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8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该病均继发于肢体微小创伤之后,局部溃疡创面沿肢体纵轴慢性、顽固性蔓延,全身症状较轻,不同于其它部位的坏死性筋膜炎表现。8例病人均治愈。结论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而细菌学检查意义不大。全身支持、局部清创、药物辅助是治疗的要点。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肢体 诊断
  • 简介:摘要2013年5月—2020年3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收治25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7~78岁,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下肢,原始病变范围20 cm×15 cm~83 cm×42 cm。入院后行全身综合治疗,尽早将病灶区域切开引流,去除坏死组织。待创面坏死组织有所减少时开始行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好转后予以直接缝合或取头部和/或大腿刃厚皮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皮片及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完全封闭。25例患者均未截肢。21例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未复发,创面愈合后患肢功能较发病前无差别。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负压伤口疗法 清创术 切开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防治。方法针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33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9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发生率为32.48%。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坏死一旦发生,应及早处理。

  • 标签: 乳腺癌 皮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necrotizingencephalopathyofchildhood,ANEC)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便于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17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1例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表现为急性起病,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惊厥发作,发作后24h内可出现脑疝。头部MR检查示双侧丘脑、海马、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小脑蚓等可见对称性损害。血清LDH、AST轻度增高。给予抗感染,止惊,降低颅内压及其他对症处理,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继续加重,出现脑死亡表现,家长放弃治疗。结论对病毒性发热性疾病后出现惊厥的婴幼儿应警惕ANEC的可能,在早期积极治疗同时,应尽快完善头部MR检查,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可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脑病 脑疝 儿童
  • 简介:摘要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necrotizingfasciitis,PNF)是一种发生于肛周会阴部腹股沟和生殖器软组织的坏死性感染。其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坏死[1]。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拉底将其描述为丹毒的并发症[2]。1924年,Meleney命名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坏疽”,直到1952年才由Wilson更名为坏死性筋膜炎。其发病多继发于肛周、会阴部各种感染,严重的可波及阴囊、阴茎、腹股沟、腹壁。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较少见,而此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特别是患者伴有糖尿病,感染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极大帮助。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手术配合不容忽视。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的6月收治的20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放射X线诊断结果,并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计算不同放射X线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结果患者经放射X线诊断后,可以观察到多数患者的脂肪层内有星状、条索状、网状阴影,占60.00%,显著高于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该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00%,同样显著高于其他征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放射X线对乳腺脂肪坏死进行诊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且其对乳腺脂肪坏死的总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其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脂肪坏死 放射X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在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诊断的差异,以便更及时地发现股骨头无菌坏死。方法选取了128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检查。结果X线检查确定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113例,疑似病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病例8例。CT检查确定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125例,无疑似病例,未见明显异常病例3例,后经MRI检查,确诊此3例均为股骨头无菌坏死。结论在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影像学诊断中,CT比X线更为有效,能够更早地发现股骨头无菌坏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5个月余,以发热、腹泻起病,仅发病10 d患儿肛周皮肤由红肿进展为肛周皮肤及软组织溃烂,脂肪液化,可见直肠暴露,予手术切开、彻底清创引流并选用敏感抗生素等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因为其早期表现难以鉴别、症状严重、病死率高,所以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 标签: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婴儿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可发生在坏死性胰腺炎的晚期。近年来WON的微创治疗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导管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腔镜下清创术、内镜超声引导的透壁引流术和内镜下坏死组织清创术。外科及内镜对于WON均开展升阶梯治疗模式。内镜升阶梯治疗更具优势,但对于复杂性WON有局限性,仍应考虑多学科联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包裹性坏死 微创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处理中的意义。方法4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行肛周扩创引流术及抗炎、对症治疗。结果行乙状结肠造口的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行肛周扩创引流术的2例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入院后第5天死亡:1例术后感染症状仍不能快速控制,患者全身情况继续恶化并放弃治疗。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肛周感染无法迅速阻断时,实施结肠造口术有效。

  • 标签: 筋膜炎 肛周 结肠造口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8年收治并经手术处理的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都进行了手术干预;1次手术2例,余24例经过2~4次手术。16例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得到及时处理。24例获救,2例高龄者死于MOF。结论无特定指征早期(发病12h内)不推荐手术。发病后3~4周是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应轻柔,注意止血。

  • 标签: 坏死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腺不同位置脂肪坏死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3例患者共69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灶的所在部位(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层与腺体层均累及、腺体层),将其分为腺外型、交界型和腺内型。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组间的超声特征。结果63例患者中22例有外伤或手术史,7例既往有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因偶然发现肿物就诊。根据超声声像图中病灶位置将69个病灶分为腺外型31个、交界型26个、腺内型10个,2个漏诊。腺外型与腺内型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界型同腺外型和腺内型的声像图比较,部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形状、边界、病灶血流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与周围皮肤关系及同侧腋窝淋巴是否肿大(P=0.045、0.001、0.025、0.001、0.001、0.019);而有无包膜、回声类型、钙化类型、后方回声情况及患者病灶数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漏诊2个病灶(2/69,2.9%),误诊为可疑恶性病灶(BI-RADS 4b类)5个(5/67,7.5%)。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不同位置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详细了解相关病史,特别是外伤史、手术史等临床信息,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脂肪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