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急性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病情恶化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后的重型颅脑患者共5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急性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及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预后更有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期后 预见性护理 病情恶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特点,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治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列有高血压病史且伴有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参照欧洲卒中量表(ESS)将其分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收集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入院4小时后收集其血液,检测其中凝血酶(TAT),抗凝蛋白酶含量(AT),外周血小板含量(PLT),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首先对患者进按照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做对比,差异不明显,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接着比较患者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其中TAT(F=27.511,P=0.000)、AT(F=102.582,P=0.000)、PLT(F=3.179,P=0.044),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对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其纤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D-D(F=25.068,P=0.000)、PAP(F=9.965,P=0.000)、t-PA(F=66.185,P=0.00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会对患者额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造成影响,且神经功能损伤愈严重,患者的纤溶指标会大幅增高,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不利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凝血抗凝 纤溶状态 动态变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6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即 96.67%VS60.00% ,且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急性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患者中对平衡及行走功能的提升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急性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后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cy、hs-CRP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s-CRP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中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Hcy、CRP水平。

  • 标签: 银杏达莫 中青年 脑梗死 急性期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27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观察组63例痊愈,13例好转,5例无效。结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期 中医康复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珍惜预见性护理对于脑出血急性进行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以后,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脑出血急性患者为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 应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患者,共计74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间入院,患者经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脑出血急性期 预见性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护理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6年10月,筛选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2例。分别安排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出院时SDS、SAS评分与失眠、消化道症状与少食、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好评。

  • 标签: 急性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急性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出血急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预见性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预见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25%)显著低于常规组12例(25.00%),预见性组的住院时间(16.5±1.2)d显著低于常规组(29.6±3.2)d,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 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急性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明显更低,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通过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脑出血急性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3.27±6.45)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为(9.28±3.71)d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出现肺炎、静脉炎、压疮、尿路感染等5例,对照组感染18例,观察组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患者预见性护理,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急性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均P<0.05。结论为脑出血急性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外偏振光疗法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1月-2015.6月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入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药物治疗+红外偏振光治疗;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超短波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神经变性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变性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偏振光疗法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神经变性程度,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红外偏振光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37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37例,经过精心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住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检查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加强急性胃穿孔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对照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护理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指标提升,护理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围术期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术的护理措施及技巧。结果经过围手术的精心护理,痊愈54例,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腹腔脓肿和1例出现便秘。结论围手术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非脓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乳腺炎非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症状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乳腺炎非脓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加速康复。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非脓期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78例纳入研究,并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结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比入院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复发5例(6.4%),平均住院(14.2±3.3)天。结论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改善其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