观察了EPO对CRF血液透析患者IL-6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IL-6 红细胞免疫功能 C3B受体
  • 简介: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造成的:1)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2)红细胞机械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耗铁剧增,铁吸收或供应不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的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贫血;而红细胞溶血和铁缺乏对运动员不利,可导致临床意义上的贫血。

  • 标签: 诊断 血容量 溶血 运动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验证蔗糖铁注射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以对比实验方式开展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为探析样本,筛选其中80例,遵循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及研究组(蔗糖铁注射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结局变化。结果:结果可见,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缩短,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均显优,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均显低,两组间对比P值达到<0.05标准,体现一定可比性。结论:蔗糖铁注射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更加,值得广泛推广、科学利用。

  • 标签: 蔗糖铁注射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 简介:探讨替硝唑注射制备工艺中活性炭用量对注射的pH值和替硝唑含量的影响。结果:活性炭用量对替硝唑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pH值无显著影响;灭菌对含量及pH值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制备工艺 活性炭 PH值 替硝唑含量
  • 简介:本品为含聚乙二醇的电解质导泻,作为纤维结肠镜检查前口服的肠道清洁剂。经临床应用,清洁效果好,副作用轻微,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导泻液 聚乙二醇 电解质
  • 简介:实验采用相法制备锆镨黄色料,探讨不同反应物的浓度及矿化剂对色料的影响,并与固相法制备的硅酸锆色料作对比。通过白度色度计Lab系统及SEM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法制备的硅酸锆色料,粉体粒度大小均匀,结晶较好,呈色鲜明,不同矿化剂的加入对色料的呈色影响较大。

  • 标签: 液相法 色料 硅酸锆
  • 简介:摘要:随着彩妆产品的盛行,消费者对于卸妆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而卸妆制备依旧留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基于此,本文先从多层卸妆的主要组成成分入手进行分析,再探究该多层卸妆制备方法,并分别从卸妆效果、肌肤感受、肌肤保湿度三个方面对该多层卸妆油的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分析测试志愿者的使用感受,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多层 卸妆液 制备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在抢救生命,疾病治疗中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们对输血血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其安全和疗效,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的年代,是近代医学发展的结果1。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一血多用,容量小,稳定性好,疗效好,副作用低,输入相对安全,便于保存,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并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费用减少了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成分输血是患者缺什么补什么成分。目前国际上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90百分,发达国家已超过95百分以上。

  • 标签: 去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的原因。方法:对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我院收治的 191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行以显微镜检查以及化学检验,分析尿常规结果。结果:尿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79.58%、 20.42%;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71.99%、 28.01%。结论:尿常规检测中,要想提高准确性,则需要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概率,对于此应做好质量控制,通过多种方法检测。

  • 标签: 尿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假性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性(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