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乳腺脂肪坏死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3岁,30例(83%)在发现肿块5个月之内就诊,18例(50%)有乳腺创伤病史,36例以乳腺肿块就诊,29例(80.5%)肿块直径小于2.0cm,27例(75.0%)肿块质硬,边缘不清,16例(44、4%)与皮肤粘连,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仅6例(16、7%)乳腺X线诊断为脂肪坏死。术前临床误诊28例(77.8%),其中误诊为乳腺癌21例(58、3%)。3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认真询问与脂肪坏死有关的病史,如外伤、手术及炎症史,加强对脂肪坏死的认识,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 脂肪坏死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的6月收治的20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放射X线诊断结果,并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计算不同放射X线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结果患者经放射X线诊断后,可以观察到多数患者的脂肪层内有星状、条索状、网状阴影,占60.00%,显著高于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该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00%,同样显著高于其他征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放射X线对乳腺脂肪坏死进行诊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且其对乳腺脂肪坏死的总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其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脂肪坏死 放射X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腺不同位置脂肪坏死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3例患者共69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灶的所在部位(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层与腺体层均累及、腺体层),将其分为腺外型、交界型和腺内型。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组间的超声特征。结果63例患者中22例有外伤或手术史,7例既往有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因偶然发现肿物就诊。根据超声声像图中病灶位置将69个病灶分为腺外型31个、交界型26个、腺内型10个,2个漏诊。腺外型与腺内型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界型同腺外型和腺内型的声像图比较,部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形状、边界、病灶血流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与周围皮肤关系及同侧腋窝淋巴是否肿大(P=0.045、0.001、0.025、0.001、0.001、0.019);而有无包膜、回声类型、钙化类型、后方回声情况及患者病灶数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漏诊2个病灶(2/69,2.9%),误诊为可疑恶性病灶(BI-RADS 4b类)5个(5/67,7.5%)。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不同位置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详细了解相关病史,特别是外伤史、手术史等临床信息,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脂肪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主要表现为油脂囊肿11例(26.8%),局部不对称或结构扭曲20例(48.8%),结节或肿块8例(19.5%),未见异常2例(4.9%)。结论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油脂囊肿、局部不对称或结构扭曲及肿块是常见的征象,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并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及触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 脂肪坏死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5例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儿,均有围生期缺氧史。5例均出现皮下硬结,出现时间为日龄3~26 d,消失时间为出生2~6个月。5例病理均支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诊断。2例监测血钙升高,其中1例血钙峰值为3.63 mmol/L,腹部B超提示肾钙质沉着,给予水化、含钙量低的配方奶喂养、呋塞米静点治疗后血钙进行性升高,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血钙降至正常,监测肾功、尿常规正常。1例血钙峰值为3.03 mmol/L,仅给予低钙配方奶喂养,血钙逐渐降至正常,不伴肾钙质沉着。结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出现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引起肾钙质沉着症,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

  • 标签: 脂肪坏死 高钙血症 肾钙质沉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不但危及患者生命,而且造成女性性征器官的损毁。近20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0.5%-1%的速度上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乳腺癌早期诊断十分关键,所以在广大妇女中普及乳腺癌的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早期诊断 脂肪摄入量 女性恶性肿瘤 防治 女性性征 妇女健康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组织标本的制片至关重要,制片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除却对患者产生影响之外,制片技术水平还关系到诊疗队伍的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在乳腺脂肪组织的相关制片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质地,导致相关制片工作要难于其他的组织,这一现象对病理技术和病理诊断人员产生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这一点在乳腺脂肪组织的冰冻制片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日常工作中,脂肪组织标本要求做冷冻切片的病例非常常见,如乳腺组织、富含脂肪的淋巴结等。故此,在本文中将针对乳腺脂肪组织冰冻制片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乳腺脂肪组织冰冻制片的质量水平,这对于医疗团队和患者群体都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

  • 标签: 乳腺脂肪 冰冻制片 技术措施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切除坏死皮肤延期植皮治疗深度烧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17例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采用同体配对设计,各例患者烧伤创面依据创面深度及面积分为坏死皮肤切除区与坏死皮肤保留区,采用引流坏死组织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延期植皮方法与传统保痂延期扩创手术植皮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创面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切除坏死皮肤创面组与保留坏死皮肤创面组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6.88±1.41)d和(19.65±2.80)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24±3.29)d和(35.71±2.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坏死皮肤保留创面部分脂肪组织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深度烧伤 脂肪组织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1种比较少见的自限性新生儿脂肪组织疾病,多发于足月产或过期产新生儿[1]。发病机制不清楚,常继发于围生期缺氧/宫内窘迫、低血糖等。我院收治首例ScFN合并高钙血症患儿,通过搜索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及护理,悉心护理后,患儿病情平稳,顺利出院。

  • 标签: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高钙血症 护理
  • 简介:脂肪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如背、肩、颈以及四肢近端。发生于乳腺部位的较为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不多。本科于2007年3月接诊1例患者,其乳腺脂肪瘤瘤体巨大,且为一侧多发,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手术治疗乳腺癌166例,全部是改良根治术,分3组,统计分析其术后皮瓣坏死率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结果A组皮瓣坏死是10.4%,B组是12.5%,两组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B组12.5%与C组25.5%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B组能预防皮瓣坏死,,提高其正确认识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皮瓣 坏死 真皮下血管网
  • 简介:目的认识和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前体症及发生率。方法通过对58例手术病历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与过去的48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分组对比进行探讨。结果乳腺癌根治术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32%降低到目前的2%,根据统计,二者明显差异。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关键在于防止腋下积液(淋巴管瘘),皮瓣游离区及腋下引流、术后胸带的松紧度及游离皮瓣的厚度和切缘缝合的张力。

  • 标签: 乳腺癌 皮瓣坏死 手术 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瓣坏死所引起的创面愈合困难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还延迟了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我院2012年5月,1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运用湿性敷料对伤口进行处理,疗效满意。

  • 标签: 湿性敷料 乳腺癌 皮瓣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 标签: 乳腺癌 皮瓣坏死 乳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乳腺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皮瓣坏死,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还推迟了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的时间,我院近8年来为26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根治术,均未出现严重的皮瓣坏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预防 皮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在乳腺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入我院治疗的35例乳腺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后,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浅层脂肪瘤23例,乳腺腺体间脂肪瘤11例,乳腺后间隙脂肪瘤1例。病灶密度为单纯低密度15例,病灶密度以低密度为主,所有患者均无钙化。结论在进行乳腺脂肪瘤诊断时,将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影像学征象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脂肪瘤 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