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灭菌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实施与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某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消毒、灭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70%(14/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订并落实消毒、灭菌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消毒 灭菌 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站机采室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全面监测,结合实际问题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血站机采室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方法:针对本站机采室近两年内的器材、人员和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将样本送达检测科室进行检测,以便获得消毒灭菌的整体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连续监测,总共获得了482份样本,其中器材、空气的监测达标率为100%,人员监测达标率为96.5%。结论:在对血站机采室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最大难点就是对人员的卫生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监测,这是因为人为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给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安全风险。鉴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卫生管控,结合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风险,进一步将消毒灭菌工作落到实处。

  • 标签: 血站机采室 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8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70件需清洗消毒的器械为参照组,予以常规管理,2019年9月~2020年5月的70件需清洗消毒的器械为管理组,应用护理质控管理,分析两组消毒灭菌质量的差异。结果:管理组回收供给及时、清洗质量评分、包装符合评分、消毒灭菌合格率比参照组更高,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质控管理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消毒灭菌管理效果,降低消毒灭菌不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器械消毒灭菌 护理质控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展开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的效果。方法本院此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150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措施,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150件为试验组,实施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干预措施。结束管理干预之后,比对试验组别之间的器械清洁度、包装完好率。结果 管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器械清洁度,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包装完好率,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干预投入临床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器械清洁度及包装完好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提升。其优越性更佳,更加值得被推广至临床应用当中。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消毒灭菌 护理质控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灭菌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细节管理。统计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细节管理 灭菌消毒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4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研究计划全面进行护理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情况以及消毒质量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与比对,并予以总结。结果:实施管理后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92%均显著优于实施管理前83%;实施管理后消毒质量总满意度为96%较实施管理前80%更为突出。结论: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而言,实施护理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佳,不仅确保了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同时提升了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消毒灭菌 护理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展开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院此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150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措施,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150件为试验组,实施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干预措施。结束管理干预之后,比对试验组别之间的器械清洁度、包装完好率。结果 管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器械清洁度,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包装完好率,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干预投入临床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器械清洁度及包装完好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提升。其优越性更佳,更加值得被推广至临床应用当中。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消毒灭菌 护理质控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其管理与建设直接关系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承担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任,对降低医疗器械感染发生及感染传播预防有显著效果。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加强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使其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是提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关键内容。为此,研究重点对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管理相关内容展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质量 监测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内镜消毒中的效果,选择最佳的内镜消毒方法,提高内镜灭菌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311次低温灭菌使用中,298次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5.8%;14次灭菌循环终止,其中5个物品潮湿,4个物品包装不合格,2个有机物残留,2个舱内物品摆放不准确,经过处理,重新灭菌均达标。结论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具有灭菌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快速高效、无毒环保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内镜器械的重复使用率,是内镜首选的灭菌方法。

  • 标签: 等离子灭菌器 内镜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精细手术器械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术中精细器械的灭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器械价格昂贵,尤其是内镜摄像系统、光纤等均属不耐高温、不耐湿的设备,因此其灭菌方法受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以其快捷、高效、安全、无毒及对精细仪器损伤小等特点在手术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低温等离子 器械灭菌 手术室 应用 灭菌器 灭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灭菌中采用不同清洗与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及固定范围内(本中心),选取手术室内镜器械70件,将其依据清洗、消毒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35件采用人工清洗及2%戊二醛浸泡灭菌,B组35件采用自动清洗机清洗与等离子灭菌灭菌,对比两组器械清洁与灭菌效果。结果 B组器械清洁率(77.14%)较A组(97.14%)低(P<0.05),灭菌合格率(100.00%)较A组(80.00%)高(P<0.05)。结论 在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清洗、灭菌时,人工清洗效果较自动清洗好,但等离子灭菌效果较2%戊二醛浸泡灭菌优,可根据具体需要酌情选择。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器械 清洗 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进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500件为不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入院后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n=250)、探讨组(n=250)两组,分别给予戊二醛熏蒸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对比灭菌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结果:探讨组较常规组的灭菌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戊二醛熏蒸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在不耐高温手术器械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推广。

  • 标签: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 手术器械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配合全程质控管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对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的作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医疗器械为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灭菌的200件器械,并将研究器械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依据时间进行分配,S组与Y组,每组设定的数量为100件,常规的管理方式应用于S组(1月-6月),乙组则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配合全程质控管理(7月-12月),比较两组不同管理的效果。结果:在采取不同管理后,Y组管理效果明显优势显著与S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医护人员对于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更高。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配合全程质控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中,能够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提升医疗安全,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质控管理 效果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集中式管理与专科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口腔科所使用的160个口腔器械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80例,甲组采用集中式管理,乙组采用专科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采用集中式管理的甲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7.5%(78/80),采用专科管理的乙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3%(69/80),甲组灭菌合格率要高于乙组(P<0.05)。甲组管理问题出现率为3.8%(3/80),乙组管理问题出现率为15.0%(12/8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6)。结论 进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过程当中,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消毒灭菌合格率相对较高,管理问题出现几率较低,优势较大,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口腔器械 消毒灭菌 集中式管理 专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管理质量和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31名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器械600件。遵循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器械300件。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分层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分层管理 消毒供应室 管理质量 器械清洗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以便有效控制血液污染。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1715份,灭菌效果总合格率为99.65%。3M指示胶带全部达到变色标准。2例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生物指示剂有4例培养有细菌生长。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总体较好,但针对不足需要常抓不懈,完善灭菌操作规范,切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

  • 标签: 灭菌效果 监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镜器械的最佳灭菌方法分析。方法对灭菌方法和时间比较研究。结果灭菌时温度达到134℃,时间为10min。每次灭菌时都采用爬行卡进行监测,观察指示条变色程度,以判断灭菌效果。结论过氧化氢溶液在真空状态下的灭菌腔内进行汽化的过程中,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灭菌效果安全可靠,灭菌效果好,灭菌后所有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达到要求。无需通风,取出后立即可以使用对人身及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灭菌温度只有45度,满足对灭菌提出的低温低湿要求;操作简单,我科临床使用频率最高,是腔镜器械灭菌理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腔镜器械 灭菌 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口腔科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保养、保存等方法,并提出口腔各类器械经正规操作,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消毒灭菌,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能有效杜绝口腔科通过器械的交叉感染,并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流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