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大豆甙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子宫重量、形态及其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豆甙元组,每组10只,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子宫,称重,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ERα、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结果大豆甙元能使去卵巢大鼠子宫重量增加,内膜增厚,并上调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但作用弱于雌激素.结论大豆甙元具有雌激素活性.

  • 标签: 去卵巢大鼠 大豆甙元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a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4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4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局部化疗的患者纳入A组,24例采用子宫切开取胚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转阴时间、孕酮下降至未孕水平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2.3)d]短于B组[(8.9±2.7)d](P〈0.05),术中失血量[(35.8±9.3)mL]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优于B组[分别为(317.9±13.7)mL、45.8%](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CSP安全性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化疗 异位妊娠 腹腔镜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其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约占80%,而生殖道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20%[1][2].

  • 标签: 关系研究 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也是目前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但国内外对自噬与EMs的关系鲜有报导。本文对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以自噬为靶点治疗EMs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自噬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凋亡 治疗
  • 简介: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和预后较差。而如今新辅助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新辅助静脉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等都是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就以上新辅助化疗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新辅助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效果。方法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CSP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bilateraluterinearteryembolism,BUA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的水平、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记录随访患者术后月经、超声及再次受孕情况。结果48例确诊患者均在UAE术后24-72h内进行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47例患者治愈,术中出血量(20-150)mL,平均(40.2±36.7)mL,手术时间为20-40min,血β-HCG于术后15-30d降至正常,月经周期于术后30-45d恢复正常,住院时间5-10d,平均7.2d,治愈率97.9%。术后病理为出血坏死组织中查见绒毛组织。仅有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清宫术后持续少量出血50d,行手术切除部分瘢痕后痊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CSP的效果良好。

  • 标签: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36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的病理诊断中,器质性病变50例(13.66%),功能性病变145例(39.62%),正常子宫内膜171例(46.72%)。40~〈45岁及45~〈5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49%。40~〈4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和分泌期内膜;45~〈50岁、50~〈5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单纯型增生、增生期内膜和萎缩型内膜;55~〈60岁、≥60岁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萎缩型内膜、子宫内膜癌。随着年龄增大,功能性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减小,器质性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增大(χ2=8.38,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是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围绝经期 绝经后 异常子宫出血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雌激素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疗效。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接受诊治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人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A组和B组,各34例。其中,A组单用雌激素进行治疗;而B组则是应用雌孕激素进行治疗。对所选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两组病人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中病人快速控制出血与止血比率显著优于B组,其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使用雌激素,其疗效比较明显,不仅能够快速控制出血,还能快速止血。

  • 标签: 雌激素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尚应想到其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5年,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个别严重的还需切除病灶.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发 远期影响 近期并发症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正常子宫内膜修复可为无瘢痕的完全愈合,而内膜再生障碍则可能导致女性宫腔粘连等问题。宫腔粘连临床处理棘手,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初见端倪。本文就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宫腔粘连发生机制及目前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再生 干细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与锥切标本的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为CIN2/3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锥切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87例CIN2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2例,CIN119例,CIN248例,CIN38例,符合率为55.17%(48/87);在95例CIN3患者中,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0例,CIN211例,CIN368例,宫颈浸润癌6例,符合率为71.58%(68/95)。结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宫颈活检诊断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必要时术前应进行诊断性锥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理检查 一致性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LAC)及其与顺铂(DDP)联合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细胞并分为4组:对照组、LAC组、DDP组及LAC+DDP,每组均干预HeLa细胞48h。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LAC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呈浓度(r=0.864,P〈0.05)及时间依赖性(r=0.926,P〈0.05),48h时的半数抑制量(IC_(50))为4.98μmol/L;与DDP组比较,LAC+DDP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DDP的IC_(50)由63.71μmol/L下降至28.93μmol/L。FCM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LAC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r=0.869,P〈0.05);与DDP组凋亡率[(17.49±3.82)%]和LAC组[(24.98±4.61)%]比较,LAC+DDP组[(38.06±5.72)%]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可有效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并通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增强DDP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作用。

  • 标签: 子宫颈癌 HELA细胞 蛋白酶体抑制剂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P16蛋白
  • 简介: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余”于2009年10月5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尚可。入院后先行宫腔镜检查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Ⅰ期。

  • 标签: 肥胖患者 后穹窿穿刺 子宫内膜癌 手术治疗 腹腔镜 子宫内膜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术后第2日晨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使宫缩与宫颈扩张同步,可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及软产道损伤。结论两药联合应用提高了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引产 两药联合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绝经期子宫内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息肉组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息肉组织为实验组一,取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为实验组二。经石蜡病理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外周血激素6项,将两组中雌激素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息肉及子宫内膜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平均光密度值为比较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分别为:(16.5±2.11)pg/ml和(15.8±2.28)pg/ml,两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组织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11±0.0013)、(0.0255±0.0010)、(0.0247±0.0007),以α=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一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不依赖于体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酶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除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外,在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即: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个别深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则仅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皆于入院时、术后半年填写WHO-QOL-100,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45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半年时性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明显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自尊、体象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总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结论应重视并了解子宫肌瘤患者对子宫全切术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重点放在性生活、体象感、自尊、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全切术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H)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7月在因子宫肌瘤行LH患者78例,对照组开腹手术的患者42例。术前24h、术后24h及72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TNF-α,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CD16+(NK细胞)数量。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LH组血清L-6、TNF-α和CRP水平的升高明显低于AH组(P<001)。LH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H组患者在术后24hCD3+、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在72h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AH组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全身免疫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子宫切除术 免疫功能 影响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50例,诊断性刮宫后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6个月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根据B超检查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为(8.58±1.77)mm,治疗后为(3.82±0.71)mm,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内膜转化良好。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ki-67的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细胞周期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其对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绝经过渡期功血 子宫内膜 ER PR K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