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镍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很多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镍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我国的镍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经历近五十多年的开采,近半数以上的镍矿得到了开发,剩余存量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镍资源危机。如何高效开发利用镍资源,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已经有科技工作者针对铜镍混合矿处理提出了包含焙烧、浸出等过程的新工艺。本文以铜镍混合矿浸出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铜镍混合液不同分离方法,为电化学方法提取浸出液中有价元素提供一条新思路。

  • 标签: 绿色冶金 矿产资源 电化学分离 铜镍浸出液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镍浸出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与性能,并深入研究其在提高浸出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潜力。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发现催化剂在硫酸镍浸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显著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针对催化剂的选择,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和碱性催化剂,以评估其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在提高浸出速率和降低反应中的不良副反应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

  • 标签: 硫酸镍浸出 催化剂 性能 选择 效率
  • 简介: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镍钴锰三元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推进,电池的寿命也在逐渐结束,大量的废旧电池及其前驱体废料已经成为环境和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对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与硫化镍废料的联合浸出试验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硫化镍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于浸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反应条件。

  • 标签: 镍钴锰 三元前驱体废料 硫化镍废料 联合浸出
  • 简介:摘要:茶叶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揉捻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细胞结构会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细胞破损,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电导率是反映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指标,而茶叶揉捻过程中产生的浸出液中电导率的变化可能与茶叶细胞破损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茶叶揉捻过程中细胞破损率与其浸出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揉捻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

  • 标签: 茶叶 揉捻过程 细胞破损率 浸出液 电导率
  • 简介:研究了用过氧化氢低温从钴镍浸出液中除铁,确定了除铁最优工艺条件为:控制浸出液pH为4.0~4.5,双氧水浓度为5%~10%,在常温下反应1.5~2.0h,反应过程加入适量添加剂A,可改善过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滤液中铁离子质量浓度降至0.01g/L,达到生产要求。

  • 标签: 氧化中和除铁 低温 双氧水 过滤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六月红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短程化疗对照组、常规短程化疗联合六月红抗结核治疗组和单用六月红抗结核治疗组,三个组抗结核治疗外的所有检查、治疗措施相同。以结核感染症状消失时间、痰菌阴转时间和病灶消除时间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单用六月红组、联合用药组和常规抗结核化疗药物组的平均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5天、7天和11天,P<0.05;平均痰菌转阴时间分别为10天、13天和17天,P<0.05;平均病灶消除时间分别为70天、153天和194天,P<0.01。结论六月红对肺结核有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步研究。

  • 标签: 中草药 六月红 肺结核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研究氯化铵处理对赤泥碱性阴离子及钠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铵添加量为0.75%、液固比为3、温度为30°C、浸出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赤泥pH从10.49降至8.93,碱性阴离子(HCO3^-,CO3^2-,OH^-,AlO2^-)浓度从38.89降至25.50mmol/L,可溶性钠浸出率为80.86%;液固比是影响碱性阴离子和钠离子浸出的主要因素。氯化铵促进了赤泥中一水铝石的溶解及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实现赤泥的土壤化。

  • 标签: 赤泥 氯化铵 浸出行为 碱性调控 土壤化
  • 简介:日前,广西有色金属集团下属的广西冶金研究院开展的“贵州泥堡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技术研究”取得突破,通过采用选择性多级浮选工艺及金矿的阶段式深度处理技术,使该金矿从原本不足10%的浸出率提高到92%以上,大大提高了该金矿的开采价值。

  • 标签: 难处理金矿 选冶工艺 浸出率 深度处理技术 矿石 有色金属
  • 简介:研究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硫铜钴矿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硫元素氧化价态的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硫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硫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的“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不足之处是:水蚤作为实验材料难找,并且极易死亡,操作难以进行等.从实际出发,采用易得的“绿豆”“黄豆”“红豆”“市售烟草”创新设计了“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样达到实验效果.

  • 标签: 探究 烟草浸出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维吾尔药蜀葵子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为控制蜀葵子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水分测定0832法第二法(烘干法)、通则2302灰分测定法、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通则0822F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蜀葵子药材水分含量为3.60%~3.90%;药材总灰分含量为8.80%-9.04%;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4.90%~4.99%;药材水溶性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为67.0%~68.1%,药材水溶性冷浸法浸出物含量为79.0%~84.3%,7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为47.7%-57.9%;75%乙醇冷浸法浸出物含量为46.5%-72.6%;9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为45.1%-48.8%;95%乙醇冷浸法浸出物含量为54.6%-59.5%;重金属(Pb+2)≤20g·g-1,砷盐≤5μg·g-1,铁盐≤5μg·g-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蜀葵子药材质量控制的参数指标。

  • 标签: 蜀葵子,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重金属,砷盐,铁盐。
  • 简介:除去铬酸钾溶液中的铝并实现铝化合物的再利用是实现清洁、经济地生产铬盐的关键步骤。采用碳分的方法从配制的高K2O/Al摩尔比铬酸钾溶液中去除铝。考察反应温度、碳分时间、CO2流量、晶种系数对铝沉淀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C,碳分时间为100min,CO2流量为0.1L/min,晶种系数为1.0。碳分产物为三水铝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粒度和形貌受实验条件影响明显。产物的平均粒径为16.72μm。对三水铝石的热分解路径进行研究。产物α-Al2O3含少量杂质(0.08%Cr2O3和0.10%K2O),适于后续利用。

  • 标签: 三水铝石 二次成核 碳分 铬酸钾溶液
  • 简介:大黑山野生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白头翁和朝鲜白头翁,经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未发现有对其进行研究的报道,因此,为了开发和保护野生资源,课题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白头翁项下规定的测定的方法,以大黑山野生白头翁、朝鲜白头翁为供试品,以白头翁皂苷B4为对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头翁和朝鲜白头翁的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3.0%和20.5%;白头翁和朝鲜白头翁中的白头翁皂苷B4的含量分别为10.2%和9.2%。证明大黑山野生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版)的相关规定。

  • 标签: 白头翁 朝鲜白头翁 白头翁皂苷B4 含量测定
  • 简介:用新型固体工业废渣——大洋多金属结核浸出渣作为吸附剂,通过改变废水溶液pH值、吸附时间、溶液体积等条件,研究大洋多金属结核浸出渣对重金属离子Cr^6+吸附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浸出渣作为吸附剂处理Cr^6+重金属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

  • 标签: 大洋多金属结核浸出渣 Cr~6+重金属废水 吸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波层色谱法分别鉴定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水溶性以及醇溶性浸出物定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超微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0.2295g,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的0.1512g,两者之比为1.5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饮片的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0.0497g,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的0.039g,两者之比为1.2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中药饮片进行粉碎处理,不仅不会降低药材的药性,反而可以提高饮片的水溶性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定量,比创痛饮片的药效更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麻黄汤超微饮片 传统饮片 水溶性 醇溶性浸出物 药效
  • 简介:摘要:目前硫化矿湿法冶金浸出的主流工艺为“氧压浸出”,配套的设备有氧压釜、缓冲罐、闪蒸罐、调节槽等,该系统对设备的耐压性能有很高的要求,主体投资大,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业内出现过多起氧压釜爆炸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进,通过对硫化镍微负压浓硫酸焙烧浸出实验研究,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生产,主要有硫化矿投料、焙烧浸出、浆化溶解、硫磺阻断、尾气吸收等设备的组合,主要优点有,在微负压条件下,安全、高效浸出;该方法对设备的耐压性能要求低,主体投资小,适合大生产使用。本文主要介绍硫化镍微负压浓硫酸焙烧浸出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原理:NiS+2H2SO4=NiSO4+S+SO2+2H2O)。

  • 标签: 硫化镍 浓硫酸 微负压浸出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药2~3次,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d采样,成茶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值10.0mg/kg;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4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为19.6%~21.8%,人体摄入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9.0%。

  • 标签: 苯醚甲环唑 茶叶 残留 茶汤 浸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石家庄市市售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2017-2019年,将石家庄市茶叶市场抽取的销量较高的茶叶(包括绿茶、花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7大类),经不同的浸泡时间(5、10、15、20 min)、浸泡次数(1、2、3次)处理后,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结果本研究共检测82个茶叶样品,其中绿茶25个(30.49%),花茶5个(6.10%),黑茶11个(13.41%),乌龙茶17个(20.73%),红茶15个(18.29%),白茶7个(8.54%),黄茶2个(2.44%)。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浸泡20 min后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中位数,40.63、65.43、26.39、58.90 mg/kg)显著高于5 min(23.09、32.24、15.77、32.00 mg/kg,P均< 0.05)。以浸泡20 min浸出液氟含量为总氟量计,乌龙茶最高,中位数为65.43 mg/kg;红茶最低,中位数为26.39 mg/kg;且乌龙茶、黑茶、花茶的氟含量显著高于红茶(P均< 0.05)。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浸出液中的氟含量显著减少(P均< 0.05)。结论石家庄市市售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最高为乌龙茶,最低为红茶,建议石家庄市本地居民宜饮用红茶。

  • 标签: 茶叶 数据采集
  • 简介:摘要用硅藻土模拟固体废物,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提取试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废浸出液中的铅和镉元素。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 固体废物浸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