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体重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配合与护理策略。方法:选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9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用针对性配合指导与护理。结果:观察组采集过程中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采用针对性配合制度护理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配合指导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测意义。方法:将医院2021-03至2022-02期间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查,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CD8+降低。结论:加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验研究对患者疾病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外周血B淋巴细胞 检测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外周血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检测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cfDNA检测的5 195例孕妇,按照cfDNA首次检测是否得到有效结果分为cfDNA检测成功组(5 107例)及cfDNA检测失败组(88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对比cfDNA检测成功与失败孕妇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fDNA检测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评估重采血检测的可行性及重采血检测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检测失败率为1.7%(88/5 195),失败者中85例选择重采血检测,74例(87.1%,74/85)获得了有效的cfDNA检测结果,11例(12.9%,11/85)仍无有效结果,cfDNA检测最终失败率为0.2%(11/5 19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增加(OR=1.086,95%CI:1.023~1.152,P=0.006)、BMI增加(OR=1.083,95%CI:1.021~1.149,P=0.008)及双胎妊娠(OR=3.093,95%CI:1.715~5.577,P<0.001)是cfDNA检测失败的危险因素,而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浓度高(OR=0.758,95%CI:0.720~0.761,P<0.001)是检测失败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按孕妇采血检测cfDNA时的BMI分组,发现超重组(BMI 25~29.9 kg/m2)和肥胖组(BMI ≥30 kg/m2)孕妇发生cfDNA检测失败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4.9 kg/m2)的3.626倍(OR=3.626,95%CI:2.298~5.724,P<0.001)和4.064倍(OR=4.064,95%CI:1.779~9.284,P=0.001)。重采血检测的成功率随母体BMI的增加而降低,但与2次采血的时间间隔无关(OR=0.840,95%CI:0.699~1.245,P=0.065)。74例重采血检测获得有效结果的孕妇中,检测结果高风险7例,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1例45,X和1例47,XXY。11例重采血检测失败的孕妇中有8例进行了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均正常;其余3例未行产前诊断,但均分娩了表型正常的新生儿。cfDNA检测失败组与成功组间妊娠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88)与2.5%(128/5 107),P=0.090]。结论孕妇年龄增加、BMI增加、cffDNA浓度低、双胎妊娠更容易发生cfDNA检测失败。肥胖孕妇可以适当推迟采血孕周以降低cfDNA检测的失败率。对于初次检测失败的孕妇,推荐重采血进行cfDNA检测,重采血检测失败或高风险者进行产前诊断。

  • 标签: 游离核酸 母体血清学筛查 妊娠结局
  • 简介:-80℃长期保存pBSC也有报道,cD34+细胞仍保持第一次冷冻-解冻后的85.6%活力和72.3%的cFU-GM回收率,将cD34+细胞进行第二次冷冻-解冻过程

  • 标签: 体外保存 保存研究 外周血造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4 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有 32 例,研究组有 32 例,进行比较的是 2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组间在治疗总有效率行比较上,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在并发症发生率行比较上,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为 P < 0.05 。 结论:介入治疗对提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确切的效果,具备选择和采纳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PDCA模式在肿瘤患者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中的影响。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本院采取随机数乱序法方式将100例PICC置管护理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PDCA模式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各方面均更高,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外周血管PICC置管护理中实施PDCA模式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护理 PDCA模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外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以远端缺血为主(65%),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占比为20%和15%。覆膜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死亡率5.0%,保肢率95.0%,一期通畅率58.8%,并发症发生率41.2%,二次干预率为41.2%。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总体保肢率95.0%,死亡率为10.0%。本研究结果显示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血管损伤的优势在于以最小的损伤阻断出血、恢复血管通畅,从而得以有效挽救肢体和生命。但该技术的一期通畅率有待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异常,但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具有典型"隧道征"的肺吸虫病误诊病例,予吡喹酮治疗后症状好转,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误诊。

  • 标签: 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8例特纳综合征(Tumer syndrome,TS)发生的类型、核型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特纳综合征检出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核型分析病例,其中有308例确诊为TS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08例TS患者中,279例患者社会性别表现为女性,29例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年龄1天~58岁,共检出32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131例(42.53%),嵌合体核型177例(57.47%);数目异常200例(64.94%),结构异常20例(6.49%),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88例(28.57%)。18岁以下未成年人133例(43.18%),18岁以上成人175例(56.82%)。结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异常检测率,TS患者核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核型具有不同的表征,对身材与性腺发育异常的患者应及早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诊断。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生长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e ratio,PLR)鉴别低于8月龄婴儿畸胎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和30例体检为健康儿童的NLR、PLR数据。52例畸胎瘤患儿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8 d至8个月。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0~Ⅱ级畸胎瘤患儿纳入良性畸胎瘤组(44例),Ⅲ级畸胎瘤及卵黄囊瘤患儿纳入恶性畸胎瘤组(8例)。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1 d至7个月。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鉴别畸胎瘤良恶性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畸胎瘤良恶性与NLR(χ2=5.89,P=0.015)、PLR (χ2=7.91,P=0.005)有关系,血清甲胎蛋白与NLR(χ2=5.39,P=0.020)、PLR(χ2=5.13,P=0.024)有关系。恶性畸胎瘤组的NLR为1.66±1.63,良性畸胎瘤组的NLR为0.90±0.71,健康对照组的NLR为0.25±0.14,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畸胎瘤组的PLR为139.67±66.00,良性畸胎瘤组的PLR为85.34±41.47,健康对照组的PLR为66.54±19.8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PLR呈正相关(r=0.767,P<0.05)。甲胎蛋白、NLR和PLR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灵敏度(87.5%)相同,甲胎蛋白、NLR、PLR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特异度分别为81.8%、59.1%、65.9%,即甲胎蛋白诊断畸胎瘤良恶性特异度较NLR、PLR高。结论对于低于8月龄婴儿,NLR、PLR升高提示畸胎瘤恶性可能,可以将测定NLR、PLR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帮助术前鉴别畸胎瘤良恶性。

  • 标签: 畸胎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确诊肺栓塞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实施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患者诊断成像特征及肺栓塞诊断价值。结果:经分析87例患者心脏超声诊断结果后发现,12例(13.79%)患者检出右心系统血栓,75例(86.21%)患者检出右心功能异常。其中右心系统血栓患者中检出右侧肺动脉主干血栓者8例(66.67%),右心室活动性血栓4例(33.33%),血栓形态为团状(7例,58.33%)或条状(5例,41.67%),回声信号为低信号或中等回声指征;右心功能异常患者中检出右心房瓣反流47例(62.87%),右心房扩大65例(86.67%),右心室扩大44例(58.67%),肺动脉增宽63例(84.00%);经分析87例患者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后发现,检出深静脉血栓79例(90.80%),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30.38%),下肢静脉塌陷47例(59.49%),慢性血栓12例(15.19%),急性血栓期14例(17.72%)。结论:肺栓塞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技术经实施心脏超声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后,可在分析患者右心系统血栓成像,右心室、心房内径变化及深静脉血栓病变诊断结果后,准确评估患者病变风险及进展,为后续治疗实施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心脏超声 外周血管超声 肺栓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外周血中各亚型单核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TAO患者59例,纳入同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名。记录TAO患者临床特征,分别采用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的标准和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法对TAO进行严重性和活动度评估,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型单核细胞比例分布,对比TAO患者与正常受试者间、不同活动度TAO患者间、TAO患者接受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MPT)前后外周血各亚型单核细胞的比例。结果TAO组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为(81.77±5.5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4.35±5.83)%,TAO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为(10.17±4.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69±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期TAO组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为(82.64±5.03)%,明显高于活动期TAO组的(77.29±5.80)%,稳定期TAO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为(9.20±3.56)%,明显低于活动期TAO组的(13.79±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AO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稳定期TAO组与活动期TAO组间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O患者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治疗前后外周血各亚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O患者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由MPT治疗前的(75.44±4.80)%增高至治疗后的(82.90±4.05)%,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由MPT治疗前的(14.97±2.60)%下降至治疗后的(10.40±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T治疗前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O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由经典型向中间型偏移,并随TAO活动性升高而明显偏移,MPT治疗能显著抑制单核细胞亚型的偏移。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单核细胞,亚型 曲安奈德 眶周注射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外周血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EA(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同位素免疫法测定105例肺癌、5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外周血CYFRA211、NSE和CEA水平;数据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肺癌组CYFRA211、NSE和CEA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1.40%,39.04%,38%)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分别为28%,16%,14%)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10%,12.5%)。随着临床分期逐步升高,CYFRA211、NSE和CEA阳性率及水平升高。就组织类型而言,NSE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以小细胞癌为高;CEA检测阳性率以腺癌最高;CYFRA211检测阳性率以鳞癌最高。外周血CYFRA211、NSE和CEA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出率。结论外周血CYFRA211、NSE和CEA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出率,并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 标签: 肺癌 CYFRA211 NSE CEA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VEGF CAIX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疾病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用。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期间的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组样本,再以200例正常样本作为对照组,共计400例。取两组被研究人员的血液标本,染色。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员中细胞异常结果检测率显著偏高,常出现中性细胞移位、中毒颗粒、幼稚细胞等,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改变,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变化。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视,减少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检验效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疾病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