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将以上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研究,共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为45例,对照组给予单独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及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护理措施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快速血糖仪和生化仪在贫血患者的血糖监测的。结果并分析前者的可能误差来源。方法选择非贫血住院患者200例,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患者各10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分析各组间患者的血糖检验值的差异。结果非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患者血糖检验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度和重度贫血组的生化仪法的血糖检测结果均高于快速血糖检测法,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血糖检测法不适用于中度和重度贫血患者的血糖监测,在临床检验中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

  • 标签: 血糖监测 快速血糖仪 生化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措施,观察监测结果。结果:心电图改变和血压变化存在联系共有28例(46.67%),其中18例患者在心电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身体血压出现上升变化,占有64.28%。结论:通过合理应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心电图、症状所存在的紧密联系,为临床疾病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动态血压 同时监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146 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73 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给予观察组动态血糖控制模式下进行血糖管理。比较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恢复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方案的调整,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缩小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管理模式 危重症患者 血糖水品 低血糖 高血糖
  • 简介: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方法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现就这问题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们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标准是:①理想水平:三餐前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4.4~8.O毫摩尔/升;②良好水平:三餐前6.1~7.O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8~11毫摩尔/升;③血糖控制差:三餐前血糖>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为达到上述理想或良好标准,必须要监测血糖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 血糖控制 饮食控制 体育锻炼
  • 简介:血糖异常症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提示原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目前已阐明危重患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9例危重患儿血糖变化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危重患儿 血糖变化 监测分析 新生儿病房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
  • 简介: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已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 标签: 做好血糖 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 简介: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患者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可以掌握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了解进食对血糖的影响,正确指导饮食治疗。但通过对门诊病人的调查发现,约60%的患者监测血糖都不正确,主要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 标签: 血糖监测 综合治疗 自我监测 定期检测 控制情况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析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60例髋部骨折合并既往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归于此文研究数据,将单月收治的30例患者归于干预组,将双月收治的30例患者归于对照组,每天QID快速末梢血相关血糖监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饮食护理用于干预组,对比2组结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高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及研究意义。结论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方法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髋部骨折 2型糖尿病 围手术期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GDM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动态血糖检测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疾病知信行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疾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宜运动、遵医用药、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定期复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为GDM患者提供更高的护理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糖尿病 妊娠 动态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常规组(5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结果: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中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各代谢指标优于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动态血糖监测方法,可更好地调节控制患者的各代谢指标,同时还能通过针对性治疗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提升患者个体的生活质量,保证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MD)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实施动态血糖仪检测对其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T2MD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指尖血糖检测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试验组患者根据动态血糖检测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变异性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PG(6.49±0.87)mmol/L、2hPG(9.39±1.31)mmol/L、HbAlc(4.65±0.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FPG(9.39±1.52)mmol/L、2hPG(12.27±1.79)mmol/L、HbAlc(6.72±1.33)%(P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动态血糖检测 血糖变异性
  • 简介: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亟待治理的有近200万平方公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土流失正严重威胁着众多地区的生态安全,若不及时治理,我们将面临土地之殇。因此,有必要积极地做好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以减轻对下游洪旱灾害,减轻泥砂淤积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生产的威胁,保护土地不遭石砾化,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对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适用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生态立县战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水土保持 动态动态监测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选用德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临床上的高血压患者及高度怀疑高血压的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以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依据,动态血压监测对引起高血压的各种病因分析及药物疗效的评价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加以区分,评价药物疗效。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诊断的正确率,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诊断高血压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诊断 药物疗效 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