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6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患者治疗达到91.89%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的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周围性面瘫采用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大大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痔速宁在II度内痔急性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I度内痔急性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均接受马应龙痔疮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痔速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瘙痒、便血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肛门疼痛评分0.8±0.2分,肛门瘙痒评分0.9±0.4分,便血评分1.0±0.3分,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患者平均肛门疼痛评分1.4±0.5分,肛门瘙痒评分1.5±0.2分,便血评分1.4±0.4分,总有效率7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速宁在II度内痔急性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痔速宁 II度内痔急性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护理的同时,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力衰竭、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病情变化,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患者因年龄大,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39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而出院。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护理措施,可防止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肺心病患者的康复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心病观察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护理之后,实验组的DBP、SBP改善效果与常规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脑卒中复发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预防脑卒中复发,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卒中 护理要点 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时运用针药联合治疗法的效果观察。方法以21天为治疗疗程,选取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贝尔面瘫急性患者为分析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药治疗方法。结果21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特别是对于病情严重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对。结论在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时运用针药联合治疗法,不仅在疗效上效果好,安全性高,在起效时间上也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贝尔面瘫 针药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急性介入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患者102例,将其随机的分成治疗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治疗疗效为94.11%,而对照组总效率为74.50%,两组治疗总疗效差异较为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Fugel-Meyer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 标签: 脑卒中急性期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最佳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脑出血急性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4例完全痊愈无任何后遗症,有44例痊愈但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2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脑出血急性急救及护理极为重要,这对降低脑出血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患者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42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脱痂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后5d、10d内的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可有效缩短止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电针治疗 急性期带状疱疹 伐昔洛韦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周围性面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达到90%。且在治疗后观察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面部神经及肌肉的控制改善效果更佳,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FD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科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其中81例为急性,119例为亚急性;给予急性患者消除局部水肿与无菌性炎症,给予亚急性患者恢复生理、松解粘连,同时消除神经根及其局部组织炎性刺激;分析总结200例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或缓解。结论急性或者亚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保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保守治疗急性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保守治疗,观察患者高钠血症发生情况,并观察高钠血症与出血量的关系,同时观察高钠血症与入院时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12例脑出血中并发高钠血症的28例占13.2%。>25ml出血量患者92例,并发高钠血症占20.6%;<25ml出血量患者120例,并发高钠血症9例(7.50%);出血量大小与高钠血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高钠血症与不良预后的存在密切联系。结论脑出血急性高钠血症发生率较好,与不良预后的密切联系,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脑出血 保守治疗 急性期 高钠血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急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期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的临床疗效,分析针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痊愈天数以及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的临床价值。结果75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0%,痊愈天数为(23.96±4.35)天,治疗前的面部神经评分为(3.85±0.76)分,治疗一个月后的面部神经评分为(1.35±0.48)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先药后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应尽早给予温针灸治疗。

  • 标签: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全年之间本医院收治的脑梗塞急性患者90位进行跟踪观察,分为两组,各45例病患,一组为实验组,通过针刺治疗为主,辅以必要的其他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除针刺治疗以外的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分别观察2组病例的临床反应以及好转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梗塞急性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降低痛苦程度,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并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别。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SAS评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与7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缓解其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梗塞 急性期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急性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风急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每组各56例。干预结束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45.88±4.87)分、Barthel指数评分(60.39±1.87)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患者,予以中医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可较好的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 标签: 中风急性期 中医护理 针灸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