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镉染毒大鼠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中药对镉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镉(1.5mg·kg^-1,每周5次,连续5周)建立大鼠镉染毒模型,同时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当归多糖(20mg·kg^-1),每天1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计算胸、脾、指数。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采用MTT法,血清AST、ALT、LDH活性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血清IL-2和TGF-β1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组织镉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当归多糖可以增加胸脾指数(P〈0.05);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杀伤能力(P〈0.01);明显增加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TGF-β1含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AST、ALT、LDH活性(P〈0.05或P〈0.01);明显降低组织镉含量(P〈0.01);明显增强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当归多糖对镉染毒大鼠的免疫损伤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 标签: 当归多糖 免疫损伤 肝损伤 大鼠
  • 简介:摘要样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其他成体细胞等非肝脏来源的细胞在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逐步分化而成,其形态类似于原代肝细胞,具备合成、摄取、分泌和药物代谢等功能,是体外预测和评估药物性损伤的理想细胞模型。不同来源的样细胞在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改进诱导策略和培养体系有助于获得功能更加成熟的样细胞。

  • 标签: 肝样细胞 药物 肝损伤 体外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硫普罗宁对药物性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护效果。方法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支的60例药物性损伤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治疗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通常的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美和甘利欣等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0.2g,治疗一个疗程30天后观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情况。结果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结论硫普罗宁在药物性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护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硫普罗宁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第Ⅷ段肿瘤切除术中主静脉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1996年8月~2008年8月12年问作者施行的64例第Ⅷ段肿瘤切除合并主静脉损伤处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同时涉及中与右静脉主干损伤者34例,仅中或右静脉主干损伤者分别13例、17例.行主静脉缝合修补者39例,结扎者12例,直接断面对拢缝合者13例.全组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术后3例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缝合及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成功,另1例术后5天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结论第Ⅷ段肿瘤切除术中主静脉损伤是可以合理处理的,具体措施有静脉修补、静脉结扎、断面对拢缝合,术中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部分切除 肝静脉损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急性损伤组(ALI组)、甲烷饱和盐水组(MS组)和甲烷饱和盐水+3-甲基腺嘌呤组(MS+3-MA组)。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制备急性损伤模型。MS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MS+3-MA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0 mg/kg,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C组及ALI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时,取眼球血样,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ST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浓度。处死小鼠,取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p62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MS组和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升高,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上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P<0.05);与ALI组比较,MS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降低,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MS+3-MA组血清AST浓度下降,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MS组比较,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升高浓度,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自噬小体计数减少(P<0.05)。结论甲烷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肝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 标签: 甲烷 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急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科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将入选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及是否发生心搏骤停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使用单因素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分析AL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观察ALI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A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ALI组54人,非ALI组158人,ALI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较长[19(10~27)min,P=0.015],ALI组患者总体病情(SOFA评分、酸中毒和乳酸)较重。ALI组和非ALI组心搏骤停后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74% vs. 55%和89% vs.70%。非ALI组患者的1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ALI组,Log Rank (Mantel-Cox) χ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LI持续时间越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越高。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和ALI的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3.762(2.347~5.098)和4.272(2.943~5.932),P<0.05。结论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的心力衰竭是ALI的危险因素,ALI的发生增加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性肝损伤 累计生存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急性暂时性损伤原因及循证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胆石症和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40)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急性暂时性损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功能指标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胆石症 胆囊炎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花姜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B组);花姜酮(ZER)治疗组(C组),花姜酮对照组(D组)。在制模完成后分别在4h和8h杀死大鼠,测定腹水量,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血清TNF-α、IL-6、ALT和AMY的水平,并在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大鼠腹水量、AMY、TNF-α、IL-6、ALT水平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上述的指标较A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A组和D组(P<0.05)。结论花姜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的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花姜酮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6 血清淀粉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急性妊娠脂肪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4例急性妊娠脂肪患者的临床数据,在常规终止妊娠、保治疗、抗凝、抗感染、纠正DIC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人工治疗时机、疗效及不良反应。人工治疗对于急性妊娠脂肪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各项化验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人工治疗是急性妊娠脂肪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应尽早使用,且安全可靠。

  • 标签: 人工肝 急性妊娠脂肪肝
  • 简介:摘要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性磷酸酶(ALP)202 U/L,总胆红素(TBil)203.7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2 μmol/L。腹部磁共振检查示早期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示早期纤维化;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可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损伤,考虑本例患者的损伤与黄独零余子有关。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等保药物治疗,42 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55.3 μmol/L,DBil 18.1 μmol/L,ALT 24 U/L,AST 25 U/L,γ-GT 44 U/L,ALP 124 U/L。

  • 标签: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黄独零余子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女,52岁,有甲型肝炎史;例2女,64岁;例3女,61岁)均因慢性胃炎给予摩罗丹(浓缩丸)16丸口服、3次/d。例1无合并用药,例2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例3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瑞巴派特片。例1、例2、例3分别在服用摩罗丹(浓缩丸)27、22、19 d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5倍参考值上限,例2、例3伴胆红素升高。例1、例2、例3均立即停用摩罗丹(浓缩丸),分别在给予保治疗18、22、24 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医学,中国传统 摩罗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情况。结果在选取的40例损伤患者中,超声确诊38例,诊断符合率达到95%(38/40),误漏诊率为5%(2/40),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与漏诊率对比(P<0.05),差异显著。结论超声检查敏感、快速,不仅可以提高诊断速度,缩短诊断时间,还可以为损伤提供准确度更高的诊断依据,方便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脾损伤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38例因药物引起的损伤病人,以加深对药物性损伤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8例药物性损伤病人的症状、体征、嗜酸细胞计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B超、既往史、用药史、以及治疗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损伤的药物很多,该文中抗结核药引起的10例;抗感染药8例;抗甲亢、降糖、心血管药物8例。解热镇痛药物5例;中药5例;其他2例。多药物性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是药三分毒,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损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服用史,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平时用药时首先考虑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能单用的首先考虑单药应用,并注意疗程。

  • 标签: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药物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药物性损伤患儿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选病例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结果入选病例男女比例2016,年龄5个月~14岁不等引起损伤的药物有抗菌类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化学药物等,患儿多有乏力、发热、皮质、消化道症状、过敏反应等症状,病理学特点主要为汇管区不同程度扩大、水肿、间质内混合炎细胞浸润,实质内中央静脉周围有灶性或融合性坏死,对症治疗后36例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小儿药物性损伤以混合型最为多见,联合用药是引起小儿药物性损伤的重要原因,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平扫检查的现代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腹部钝伤致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腹部钝伤致损伤患者40例,都采用CT平扫和手术检测两种检查方式,分别生成甲乙两个实验样本,从而得出CT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样本乙中,异常20例(50%),而在实验样本乙中被甲记为异常的样本中发现裂伤、破裂4例(10%),内血肿、挫伤伴包膜下血肿16例(40%)。实验样本乙中,正常20例(50%),而在实验样本乙中被甲记为正常的样本中发现内血肿、挫伤伴包膜下血肿5例(12.5%),真阴性15例(37.5)。结论腹部钝伤致损伤检验中通过CT平扫分析,可以使诊断准确性提高。CT平扫检查的现代临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钝伤 CT诊断 临床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性损伤的CT表现,旨在提高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外伤性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内血肿6例,挫裂伤9例;病灶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外伤性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性,对判定有无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性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对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CT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根据超声图,包膜下破裂型7例;中央性破裂型10例;包膜破裂型33例;超声诊断损伤的准确率为92.86%;超声结果中,包膜破裂型与包膜下血肿型、中央性破裂型的构成比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损伤进行诊断时,超声检查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 肝脾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损伤(DILI)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为规避发生风险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的384例DILI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史、损伤临床分型、损伤程度分级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DILI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49.7%(191/384)。引起DILI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抗菌药物(40.6%,156/384)、抗结核药(20.3%,78/384)和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15.6%,60/384)。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引起的DILI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占65.0%(39/60),高于肝细胞型18.3%(11/60)和混合型16.7%(10/60)(χ2=40.650,P<0.01);抗肿瘤化疗药引起的DILI以肝细胞型为主,占56.8%(25/44),高于胆汁淤积型27.3%(12/44)和混合型15.9%(7/44)(χ2=17.659,P<0.01)。4级损伤患者治疗无效的比例(5/10)和5级损伤患者死亡的比例(8/8)均高于较低级别的损伤组(χ2=157.218,P<0.01;χ2=320.917,P<0.01)。结论DILI的发生风险和损伤的临床分型与药物种类有关,损伤程度重者疾病预后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菌药 抗结核药 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