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也许鲜有人知,慈禧菊,乃至成癖。慈禧少年得宠,登上太后宝座后,又费尽心机,以至中年便感精力日衰,常常两眼干涩、头晕、视物昏花。慈禧粗通药理,命宫人择解症状。之后,尝到甜头的她还把菊花作为礼品馈赠前来进见的各国使节夫人。

  • 标签: 秘密 眼干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组织学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人类骨髓内皮细胞(HBME-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CD56)和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的表达率。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科诊断为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302例PTC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不同类型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及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经典PTC与滤泡性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χ2=6.751,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8,P<0.05);经典PTC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39.012,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15.658,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73,P<0.05);滤泡性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19.197,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7.076,P<0.01)、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0,P<0.05)。经典型PTC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3.8%、100.0%、33.7%和96.2%。滤泡型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表达率分别为2.0%、99.0%、29.7%和95.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0.0%、97.8%、33.7%和93.5%。HBME-1在不同组织学亚型的PT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6,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的HBME-1发现,经典PTC、滤泡性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微癌与其他乳头状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χ2=10.181、9.901、7.313,P<0.05)。结论在PTC患者的诊断中,联合应用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将有助于新疆地区PTC的诊断。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增殖抗原-67 细胞角蛋白19 人类骨髓内皮细胞-1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 半乳糖凝素-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七区呼吸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207例老年患者为肺癌组,男174例,女33例,年龄(57.26±5.57)岁,年龄范围为46~72岁,另选取同期至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体检的207名健康老年人为健康组,男166名,女41名,年龄(59.85±6.06)岁,年龄范围为49~73岁。比较两组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不同肺癌分型患者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肺癌组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的效果评价。结果肺癌组血清NSE[(20.14±5.37)μg/L]、CYFRA21-1[(9.71±7.44)μg/L]、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12.28±8.51)μg/L]均高于健康组[(5.62±2.59)μg/L、(2.18±0.83)μg/L、(2.36±1.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33.14±7.25)μg/L]高于肺鳞癌[(26.78±4.39)μg/L]、肺腺癌患者[(19.68±7.51)μg/L],肺鳞癌患者的CYFRA21-1水平[(15.22±8.74)μg/L]高于小细胞肺癌[(5.01±4.13)μg/L]、肺腺癌患者[(9.15±6.91)μg/L],肺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23.82±10.94)μg/L]高于小细胞肺癌[(8.21±7.67)μg/L]、肺鳞癌患者[(16.27±9.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3种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诊断及分型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癌胚抗原 应用效果
  • 简介: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的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性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性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摘要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 标签: 食物过敏 非IgE介导 粪便钙卫蛋白 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蛋白样-2基因(BTNL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我国汉族川崎病患儿易感性及冠状动脉损害(CA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2.56±1.76)岁,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12岁。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男61例,女14例,年龄(3.00±1.86)岁,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12岁。纳入的所有儿童均为内蒙古自治区汉族。根据是否并发CAL,将川崎病组患儿分为CAL组(n=16)和非CAL(N-CAL)组(n=50)。采用Chelex-100、IonPGM测序及Barcode测序数据分析流程,得出所有样本BTNL2基因rs1555115、rs2395158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川崎病组与健康组BTNL2基因rs1555115 CC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两组的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川崎病组与健康组的BTNL2基因rs2395158 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CAL组与N-CAL组的BTNL2基因rs1555115 CC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两组的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CAL组与N-CAL组的BTNL2基因rs2395158 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两组的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BTNL2基因中,携带rs2395158位点G等位基因及AG、GG基因型的儿童较携带A等位基因、AA基因型更容易发生川崎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A、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度。

  • 标签: 嗜乳脂蛋白样-2 川崎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状动脉损害 血管炎
  • 简介:摘要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PPGL)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 MNs)是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的中间代谢产物。目前,血、尿MNs均已被广泛推荐为PPGL诊断的首选生化标志物。此外,3-甲氧酪胺(3-methoxytyramine, 3-MT)和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 CgA)也可对PPGL的诊断和鉴别良、恶性提供一定的帮助。了解不同生化检测指标在PPGL诊断中的特点、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学选择,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规范应用。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3-甲氧酪胺 嗜铬粒蛋白A
  • 简介: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约有16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余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益,但也有少数种属对人类有害,会引起人类疾病。至今被确认为致病菌的真菌有500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交叉与进步,尤其是随着整个医学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的增加,医学真菌迅速发展,人们对真菌所致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真菌病患者增加了30~50倍,

  • 标签: 真菌感染 人类疾病 真菌种类 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植入性真菌病或称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病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足菌肿、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在选择性病例可辅以手术治疗,而治疗基础病和调整免疫机能同样十分重要?

  • 标签: 真菌感染 肺部 治疗
  • 简介:本项调查研究通过对本区14种饲料原料的感官质量调查及实验室检验、分析共查出真茵总数56.41万个,鉴定出真菌39个属、193个种;确定有毒真菌20个属90个种;其中青霉、曲霉、镰孢霉属是宁夏饲料原料中贮藏真菌的主要菌相,也是引起我区畜禽真菌中毒病的主要菌相。

  • 标签: 饲料原料 有毒真菌 感官检验 实验室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对其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各种严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常需要在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加上危重症患者习惯性运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经济负担明显加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脱机拔管,增强免疫力是减少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肺部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药材总数将近1万种,其中植物药最多,占80%以上,其次为动物药占10%,矿物药最少,在1%以上。传统上没有菌物药,而将数量极少的药用真菌归属于植物药内,其历史原因是对真菌的认识与鉴别比较困难;并且对菌物与植物间区别的新认识也还是本世纪内的事。古代对真菌的入药应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某一种真菌的予实体、菌核等入药,有茯苓、灵芝、僵蚕、木耳、马勃、香菇、冬虫

  • 标签: 中药材 中国 食用真菌 药用真菌 品种
  • 简介:近年来.临床患者真菌的感染率逐年增高,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口增多.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缺陷类疾病增多,肿瘤放、化疗和透析患者增加.特别是抗细菌药物的发展和过多使用。再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比例下降而难治性真菌如曲霉菌、毛霉菌、非白色念珠菌等比例增高。

  • 标签: 真菌感染 肝移植术后 非白色念珠菌 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 老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