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性、学科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独特性。反思平衡、概念分析和先验论证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凭借这些方法,针对“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可分析三种典型科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这些科学模式得以可能成立的先在的解释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涉及的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若干评论性的、商榷性的见解。

  • 标签: 反思平衡 概念分析 先验论证 科学模式
  • 简介:适逢思维科学的提出者和倡导者钱学森90诞辰之际,全国各地的思维科学工作者会聚哈尔滨,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钱学森是我国功勋卓著、名扬四海的科学家,他以锐敏的眼光看到了思维对于人类生活的极其重大的意义,在21年前提出了建立思维科学,并对思维科学的体系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在他的倡导与关怀下,中国掀起了一个持续不衰的思维科学研究热潮。

  • 标签: 思维科学 钱学森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顿悟思维
  • 简介:<正>本刊于七月二十五日在莫干山召开了座谈会,讨论怎样办好《外国心理学》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在杭州的部分编委及来自全国十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编辑部的工作同志向大家汇报了杂志创办经过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会同志们热烈发

  • 标签: 心理学 主要问题 心理研究 哲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 高等院校
  • 简介:胡明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的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的宇宙观、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和皮尔逊。

  • 标签: 胡明复 科学 科学论 批判学派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一、关于毛泽东方法论的概念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方法论从广义上说,按其普遍性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门具体科学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它是从事各门不同学科研究的专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是各门具体科学中的一般研究方法,它是从事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等的一般方法;第三层次是哲学方法,是概括程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大、最普遍、最一般、最根本的方法,也可称为根本的思想

  • 标签: 概念问题 哲学方法 基本领导方法 《论十大关系》 《矛盾论》 认识路线
  • 简介: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科学发展观新构想,是对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的综合反映和对西方发展观的有效整合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南;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五个要求”,具有前瞻性、完整性、辩证性、针对性的特征,其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走跨越发展之路;要落实这一“构想”,必须实现人、生产力、体制以及后发领域的革命。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乡统筹 可持续发展 精神实质
  • 简介:采用《大学生脑科学素养问卷》,对天津市1450名大学生脑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总体脑科学问卷正确率显著低于60%,其中,脑的功能、脑的组织结构和脑与学方面的得分更低;(2)书籍、网络和电视是大学生获取脑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3)大学生对脑科学知识的总体关心程度偏低;(4)大学生脑科学素养水平受成长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 标签: 脑科学素养 大学生 学习 教育
  • 简介:唯识的时空观是以“内因缘缘起”,即阿赖耶识缘起为立论的总根据。以“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和“过未无体”来说明时空的无自性。用唯识的“种熏”说,来说明时间的“刹那灭性”。本文引入自证分对回忆与预想的证知,来说明自证与时间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回忆、期待和感知三种时间意识行为中,只有感知(证知)具有当下性。不论是因果同时还是因果异时,都是自证分的“证知”,它们不过是自证分这一受熏持种主体之“行相与体性”两种不同的功能显现而已。在这样一个“回忆卜现在(证知)_期待”构成的三维时间结构中,我们看到三者的相互依存。本文以“波粒二象性”量子实验来说明时间与观察者有关。以经验心识观之,光波(能量、空)会“坍缩”成粒子(物质);以觉性观之,粒子又会还原成空无。所以,与其说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如说我们“心识”存在的状态具有波粒二象性。

  • 标签: 唯识 时空观 自证分 波粒二象性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与核心哲学之间早先亲密的关系开始急剧改变,库恩和他的同时代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独具匠心的问题,带来了多少有着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色彩的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理论选择的传统哲学说明遭到拒斥,而社会学说明获得优先地位,科学哲学开始远离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对实证主义更为激进的背离,它在自我承诺意义上的所有明显影响,可被视为保守的和过时的。在科学哲学开始倾向于自然主义方法时,库恩思想中却出现了一种先验的方法;在其科学哲学的注意力从范式转移到不可通约性时,哲学的潮流再一次朝向了相反方向。在拒绝同时代科学哲学的一些方面时,库恩无意间让自己与实证主义保持一致。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已变得更顺应和开放,重新评价库恩所放弃的那些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思想的时机已到来。

  • 标签: 库恩 科学哲学 自然主义 实证主义
  • 简介:<正>基础科学研究作为心理过程的评价,它也作出价值判断。但是,后者完全是内在的:它们涉及科学研究的要素,诸如资料、假设和方法,而不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专家不仅作出内在的价值判断,而且也作出外在的价值判断:他评价他能得手的每一事物。在他看来,每一事物、过程或概念就某种实际目的而言,是好的、坏的或中性的。必须区分两类技术评价:技术效应、经济效应的评价与社会价值的评估。一项人工制品可以既有技术效应,也有经济效应,但无社会

  • 标签: 科学技术的价值 道德判断 技术效应 工程技术专家 价值判断 经济效应
  • 简介:本文从思维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出发,参照田运所长提出的思维科学研究策略,提出了以思维科学应用研究需求驱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研究的基础理论提升应用研究成果水平的发展模式

  • 标签: 发展模式 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
  • 简介:智库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个成果一定要接“地气”。所以,调查研究是智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略。智库不完全是科研机构,它要出“管用”的“对策性”成果。智库提交的对策建议,一定要把国情、省情,宏观、微观以及所处的阶段和方位搞清楚,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 标签: 科学的方法 智库 路径 研究成果 解决问题 科研机构
  • 简介:通过对本、专科新生的问卷调查,文章认为专科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生,自卑是专科生的主要心理困扰,专科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作者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 标签: 专科学校 新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心理普查
  • 简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因为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这就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的缘由.

  • 标签: 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心理问题 心理预防 心理咨询
  • 简介:比较马克思关于"真正实证的科学"阐述的中、英、德三种不同的文本可以发现,其"真正实证的科学"并非实证科学,"实证"应理解为"现实"、"实际"、"实践"等,"科学"也不是现代分科科学,而是德国哲学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因此,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仅仅理解为具有实证性的社会学理论或历史理论,而应主要理解为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品性不容否定。同时,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断必须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理解。对马克思否定性概念的不正确理解导致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扭曲及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误解,正本清源,首当此始。

  • 标签: 实证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观
  • 简介:托伦斯神学的目标在于重新建立神学的客观性和实在性。托伦斯的"神学之科学性"的思想源自于他对科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在托伦斯看来,神学的客观性就如同科学的客观性一样,不但表现在其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而且表现在其研究对象——上帝——也具有客观性。托伦斯认为,神学研究不但要注重理性的作用,还要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在这其中,"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托伦斯 神学 科学性 客观性
  • 简介:随着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意识到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性。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科学概念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科学概念 教学尝试 认知冲突
  • 简介:思维科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大体上有四个:(一)软解技术解,是指解题,或解决问题。解题,特别是实践性解题,多半是既需要物质能量手段,又需要信息(包括数据、知识、思想在内)手段。比如打仗,这一仗要打成个什么样,预先要有个目标,仗打下来达到目标,就是题获解,未...

  • 标签: 思维科学 应用领域 软解技术 预解技术 思维训练
  • 简介:张华夏教授是老一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在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他所翻译的亨普尔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和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导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学生和研究者的必读读物。

  • 标签: 现代科学 《科学哲学导论》 伦理世界 王国 论证 道德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