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需求侧响应是近几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新型课题.介绍了需求侧响应的内涵及其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需求侧响应对电力市场稳定有效运行和对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我国建立实时电价用户群的方案.该方案在现阶段可以起到利用市场来理顺电价、传递成本、平衡利益、化解纷争的作用,同时能与下一阶段的双边开放模式有效衔接.

  • 标签: 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响应 电力市场稳定 消费者选择 实时电价用户群
  • 简介:本文通过案例描述,阐述了“需求”与历史文化语境以及特定场域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特定的设计需求。文章提出在具体的公共空间中,寻找并揭示那些真实的甚至被遮蔽的需求,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的起点和关键。

  • 标签: 公共空间 需求
  • 简介:摘要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和死亡数据,利用人口年龄移算方法测算了2011-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据;结合该普查老年人口主观失能率测算了2011-2050年失能老人数量;然后根据失能老人照护需求、老人与照护人员之比测算了相应年份的失能老人机构床位需求量、照护人员需求量。研究发现,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存量与失能老人对机构床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结果对制定养老机构发展规划、照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失能老人 老年护理 长期照护 机构床位
  • 作者: 刘静 陆小英 郝建玲 陈文瑶 翁艳秋 张玲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 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建立评估标准,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最终建立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确立了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程度2个一级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疾病轻重4个二级指标以及包含了卧位状态、认知功能、意识水平、患病情况等在内的39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可靠,可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人 长期照护 照护能力 评估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采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界定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概念。结果长期照护者职业吸引力的属性:(1)一种力量或能力;(2)长期照护职业与在职人员和潜在求职人员之间的相互吸引;(3)吸引潜在求职人员,满足其从业意愿;(4)保留和激励在职长期照护人员,并使其产生职业认同、谋取职业生涯的发展。结论本概念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护理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长期照护者的特点进行定义。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支持,并为我国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标签: 长期照护者 职业吸引力 概念分析 定义属性
  • 简介:摘 要 : 为更好满足家庭对婴幼儿(本文特指 3岁以下婴幼儿 )的 照护服务需求, 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初步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效供给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队伍培养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标准规范体系、照护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体系等,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 标签: 婴幼儿 照护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特点,阐述老年骨科照护理念,对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产生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骨科临床实践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 标签: 老年骨科 脆性骨折 照护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与入住养老院和养老护理院等机构养老相比,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有许多优势。我国政府倡导将居家养老作为主要养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美国的老年人全面照护服务(PACE)模式是一个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救助项目,它的对象是那些需要护理院级别的照顾但能够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PACE通过多学科小组为参加人在社区提供包括医疗性服务、康复性服务和社会支持性服务在内的医疗照护服务。它成功地将老年人的短期医疗与长期照护结合起来,使高龄患病老人能够更长时间地在社区中生活。经过多年实践,PACE已经成为一种成功和有效的老年照护服务模式,其成功经验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 标签: 居家养老 养老服务 老年人全面照护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社会对具有老年照护知识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需求增加。因此,本文对国内外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施测对象的老年照护知识测评工具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照护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知识 测评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晚期肿瘤患者姑息照护以及临终关怀,通过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好地优化临床护理效果,使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降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的失落感、医患纠纷率等。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肿瘤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加强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两种形式临床护理的推广意义。结果:实验组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照护及临终关怀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姑息照护,给予他们临终关怀,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的失落感,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姑息照护与临终关怀的有效实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更加到位,是晚期肿瘤患者最需要的,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细化了工作流程,优化了护理效果,随之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并在和谐护患关系的支持下,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必然变得异常顺利。

  • 标签: 晚期肿瘤 姑息照护 临终关怀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 肺癌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抗肿瘤治疗后常常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肺癌患者入院治疗和护理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外出就医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为了避免感染,患者的居家照护就显得极其重要。

  • 标签: 肺癌 居家照护 饮食 心理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及Logit和Probit模型检验了老年照护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制约作用,并进行分样本回归,进一步论证了村里提供的老年照护公共服务在缓解这一制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上述发现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当前仍然存在大量可以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劳动力,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该部分劳动力释放出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劳动力相对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 标签: 老年照护 公共服务 非农就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以糖尿病、静疗、伤口造口、营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6个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护理员及志愿者为辅助的整合照护团队为老年科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对比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次数及护士受表扬人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等。结果 整合照护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受表扬人数均持续增加,护理投诉次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减少。结论 整合照护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就医获得感,也有利于护理学科发展。

  • 标签: 老年护理 护理专业小组 专科护士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采用情感支持照护的护理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6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入本院治疗,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情感支持照护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情感支持照护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可建议大力推广此项方案。

  • 标签: 重型肝炎 情感支持照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