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洛松(糠莫米松)治疗新生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9例患儿作为治疗组,再随机抽取湿疹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艾洛松(糠莫米松)乳膏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两组患儿用药每日早晚各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15天。结果治疗组69例患儿,痊愈42例(60.87%),显效16例(23.19%),总有效率为84.06%,无效11例(15.94%),复发9例(13.04%);对照组60例患儿,痊愈25例(41.67%),显效12例(20.0%),总有效率为61.67%,无效23例(38.33%),复发17例(28.33%)。结论艾洛松(糠莫米松)作为新型皮质类固醇外用药物,具有起效快,止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治疗新生儿湿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糠酸莫米松 新生儿 湿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泌淋清胶囊原标准是贵州和仁堂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试行执行的。本文建立泌淋清胶囊中没食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完善了泌淋清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取样品约0.2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频率40KHZ),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用0.45um的微孔滤膜滤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定所得的结果准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4%,RSD=0.24%(n=6)。结论实验表明,本实验中所建立的没食子含量测定的方法准确有效,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 标签: 含量测定 泌淋清胶囊 没食子酸
  • 简介: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在缩小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作用。方法选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选择4种临床常用的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进行试验。应用E试验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MIC;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单药及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防耐药突变浓度,计算选择指数,根据联合前后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后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32、16、32;联合阿米卡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1、2、4、4;联合妥布霉素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2、8、8;联合奈替米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4、8、16。结论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在分别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明显缩小,可以有效减少耐药突变株产生,以联合阿米卡星后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突变选择窗 联合用药
  • 简介:以取代2-溴吡啶和羟基苯硼酸为原料,经Suzuki偶联和亲核取代两步反应合成了9个未见报道的含取代2-苯基吡啶基团的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ESI-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mg/L下,部分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的致死率达100%,具有作为杀螨剂先导结构的潜力。

  • 标签: 取代2-苯基吡啶 甲氧基氨基甲酸酯 合成 杀螨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藻双酯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值为(38.5±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双酯钠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阿司匹林 藻酸双酯钠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唑来膦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唑来膦,治疗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结果两组治疗2月、4月VAS评分,比治疗前数据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在治疗后10、20个月时,腰椎、髋部的BMD值数据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与阿仑膦酸钠效果均相对较好,但是以药物依从性来说,阿仑膦酸钠不及唑来膦治疗效果。

  • 标签: 唑来膦酸 阿仑膦酸钠 老年 脊柱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树脂美学修复后牙中使用全蚀粘剂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从本院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130例,共有患牙156颗,按照随机分组,将他们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对他们分别使用全蚀GlumaComfortBond粘结剂、iBond粘结剂及树脂进行充填,在一年后,观察他们的临床效果;结果充填半年、一年后,两组的临床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牙修复使用全蚀GlumaComfortBond粘结剂及iBond粘结剂临床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但iBond粘结剂节省了繁琐的操作步骤,让技术敏感性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 标签: 全酸蚀粘结剂 复合树脂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健康者,38例单纯糖尿病者,57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血同型半胱胺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中高浓度同型半光氨酸是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同型半光氨酸 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
  • 简介:本文通过将聚丙烯酰胺水解的方式合成了类似于无规共聚丙烯酰胺-丙烯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并合成了无规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P(NIPAM-co-AA))。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两种二元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聚集体的形貌。为了考察含丙烯的二元共聚物的抗硬水性能,测定了其钙皂分散力及钙离子稳定性,并与聚丙烯(PAA)比较。实验表明,P(NIPAM-co-AA)在水中形成稳定的囊泡状聚集体,并具有更强的钙皂分散力。

  • 标签: 丙烯酸 二元共聚物 钙皂分散力 钙离子稳定性 丙烯酰胺 N-异丙基丙烯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及胆汁测试在儿童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肝脏系统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5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胆汁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类型肝损伤疾病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胆汁(TBA)、谷氨酸氨基转移(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血清前白蛋白和胆汁均为较为准确、可靠的肝损伤临床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前白蛋白 胆汁酸 肝损伤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氨甲环酸乳膏中氨甲环的含量。方法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2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甲醇(60∶40,v/v);检测波长220nm;流速0.8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提取溶剂为水-甲醇溶液(5∶5,v/v),80℃水浴搅拌加热4min,冷却后定容,冰浴1.5h,0.22μm微孔滤膜滤过。乳膏基质不影响氨甲环酸乳膏的含量测定。氨甲环在0.5005~4.040mg·mL-1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最低检测限为0.49μg;最低定量限为1.64μg;平均回收率均〉99%,RSD均〈1.5%(n=3)。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氨甲环酸 乳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汁(TBA)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9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三级,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贝克曼库尔特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标本中Alb、TB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TBA浓度依次增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Alb、HDL-C、LDL-C水平依次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Alb、LDL-C和HDL-C水平均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Alb、TBA、LDL-C和HDL-C对于肝硬化的诊治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目的:建立解毒消银丸中丹酚B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3∶1)-1.0%甲酸水溶液(34∶66),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6nm。结果:丹酚B在220ng~4440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79%。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解毒消银丸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解毒消银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局部枸橼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对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CRRT的重症患者21例,治疗时间为连续72h及(或)日间间断治疗8~16h,4%枸橼酸钠以180~200ml/h由体外循环的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ml/min;通过监测血气分析中血钙水平,使体外循环局部游离血钙维持在0.25~0.35mmol/L之间,达到局部抗凝效果,并以调整外源钙的补充,增加(或减少)枸橼输入、血流量或透析液量等,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dpartialthrombolastin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血小板(platelet,PLT),pH值,血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滤器使用寿命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①监测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P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21.34h;③治疗过程中未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未增加患者活动性出血的风险;④治疗后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中pH值、SCr、BUN、CRP、ALT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在重症患者行CRRT过程中是较理想的抗凝方式,安全又有效,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枸橼酸 抗凝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原及其同分异构体对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酯酶体外培养体系中水杨(SA)和阿司匹林(ASA)浓度。通过对照组和添加单体成分的观察组间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改变分析各成分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浓度下,绿原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酯酶影响不显著,为临床使用阿司匹林与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阿司匹林 同分异构体 阿司匹林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探讨ω-3脂肪预处理对其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HIRI组)及缺血再灌注前ω-3多不饱和脂肪(ω-3PUFAs)预处理组(ω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予缺血60min,恢复血流后再灌注1h和6h后取材。各组分别于再灌注末抽取静脉血、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观察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HIRI组和ω组血清ALT、AST水平、血清MDA含量及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HIRI组比较,ω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及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而血清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轻。结论:ω-3PUFAs预处理对大鼠HIRI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 标签: HIRI NF-ΚB ω-3 PUFAS
  • 简介:摘要冠心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相关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心理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证实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疾病。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以单核苷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为基础的全基因组相关分析的应用,已发现并定位一系列冠心病相关基因或变异。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信息进行整合已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国内外冠心病单核苷多态性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分析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遗传机制提供线索。

  • 标签: 冠心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全基因组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联合糠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腔冲洗联合糠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咽鼓管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1.4%)均高于对照组(68.6%、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χ2=4.629,P<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糠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鼻腔冲洗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