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纯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选取在我院一周内出生的健康婴儿 80例,每组各 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混合喂养,观察组纯母乳喂养,对两组婴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喂养 6个月后, MDI(智能的发育指数)评分、 PDI(心理运动的发育指数)评分、头围、身长、体重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 P<0.05)。结论:若母乳喂养条件符合,出生后婴儿应尽量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 标签: 喂养 纯母乳 生长发育 混合喂养
  • 简介:2016年4月1日—4月19日,在水温12~14℃下采用催产、人工授精和室内孵化方式获得暂养的野生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dybowskii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新疆裸重唇鱼成熟鱼卵为亮黄色或橙色,卵径(2.2±0.28)mm,受精约35min后卵周隙达到最大,卵径2.90~3.40mm,卵黄约占卵体积的3/5。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在水温(16±2)℃下,胚胎发育积温为2359h·℃,187h仔鱼上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几种裂腹鱼类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新疆裸重唇鱼 胚胎发育 仔鱼 裂腹鱼
  • 作者: 周海燕潘鸿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四川达州 635000)  【摘 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措施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生理指标、发育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呼吸频率、心率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氧饱和度及生长发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稳定早产儿生理指标,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儿实施儿童保健,观察对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在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录的早产儿 6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为各有早产儿 33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仅对研究组落实儿童保健,记录智力、体格发育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智力相关指标以及体格发育相关指标比较,均为研究组更优,且 P< 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儿童保健,在其智力与体格发育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产儿 智力发育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中应用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70例入组,以电脑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身高增长差值、头围增长差值、体质量增长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给予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可促进神经行为发育,加快体格发育,可推广。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广元市明月峡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岩体现状调查与勘查,研究了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旨在提出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经过实际地面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危岩的具体特征,采用“连梁+支撑柱+预应力锚索+主动防护网”的方案进行治理。

  • 标签: 危岩体 发育特征 稳定性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婴幼儿保健护理方法对于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100例婴幼儿,随机方法分常规护理组50例和保健护理组50例,常规护理组予护理常规,保健护理组予婴幼儿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比率;家长对婴幼儿生长规律、营养需求的认知;护理前后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发病率。结果保健护理组家长满意比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保健护理组家长对婴幼儿生长规律、营养需求的认知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相似,P>0.05;护理后保健护理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保健护理组发病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婴幼儿者实施婴幼儿保健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减少发病率。

  • 标签: 社区婴幼儿保健护理方法 婴幼儿早期发育 影响
  • 简介:针对某高速公路K16~K33段沿线边坡发生的15个地质灾害点,这些灾害点的成灾类型主要有块体崩落、滚石、剪切滑移及浅表层滑塌。其中块体崩落主要受结构面发育情况和临空条件影响,滚石危害主要受其所处高程和边坡坡角大小影响,剪切滑移失稳主要受中缓倾坡外结构面控制,浅表层滑塌主要受土体或覆盖层密实度和降雨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灾害点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 标签: 某高速公路 边坡灾害 发育特征 防治建议
  • 简介:摘要岩溶区的溶洞、土洞及其产生的塌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它们的研究多集中在岩溶塌陷的发育机制及预防等方面,且定性评价多于定量评价,在岩溶地基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对溶洞与土洞进行明确的区分,同时了解土洞与溶洞在发育机制上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区域选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大大的增加桩基础与基础性工程的安全性。

  • 标签: 溶洞 土洞 发育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婴幼儿保健护理方法对于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6月 100例婴幼儿,随机方法分常规护理组 50例和保健护理组 50例,常规护理组予护理常规,保健护理组予婴幼儿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比率;家长对婴幼儿生长规律、营养需求的认知;护理前后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发病率。结果:保健护理组家长满意比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保健护理组家长对婴幼儿生长规律、营养需求的认知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护理前两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相似, P> 0.05;护理后保健护理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保健护理组发病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P< 0.05。结论:婴幼儿者实施婴幼儿保健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以及社交功能,减少发病率。

  • 标签: 社区婴幼儿保健护理方法 婴幼儿早期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怀疑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备齐全临床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MRI检查诊断方法,研究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诊断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检查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确诊率为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00%(c2=6.7627,P<0.05);研究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c2=6.4533,P<0.05);研究组的妊娠结局优良率为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0%(c2=9.0036,P<0.05)。结论临床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过程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确诊率,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从而优化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MRI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于婴儿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婴儿 7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n=35)和对照组( n=35),对照组婴儿实施常规家庭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儿童保健护理,将两组新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婴儿心理和身体发育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新生婴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于婴儿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婴儿7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婴儿实施常规家庭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儿童保健护理,将两组新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婴儿心理和身体发育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新生婴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龄测试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 300例,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 2月 -2018年 5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使用 X线骨龄评估法的儿 童编排为实验组,将未进行骨龄检测的儿童编排为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150例,观察两组儿童的生长情况。 结果:实验组发现了3例性早熟、 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 1例体质性生长延迟,但是在对照组仅发现 1例性早熟儿童,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骨龄测试能够及时发现儿童出现的早熟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生长迟缓等问题,在儿童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骨龄测试 儿童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婴儿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干预对其机体生长发育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去在我院接受保健干预的婴幼儿78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生长发育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对保健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82.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干预,可以保证机体生长发育处于正常状态,防止相关不良事件的产生,缩短干预时间,使家长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婴儿 针对性儿童保健干预 生长发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精神发育迟滞( 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 78例 MR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 39例纳入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剩余 39例纳入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阶段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精神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 P< 0.05)。结论 予以 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值得采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阶段性护理管理 生活能力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婴儿中抽取100例,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常规保健干预)和研究组(儿童保健干预),比较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研究组疾病发病率4%低于对照组26%(P<0.05)。研究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接受儿童保健干预,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控制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上作用突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对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入早产新生儿共计36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两组小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NBNA评分、体重、身长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BNA评分、体重、身长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新生儿开展袋鼠式护理,能改善患儿神经功能,促进患儿体格健康发育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本试验选取浚单20为供试品种,针对豫中地区玉米,进行分播期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对浚单20关键发育时期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结构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第三播期在拔节至抽雄期的生长阶段随着温度升高加快发育期进程,发育期提早,促进玉米成熟。而第五播期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抽雄-吐丝普遍期)由于温度降低,导致发育期延迟。玉米株高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较敏感,第三播期生长前期株高较之前播种的低,中期生长迅速,到后期株高和前期播种的基本持平。第五播期株高明显低于其他播期。播期越早其营养生长越快,玉米植株的生长量较大;抽雄-成熟期,环境气温高,玉米呼吸强度大,叶片衰退快,播期晚则相反。不同播期处理的浚单20产量分析变化来看,随播期的推迟,产量逐步减少,但播期推迟到第五播期后,光温积累不足,光合作用能力减弱,作物产量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所以应适时播种,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 标签: 不同播期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