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水泥型人工半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A组患者行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67.4±8.1)min、(213.7±26.5)ml、(5.2±1.1)d、83.7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91.3±9.4)min、(406.2±35.3)ml、(7.2±1.5)d、88.40%,数据差异显著P<0.05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B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死亡例数,但采取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A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腔隙性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臀部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中发挥着有效作用。

  • 标签: 高龄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对我院1例高龄行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抢救成功中的护理方法和要点进行了总结。护理要点包括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维持患者循环稳定,高度重视相关症状,一旦确诊肺栓塞,要及时做好溶栓和抗凝后出血的准备和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和相关出血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人工股骨头 关节成形术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联合硫酸钙人工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髓芯减压联合硫酸钙人工置入术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疗效。结果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影像学稳定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硫酸钙人工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确切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硫酸钙 人工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对高龄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第2周、第8周的HS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周的HSS评分为(82.3±3.4),术后第8周的HSS评分为(73.6±2.7),护理组患者术后第2周的HSS评分为(75.7±3.3),术后第8周的评分为(73.6±2.7),可知护理组患者的术后第2周和第8周的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有显著提升;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92%,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高龄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HSS评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龄骨性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科室收治的19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性强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经过(35.4±2.3)个月后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假体取得良好生物压配,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者骨化异常情况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性强直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周围骨折术 髋关节骨性强直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度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2~2005年,本组192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其中38例45髋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按照髋臼发育不良的分度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处理。结果38例45髋患者中得到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有27例30髋,电话随访2年以上的有6例9髋,术后2年完全失访5例6髋。所有得到随访的患者(33例)均表示疼痛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t=31.662,P〈0.01)。27例资料完整的患者(30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4.9分增加到平均92.7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未发现关节脱位的患者,使用螺旋臼杯术后1年可见臼杯周围骨质改建;1例患者(球形臼杯、金属对金属)髋臼假体周围可见明显骨质吸收,其余患者影像学阅片未见特殊异常。结论对于发育不良的髋臼,只要术中处理恰当,非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稳定,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髋臼上方植,对于极度严重发育不良的髋臼才需要植稳定假体。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与运动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 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3月,将我院92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为参照组行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KSS评分指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上下楼梯评分指标、行走功能评分指标、稳定性评分指标、活动度评分指标,以及疼痛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VAS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在晚期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例晚期性关节炎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对32例晚期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手术后的优良率达到87.5%。结论使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关节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膝的疼痛、膝盖的屈伸范围以及行走活动能力。手术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 晚期骨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SS评分标准,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所有的患者随访时间为5~20个月,根据HS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6膝,良3膝,一般1膝,效果较差的患者不存在,优良率达93.5%。术后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治疗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搬移的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控制好搬移的速度,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51例搬移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搬移的速度,使缺损的患者患肢愈后良好,达到延长的标准。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6-02
  • 简介:摘要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缺损修复水平,但是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类器官有助于阐明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再生修复,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再生 组织工程 骨类器官
  • 简介:目的评价钛膜在拔牙后引导生长保持牙槽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选取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膜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膜加人工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高度的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的测量。结果在拔牙后5~6个月时,牙槽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0.89)%,(14.71±0.92)%,(7.434±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0.01)。结论钛膜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量.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 钛膜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患者41例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观察其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0.3±2.6)个月;术后均性愈合,愈合时间(8.1±1.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68%。结论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骨皮质剥离 Phemister植骨 骨延迟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膝周巨细胞瘤患者运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相关检查和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并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方法的同时,采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方法修复瘤腔。另外,对40例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大部分患者无局部复发和转移发生,只有一例出现肺转移和复发情况;60例患者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在22~29分之间,平均得分为(26.3±2.1)分。所有患者内固定牢靠,未发现软骨下骨折或者关节退变现象。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患者,在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术治疗的同时,使用软骨下联合水泥填充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近期复发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软骨下骨 骨巨细胞瘤 骨水泥 扩大刮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