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燕妮 孙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负载胶原蛋白结合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BD-VEGF)补片在辅助比格犬尿道伤口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1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建立尿道伤口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CBD-VEGF补片于模型构建成功时植入。其中,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修复材料;ADM组使用胶原蛋白补片覆盖修复;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使用加载VEGF的胶原蛋白补片覆盖修复。术后6个月,比较3组材料植入尿道伤口模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3组尿道组织恢复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ADM补片组相比,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或其他不良情况。尿道造影测量实验段尿道直径,空白对照组[(3.07±0.43)mm]小于ADM补片组[(3.73±0.11)mm]和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3.64±0.32)mm](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显示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可见较多增生血管。Masson染色显示3组胶原组织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4.27%±7.40%、29.08%±3.79%和28.02%±2.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vWF抗体染色显示增生的血管,3组单位面积阳染百分比分别为1.4%±0.1%,1.8%±0.1%和3.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DM负载CBD-VEGF补片是一种良好的用于比格犬尿道手术术后覆盖伤口的生物支撑材料,为促进尿道伤口愈合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向。

  • 标签: 尿道 组织修复 脱细胞真皮基质 胶原蛋白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联合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9例,根据是否出现AKI分为非AKI组(40例)和AKI组(49例),入院后收集1、6、12、24 h的静脉血和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时间点尿NGAL、PCT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NGAL联合PCT对脓毒症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者在6、12、24 h时间点的血肌酐水平高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在6、12、24 h时间点的血肌酐水平高于同时间点的非AKI组患者(P<0.05)。AKI组尿NGLA水平随各时间点呈逐渐升高趋势,24 h达高峰;AKI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尿NGLA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PCT水平与不同时间点的尿NGLA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03、0.724、0.769、0.821,P<0.05)。ROC曲线显示PCT、尿NGAL单独预测脓毒症AK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95%CI:0.622~0.706)、0.726(95%CI:0.685~0.751),两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可提高到0.801(95%CI:0.775~0.832),诊断截断值分别为5.94 μmol/L、167.87 ng/mL。结论尿NGAL联合PCT检测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优于尿NGAL、PCT单一指标进行脓毒症AKI预测,有望为脓毒症AKI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11(HDAC11)抗乙肝病毒(HBV)的体内效果和毒性。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C57BL/6 (H-2b)小鼠,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建立HBV体内复制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模型组,仅注射HBV复制质粒;HDAC11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HBV复制质粒的同时分别给予2.5、5.0、10.0 μg/只小鼠剂量的HDAC11过表达质粒。于注射后第1、4、7、10、14天采集小鼠眼眶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组织中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水平。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后第1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65.99±50.35)比(238.69±31.99) IU/ml,t=3.498,P<0.01],[(89.92±34.55)比(238.69±31.99) IU/ml,t=8.937,P<0.01],[(26.56±19.45)比(238.69±31.99) IU/ml,t=16.027,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164.86±67.99)比(242.78±20.42) IU/ml,t=3.104,P<0.01],[(70.78±44.76)比(242.78±20.42) IU/ml,t=9.889,P<0.01]。给药后第1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e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4.43±1.62)比(12.05±5.90),t=3.523,P<0.01],[(1.91±1.11)比(12.05±5.90),t=4.778,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64±2.60)×103比(3.11±1.63)×104 IU/ml,t=3.197,P<0.05],[(2.08±1.27)×103比(3.11±1.63)×104 IU/ml,t=3.541,P<0.05],[(3.41±2.30)×103比(3.11±1.63)×104 IU/ml,t=3.354,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动物体重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DAC11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的效果,且毒性较低。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乙肝病毒 表观遗传学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是多梳抑制复合物2的催化亚基之一,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的作用,通过甲基化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参与对目的基因的负性表观遗传调控。既往研究表明,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EZH2有望成为治疗头颈恶性肿瘤新的分子靶点。本文就EZH2的结构与功能,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调控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及肝癌。载脂蛋白B信使RNA编辑催化多肽3G(APOBEC3G)是一种显性胞苷脱氨,APOBEC3G HBV DNA正链的1 200~2 000 nt区域诱导HBV DNA突变,基因多态性Rs8177832可增强APOBEC3G对HBV的抑制作用,促进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血清转化。而HBV x蛋白(HBx)选择性、特异性下调细胞内APOBEC3G蛋白水平。本文就APOBEC3G抗乙型肝炎的研究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载脂蛋白B信使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 乙型肝炎病毒 作用机制 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蒙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浓度,从而建立内蒙地区中老年人群血清Lp-PLA2活性的参考区间。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3 要求,检测血清Lp-PLA2浓度,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性别、年龄的差异并以P2.5、P97.5 为双侧界限建立参考区间。以非参数法判断血清Lp-PLA2活性与血脂(TC、LDL-C、HDL-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80例在内蒙古临床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静脉血清进行Lp-PLA2活性检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62例,分别按年龄段50~59岁、60~69岁、70~79 岁、80~89 岁、90岁以上分为5组进行对比。结果 男女性别之间Lp-PLA2活性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健康中老年人群 参考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心肌谱及脂蛋白相关性磷脂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肌酸磷酸激酶(CK)、同工(CK-MB)、Lp-PLA2水平变化,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闷憋气、舌质暗紫、心悸气短等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2.13±0.31)分、(1.98±0.41)分、(1.7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2.98±0.37)分、(2.52±0.56)分、(2.13±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7、4.920、5.272,均P<0.001);治疗后,两组的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DD[(46.12±4.11)mm]低于对照组[(49.74±4.32)mm],观察组LVEF[(47.02±3.55)%]高于对照组[(43.25±4.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9、4.396,均P<0.001);治疗后,两组的Lp-PLA2、CK、CK-MB均降低,且观察组[(171.02±12.52)μg/L、(10.52±2.11)U/L、(24.12±3.52)U/L]均低于对照组[(189.63±11.98)μg/L、(14.71±2.62)U/L、(32.79±4.7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2、7.877、9.224,均P<0.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调节心肌谱及Lp-PLA2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型 磷脂酶A2 丹红注射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桉树非常喜欢阳光,其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种植。而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桉树的育苗方法也开始向轻型基质苗木的方向不断发展。再加上,桉树这种树种,不仅生长发育的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所以其已经成为我国造林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树种之一。与此同时,其组培苗的方式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使用。而本文主要针对桉树轻型基质组培育苗育苗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并应用泥炭土,谷壳来作为桉树组培苗移栽的轻型基质,进而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来为桉树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从而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还能保留桉树的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抑制剂DAPT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每组5只。OME组应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及局部致敏建立OME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OME+DAPT组在OME建模的基础上予以DAPT腹腔及鼓室注射。应用内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比较各组中耳无纤毛区及纤毛区组织学及黏液-纤毛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示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在中耳黏膜非纤毛区和纤毛区黏膜下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纤毛区:(6.83±1.47)μm比(38.58±9.57)μm比(32.17±11.89)μm,F=107.90;纤毛区:(26.69±3.22)μm比(30.41±6.75)μm比(26.76±4.06)μm,F=5.62;P值均<0.01]。OME组在非纤毛区和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F值为42.08和4.40,P值均<0.05),OME+DAPT组在非纤毛区与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OME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55和2.77,P值均<0.05)。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区见OME组中耳黏膜纤毛排列明显紊乱、倒伏;OME+DAPT组纤毛形态排列较OME组好转,仍有部分倒伏。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杯状细胞计数分别为(9.87±1.92)、(15.67±5.77)、(10.33±1.99)个,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3,P<0.01)。OME组杯状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9.00,P<0.01),OME+DAPT组杯状细胞数目较OM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1,P<0.01)。结论在OVA诱导的变态反应相关的OME中存在中耳局部超微结构变化,尤其是中耳纤毛区黏膜纤毛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纤毛倒伏、紊乱,杯状细胞增多。DAPT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缓解中耳黏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形态学损伤,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及高分泌状态从而调节OVA诱导的OME的局部变态反应。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Notch信号通路 γ-分泌酶抑制剂 超微结构 纤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LN4924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细胞,采用细胞毒性和细胞的克隆形成实验探讨MLN4924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MLN4924浓度分别为0.1、0.3和1.0 μmol/L的实验组。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给MLN4924药物2.5、5.0及10.0 mg/kg的实验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考察MLN4924对neddylation修饰的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采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评价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MLN4924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的细胞集落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cullin-1蛋白的neddylation修饰,实验组NEDD8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42±0.16比1.13±0.22,t=8.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DNA损伤,实验组γ-H2AX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16±0.03比0.04±0.01,t=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可有效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并表现出较低的不良反应。结论靶向neddylation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的蛋白8 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采集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采集同期医院接受常规全身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80例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于入院时接受血清相关指标检测及冠脉造影检查,且检查结果资料完整。根据造影结果并结合冠脉病变Syntax评分系统,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危、中危及高危病变组;分析各组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与老年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Syntax积分均分为(27.6±10.1)分;轻危、中危、高危病变分别为60例、68例、72例,占30.0%、34.0%、36.0%;对照组血清Lp-PLA2、NLRP3水平最低,由低至高依次为轻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病变组(F=305.026、9.173、582.029,均P<0.001);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Lp-PLA2、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r=0.545、0.689,均P<0.001)。结论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指标水平过表达可能提示冠脉病变程度持续性加重,未来可考虑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PLA2与NLRP3水平,评估冠脉病变情况并指导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磷脂酶A2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微小RNA(microRNA,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采集肿瘤标本,将取得的40对PTC组织作为实验组,与之对应40对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检测40对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ATB1和miR-495-3p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6对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ATB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si-SATB1转染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后,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TPC-1中SATB1、miR-495-3p的表达水平,并用Pearso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染si-NC的TPC-1为阴性对照组,转染si-SATB1的TPC-1为实验组。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计数、Trsnawell法检测敲低SATB1的表达对TPC-1增殖、凋亡、周期、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SATB1 mRNA和SATB1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高表达(1.27±0.14比0.86±0.23,t=8.484,P<0.01;0.94±0.10比0.37±0.15,t=11.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495-3p呈低表达(0.78±0.11比1.37±0.64,t=5.7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TB1和miR-495-3p的异常表达均与PTC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1.34±0.14,t=2.576,P<0.05;0.74±0.07,t=2.187,P<0.05)。PTC中SATB1和miR-495-3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97,P<0.01)。干扰TPC-1中SATB1的表达会导致miR-495-3p的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8.59±0.16比1.01±0.02,t=81.420,P<0.01),并且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0.39±0.01、0.52±0.01、0.58±0.03比0.43±0.01、0.60±0.01、0.72±0.01,t=4.899、9.798、7.668,P<0.01)、促进细胞凋亡[(42.8±2.1)%比(7.6±0.7)%,t=27.540,P<0.01]、减弱细胞侵袭(75.33±3.51比206.33±5.51,t=34.730,P<0.01)、迁移(202.00±7.81比528.33±5.03,t=60.840,P<0.01)能力并发生G2/M周期阻滞[(36.7±1.2)%比(15.6±0.9)%,t=24.3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495-3p可能作为1种调节因子和SATB1共同参与了PTC侵袭、转移的过程。

  • 标签: 甲状腺癌 微小RNA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任何项目的生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问题,而矿山生产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稳定,采矿行业是提高国家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矿山采矿环境差,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不仅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矿山采矿的安全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 标签: 金属 非金属 矿山 安全现状 管理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PCMT1)是一种修复,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AFU)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为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9例为良性肝病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三组受检者AFP-L3、AFU水平,比较其单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L3、AFU水平分别为(30.15±2.92)%、(71.62±3.02)U/L,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6.28±0.82)%、(15.07±2.14)U/L和对照组的(2.78±0.61)%、(8.55±1.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4.744,F2=45.492,均P<0.05);良性肝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751,F2=21.415,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85%,AFP-L3检测阳性率为76.92%,AFU检测阳性率为84.62%,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χ2=7.372,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59,χ22=110.483,χ23=139.423,均P<0.05);良性肝病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8,χ22=18.632,χ23=12.252,均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和AFU水平与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55,t2=1.522,均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以及是否有癌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65,t1=27.936,t1=31.834;t2=22.467,t2=21.599,t2=28.478,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AFU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异质体3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甲胎蛋白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脂肪基质血管片段(SVF)是脂肪组织经分解并去掉上清后得到的底层细胞团,SVF含有多种细胞群,包括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内皮祖细胞,免疫细胞,平滑肌细胞,周细胞和其他基质成分。SVF在临床中有诸多应用研究,如脂肪移植,糖尿病,促进组织再生血管化等。脂肪组织的分离方法决定了SVF的数量和质量,本文对目前SVF分离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基质 血管 分离 进展
  • 简介:摘要 :在桥梁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同时该技术的水平,对桥梁整体施工质量的安全和稳定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检验过程中,为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准确的质量检验技术和合理的评价方法。

  • 标签: 桥梁桩基 综合检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市政道路路基质量,要强化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运用,施工人员需依照施工地点的实际地质状况、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技术进行选择。同时,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及时更新设备与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

  • 标签: 市政道路 路基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6(HDAC6)介导蛋白包涵体-自噬-溶酶体途径(AALP)在百草枯(PQ)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噬障碍中的作用。方法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PQ染毒组(不同浓度PQ处理)。用不同浓度PQ (0、25、50、100、200和400 μmol/L)处理细胞24 h,10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2、24、36、48、60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DAC6、α-突触核蛋白(α-syn)、动力蛋白中链(Dynein IC1/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细胞HDAC6、α-syn、Dynein IC1/2、LC3、Lamp-1及γ-微管蛋白(γ-tubulin)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PQ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H-SY5Y细胞增殖活性(R=-0.950、-0.960,P<0.05);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HDAC6、α-syn、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噬标志蛋白(LC3 Ⅱ/LC3 Ⅰ)、Dynein IC1/2、Beclin1、Lamp-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HDAC6与α-syn荧光信号增强,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Dynein IC1/2、LC3、Lamp-1荧光信号减少,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Q染毒诱导上述蛋白表达位置也发生变化,细胞质中的HDAC6由弥散状逐渐向细胞核聚集;α-syn、Dynein IC1/2、γ-tubulin、LC3、Lamp-1也逐渐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聚集,并与HDAC6在细胞核共定位于核周区域。结论PQ可能通过诱导HDAC6介导蛋白包涵体-自噬-溶酶体途径障碍引起α-syn异常聚集。

  • 标签: 百草枯 自噬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蛋白包涵体自噬-溶酶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