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唐代有三大类型的知诰。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书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关系密切,往往由皇帝亲自钦点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宪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员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书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较疏远,而跟宰相的关系密切,常由宰相荐任,一般负责草外制。第三型则是学士院中带有知诰衔的翰林学士,跟宰相没有什麽关系,而跟皇帝亲近,一般负责草内制。翰林学士当中,有些带有知诰街,有些不带;若带则只是一种加衔,似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书舍人照例从不带知诰官衔,但後人有时会误书“中书舍人知诰”那样的职称。

  • 标签: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舍人院 学士院
  • 简介:保安族是长期生活在甘肃的独有少少民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人口14000余人。由于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在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援助下,保安族人民经过自身努力,艰苦奋斗,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明显改善,农村贫困面已由1995年的45%,下降到现在的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元。

  • 标签: 经济发展 保安族 农民人均纯收入 群众生活 非公有制经济 农村贫困
  • 简介:本文通过对《仪礼》乐顺应礼仪主体和主题的论述,通过对变异乐礼文字的比较解读,解析礼乐仪节蕴藏的调理人性、和乐君臣情感、维系社会稳定的调节功能,揭示以乐师、乐器为载体的礼乐文化所负载的鲜明的刚性等级秩序,以及乐礼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灵活变通的柔性原则和人文关怀的和谐理念。

  • 标签: 《仪礼》 乐制 周代乐礼
  • 简介:<正>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性质,至今仍笔讼不已。人们从肯定角度,说它设计的是一幅否定封建大土地所有、建立农民土地所有的蓝图,不仅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甚至将为农村资本主义荫发和发展开拓领域。人们从否定角度,又说它企图实行平均主义,把小农土地所有巩固起来,使社会经济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因此将会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显然,引起争论的症结在于:1、《

  • 标签: 小农经济 所有制经济 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萌芽 太平天国运动 土地关系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它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更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两党或多党。这种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纪念“五一”节的口号中提出了召开人民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迅速得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 标签: 不断发展 合作制不断 多党合作制
  • 简介: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城市构建中通过管理和控制人力及物质资源以实现共产主义和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工具,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转型的历史过程。单位研究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成果丰硕,但相对制度性研究,空间性和社会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实践性研究更加匮乏。提出将单位研究置于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时段背景中,从单位化、去单位化和新单位主义三个阶段和单位的制度性、空间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四个视角展开。三个阶段分别对应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30年和今后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制度性研究包括制度思想、构建逻辑和制度体系三个方面;空间性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社会性包括社会结构、社区发展和个体历程;实践性包括社会重建、旧单位改造和新单位规划。

  • 标签: 单位化 去单位化 新单位主义 制度性 空间性 社会性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989年征集的清乾隆祭蓝釉描金粉彩御诗方瓶,成型工艺复杂,体现了当时御窑高超的瓷工艺;其装饰展现出"洛可可"风格,代表了乾隆朝瓷器生产的时代美学风标;瓶上的粉彩花卉融合了中西两种绘画方法,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花鸟画画风;所题乾隆御诗《榴花》和《题恽寿平画:山茶》,收入乾隆二年(1731年)《乐善堂全集》。据清宫档案记载推测,方瓶烧成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至五十年(1757-1785)左右,为宫中陈设器,当初应为成对生产。督陶官制度对御窑瓷器的烧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以唐英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忠于皇权使命的督陶官的监造,保证了包括御诗类题材在内的御窑瓷器的优良品质。

  • 标签: 清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瓶 御制诗
  •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系统第五次史志工作会议于1990年11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第四次史志工作会议以来,印制系统行业(厂)志工作的进展,交流修志工作经验,研究和安排九一年度的工作。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总公司副总经理、行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尹成友主持,中国钱币

  • 标签: 修志工作 史志 中国钱币 编委会副主任 成友 日至
  •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丝织业大宗,江苏省及上海市制丝工业受到极大影响。本件史料反映了七.七事变前后江苏及上海丝工业的变化,对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丝织业发展有一定作用。

  • 标签: 事变前后 江苏省 上海市 制丝工业
  • 简介:对于中国传统礼制的演变,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序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认为三代的礼乐能够推行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而唐朝考订礼文甚备,贞观、开元之间的礼仪实践也很兴盛,却不能追踪三代,是因为“具其文而意不在焉”,所以说唐代的礼乐已成“虚名”.

  • 标签: 国家社会 礼书 唐宋 文昌 中国传统 礼乐
  • 简介:法门寺唐代丝绸捻金线是大批量出土的早期中国丝绸装饰金属线、本文以法门寺捻金线的形貌观察和材质科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调查线索,分析“捻”金线的相关历史文献,排除利用其他捻金线技术制作法门寺捻金线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室模拟验证,得出法门寺捻金线是通过对芯线加捻,在芯线旋转过程中将金箔务自动捻绕在芯线外而制成的技术结论.

  • 标签: 法门寺 唐代 捻金线 工艺
  • 简介:<正>从明崇祯九年(1636)固汗汗(1582—1654)率部众进入青海,进而统治唐古忒(“或特”)各部,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贵族统治青海八十八载。祟祯十五年(1642)固始汗在拉萨建立汗廷,他以青海地广宜牧,喀木(康)人众粮多,征收喀木赋税,以养青海部众。令其诸子分牧各地,分左右两翼,在游牧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封建领主统治体系。在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中,除固始汗及其十个儿子、若干孙子为首的和硕特部外,尚有土尔扈特、准噶尔即绰罗斯等

  • 标签: 青海蒙古 佐领 封建领主制 蒙旗 厄鲁特蒙古 札萨克
  • 简介: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服装形制从初期简单的遮身蔽体,逐渐发展完备。夏商时期,各阶层服装有区别但服差别不大,都为窄袖短衣;西周晚期,奴隶主阶级服装袖部变宽,衣渐长,服开始分化;春秋战国时期,服形成窄袖短衣和长衣大袖这两大类型,并且各阶层服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的身份标志,服阶级性形成。

  • 标签: 先秦时期 衣服形制 阶级 等级
  • 简介:<正>四川阆中市二龙区二龙乡高阳村农民,于1985年春改建房屋时,挖出一块小石碑,正遇该区文化站长王扶民同志在该村工作,闻讯后前往察看,认定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遗物。即清洗后搬回二龙乡政府,安置于文化活动室作陈列展出。同时写信、摄照片报市文管所。该碑用青色沙石加工成较平的石板,碑首呈圆弧形,其下为矩形,通高85厘米,宽49厘米,出土时虽残成两

  • 标签: 红军公田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苏区 苏维埃 南县 文化活动
  • 简介:清初部院内部结构经历了由正副理事官体制向司官制的过渡。关外时代的正副理事官体制以旗授官,而非以司分职,入关后一度与汉官系统的司官制并存,满官藉助品秩的优势实现对汉官的全面监临与掌控。顺治八年前后,清廷开始尝试理事官的分司,但各部落实的程度与范围均不尽相同,新旧制度由此交互。顺治十五年划一满汉官制,满洲旧制全面向明靠拢。康熙初年制度复旧,部院权力结构上实际恢复了理事官体制的精神。圣祖亲政后,缩减旗分缺,建立折衷的满缺司官调拨。由于官书编纂时的“追改”,这一过程晦暗不清,本文利用清初满汉文档案与题名文献,尝试厘清部院司官制确立的曲折过程,为理解“清承明”的复杂性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

  • 标签: 清初部院 司官 理事官 清承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