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沼泽和浅水沼泽草甸,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的草甸、垦后湿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和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和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外,速效养分呈现和有机质、全氮一样的变化趋势,均随人为活动干扰加剧而不断下降,土壤酶活性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垦后湿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较高,土壤质量改善,这与人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周围山上水土流失带下土壤养分汇集有关,但其湿地环境已完全转化为旱生环境,湿地功能丧失.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天然沼泽比较,沼泽草甸和草甸湿地均出现退化现象,垦后湿地环境完全改变,应及时进行保护和恢复,退耕还湿.

  • 标签: 纳帕海 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指数 高原湿地
  • 简介:本文运用参数法,对江苏省东台市主要农业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首先选取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的6个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东台市土壤的理化性质特点,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指数;根据各个因素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大小不同,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其权重.然后,对东台市的主要9种农业土壤的肥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缠脚土和灰沙土为一等地;红沙土、小粉浆土、勤泥土和黄泥沙土为二等地;黄沙土和小粉土为三等地;砂性潮盐土为四等地.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土壤合理利用的建议。

  • 标签: 东台 农业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1987~1996年土壤湿度资料的分析,对土壤湿度随深度、时间的变化及各时段土壤湿度与降水的关系有了初步结论,并研制了春季解冻时和解冻到5月下旬各层次土壤湿度的长期预报方法。

  • 标签: 天然草地 土壤水分 土壤湿度 降水预报
  • 简介:本文研究了毒死蜱在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2.5、5.0、10克/平方米的施药剂量和年平均气温为16.2℃的气候条件下,毒死蜱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中的半衰期介于247.5-462.2天。在2.5克/平方米和5.0克/平方米的施药量下,毒死蜱的野外半衰期差别不大,而在10克/平方米的施药剂量下,药剂的野外半衰期延长了将近1倍。将室内生测结果与野外降解Freundlich方程相对照,从而推算出2.5、5.0、10克/平方米的施药剂量下,毒死蜱降解致屏障失效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734、1996和3659天。本文还对推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降解规律 酸性土壤 毒死蜱 野外 FREUNDLICH方程 屏障
  • 简介:本研究通过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盆栽试验和绿地调查植物生长状况.同时采集植物生长立地土壤和植物叶片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植株生长良好,叶色正常试验期间内未见有异常现象;浇灌再生水的植物(油松、玉兰、银杏、棣棠、紫薇、早园竹)叶片内出现了钠元素含量增加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则没有明显变化。再生水浇灌的土壤中交换态钠有累积趋势,但尚未达到危害水平.

  • 标签: 再生水 园林植物 土壤 影响
  • 简介:青铜器腐蚀特征与土壤腐蚀性的关系铁付德出土文物至少经历了土壤和大气两种以上的环境。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都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无论其流传经过怎样,始终与腐蚀环境相接触,只是这种腐蚀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腐蚀是一种物质由于与环境作用而引起...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出土青铜器 腐蚀特征 出土的青铜器 腐蚀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作为油气化探重要指标酸解烃的赋存机理为化学吸附轻烃.由于目前酸解烃分析方法所能解吸的主要为与样品中碳酸盐相吸附的轻烃,在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地区,水动力条件弱的沼泽地区有利于碳酸盐的淤积,故沼泽地区对土壤酸解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含量的干扰.

  • 标签: 酸解烃 化学吸附轻烃 沼泽 碳酸盐 干扰 油气化探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的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的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的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的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从云南土壤真菌07-11号菌株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测定,鉴定两化合物分别为N-(4-羟基-2-甲氧苯基)乙酰胺(1)和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2).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是从同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的光谱数据以及化合物2的全部氢谱数据均为首次报道.

  • 标签: 首次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化合物 乙酰胺 分离
  • 简介:为了调查使用土壤冲洗去除砷的适宜条件,用EDTA在各种浓度和pH值的条件下,做了一批试验。根据一批试验的适宜条件,做了交换柱试验验证在野外同等条件下土壤冲洗技术的可行性。在这个交换柱试验中,冲洗溶液流速低的去除率(71.6%)比冲洗溶液流速高的去除(56.3%)率明显高。进行TCLP(毒性特征淋滤方法)和种子萌芽试验以监测处理期间和处理后的毒性。通过进行的TCLP和种子萌芽两个试验,最终处理的尾矿结果说明其毒性减少。

  • 标签: EDTA 种子萌芽 土壤冲洗 TCLP 毒性
  • 简介:建立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经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70nm处测定。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9.98-93.20%,变异系数为2.45-7.98%,检测限为0.0004mg/kg。

  • 标签: 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 土壤 残留
  • 简介:为了解中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的土壤状况,以重庆缙云山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能力测定和入渗实验,对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分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1m深土壤持水能力为9.50-13.17mm。2)枯落物蓄积量为16.21.32.42t/hm^2,枯落物持水率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持水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3)菲利浦模型较好地反映研究地区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入渗过程。

  • 标签: 亚热带 森林土壤 枯落物 土壤入渗 森林水文效应 缙云山
  • 简介:吕远同志的歌曲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清新的时代气息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群众。从五十年代的《克拉玛依之歌》与《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到八十年代的《泉水叮冬响》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都体现出他音乐创作的鲜明独特的个性,这是他深深地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从生活和民间音乐中广泛吸取营养的结果。吕远同志原名吕元凤,祖籍山东海阳县,一九二九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辽宁丹东。他在故乡胶东渡过了童年时代,当地的民歌与戏曲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这里接受了民间音乐的第一课。

  • 标签: 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 克拉玛依之歌 民族风格 歌曲作品 辽宁丹东
  • 简介:我国当代对于文化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似乎显示了一种历史感的缺乏;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思辨和概念抽象的层次而缺乏对中西文化整体及其演进的实质性把握,缺少对文化历时性运动及其差异性的认识,也缺少对文化作同时性结构及其差异性的研究。”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还停滞在“观念”本身的探讨,批判哲学代替不了哲学的批判。文化的研究应该从整体观的浑沌表象和思辨玄学中解脱出来,从现实出发,从具体的个性形

  • 标签: 文化进步 批判哲学 历史感 概念抽象 吴文化 同时性
  • 简介:1999年1月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对照杉木纯林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和胡敏酸(HA)含量、HA/FA、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含量及胡敏酸的E4值均有显著增加,HA/FA比值亦有所增加(不显著),而E4/E6值略有降低,胡敏酸红外光谱在1650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可见混交林中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度较纯林的高,这对土壤结构改良和有效养分供应有利,土壤肥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图1表1参17。

  • 标签: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土壤腐殖质 组成 光学特性
  • 简介:人性问题也是藏族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民谚、《礼仪问答卷》和藏传佛教中无时不在闪烁着藏族丰富的人伦思想的光芒.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其善或恶或至善,藏族人民把精神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投注于挖掘人性"善"的潜力,发扬人的本质的美,这是藏族人伦思想的中心之所在.

  • 标签: "文化土壤分析" 藏族 古代 人伦思想
  • 简介: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5种浓度的7%草甘膦水剂对土壤盐化和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土壤盐度(用电导率表示)、钠碱化度(ESP)、钠吸附比(SAR)、总碱度及pH值都明显增大,且随施药次数的增加,上述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不断增大;每次施药后,土壤的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都随施药浓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6次施用0.352g/L的7%草甘膦水剂后,土壤的电导率由施药前的1010增加为2460μS/cm,ESP由2.247%增加为7.983%。SAR由1.576增加为4.305,总碱度由1.443mmol/L增加为4.485mmol/L,pH值由6.92变为7.89。虽然土壤各项盐化和碱化指标的变化都还在非盐化和非碱化土范围内.但有盐化和碱化的趋势.

  • 标签: 草甘膦水剂 土壤盐化和碱化 电导率 钠碱化度 钠吸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