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淡淡古汉语修辞知识对读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功能和意义等问题。古代汉语的修辞格有数十种之多,但如概而言之不外乎比喻、引用、对偶、夸饰和委婉几个方面,比喻类里可以包含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兴”、“赋”等古代说法;引用类里可以包含有引经、稽古、用典和一些更为细微的分类如“引言”、“引事”、“引文”等等,另外语法学家常提到的所谓“互文”和“并提”大略也归入对偶当中,而所谓的“迂回”、“双关”、“谦词”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委婉方式的变化,我们不妨把它们看作是同类。

  • 标签: 古典文学作品 修辞知识 古汉语 读解 古代汉语 “并提”
  • 简介:提要:从皮尔斯(C.S.Peirce)提出像似符号的概念以来,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符号系统在极大程度上建立在像似的一些类型上。但是我们越是看到类比表意扩展它的领域,就越是认识到一个物理对象跟第二个对象或一个精神实体的局部连接这种简单关系的概念是不充分的。换句话说,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设想的符号理论更完善,但这个理论由于其本身的定义,关注一个受限的领域,绝对不会包括依赖类比联系的符号领域。这篇文章旨在展示索绪尔模式如何更完美地充当一个一般重述的起点,包括在类比基础上的符号。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新古典主义”:一种创新的符号学理论,能够在我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上连接最新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 类比 社会符号学 符号系统 精神实体
  • 简介:本文以日本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紫式部文学为切入点,兼及同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和中国古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她们的作品和人生经历的实例分析,并与史料相参证,对有关学术研究中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视点提出质疑;对古典女性文学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从“创造”的角度把握古典女性文学的创作动机和作品主题及其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创造 实现自我 超越 参与
  • 简介: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于9月19日晚在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文学院举行了中秋节音乐会。来自由中国音乐学院著名音乐家组成的紫禁城室内乐团为参加音乐会的观众奉献上了一场高水准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音乐会。

  • 标签: 中国传统 孔子学院 古典音乐 音乐会 匈牙利 大学
  • 简介:什么是弄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有弄引之法。谓有一段大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作一小段文字在前引之。”他又在《水浒传》第三回回评中具体解释说:“每欲起一篇大文字,必于前文先露一个消息,使文情渐渐隐隆而起,犹如山川生云,乃始肤寸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的事件发生前,往往会在环

  • 标签: 文学研究 古典小说 弄引艺术 情节处理
  • 简介:一、前言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名誉教授张汉良于2017年6月10-11日在台大校史馆召开并主持了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行远计划专书《古典诗学文献的当代诠释学意义》研讨座谈会。此项研讨会系遵照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要求履行合约规定而召开的,应邀参加的有岛内各院校和大陆学者十人,

  • 标签: 诗学文献 座谈会 诠释学 意义 当代 古典
  • 简介:日本现今流传的古典文学作品,很多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古代写本整理出版的。将它们译成中文的时候,翻译者有必要对写本文字加以考察,熟悉文字流变,提升文字学修养,减少文字识读差错率,并纠正前人的错误,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处理好日本“国字”的翻译问题。

  • 标签: 古典文学 翻译 写本 文字学
  • 简介:<正>《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1979)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是我企图用辩证唯物史观研究社会语言现象的第一本著作,不是系统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战斗著作。如我在那本小书的前记中说的,我狠下功夫钻研语言学是由于一九七四年"四人帮"恶棍姚文元借着批判《现代汉语词典》,发动一场绝灭文化的运动所激发的。我并没有参加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只是由于一九七三年我建议印行这部语言学者们花了十年时间编成的词典("文化大革命"前只印过送审本),而这部词典翌年得以在内部发行,我就成了"革命造反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民族语言 回顾与思考 语言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 简介:<正>在古典诗歌教学与科研领域,应该把文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冶于一炉,使之相济互补。笔者在高校中文专业古典诗歌教学中,经常结合作品,列语言修辞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或点拨,力求使学员在文学课上适时获得语言修辞方面具体而鲜活的知识,并逐渐掌握汉语诗学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这种融和着语言修辞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文学课,很受学员欢迎。(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促进了自身语言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 标签: 古典诗歌教学 语言修辞 畛域 鼎足对 学员 流水对
  • 简介: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变形 神性
  • 简介:读高一学生的记叙文,既读不到生动的形象,也读不到真正的感情。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形象鲜明、真情流淌的记叙文呢?在诗歌教学中,那传承千年的中国古典诗论,给了我们灵感。一、“诗缘情”启示我们:记叙文写作应强调真情实感我国诗歌发展的早期,“诗言志”的主张占据了统治地位,强调诗歌“讽喻教化”的社会功用,重视其工具性。“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因为孔子的推崇。这种强调诗歌“讽喻教化”的工具性的诗论,在中国影响深远。

  • 标签: 诗言志 记叙文写作 诗缘情 歌永言 《尚书·尧典》 尽意
  • 简介:诗歌是中国文学最辉煌的部分,鉴赏诗歌是文学爱好者的必修课。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意境,把它看成诗之极致,这是有别于西方诗歌的重要民族特色,也是中国诗歌独特神韵之所在。本文从意境入手,从神、理、韵、味、趣五个方面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

  • 标签: 意境 鉴赏 神韵
  • 简介:本设计针对说明文内容单调的特点,深入挖掘文本中能激活学生阅读与思维的教学资源,为说明文的赏读教学提供了一点可供参考的经验。这里将把教学分为三个板块,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美感享受中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 标签: 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学生阅读 阅读文本 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
  • 简介:4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西古典学方法论对话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卓文君作《白头吟》以止相如的故事,早已考为谬误,然历代衍文众多,文人们似乎对《白头吟》的作者和本辞不甚在意,醉心于对其“本事”的层累。实际上,《白头吟》“生成”的模糊性,造就了“层累”的多样性。鉴于此,本文试以《白头吟》为例,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发进行分析。

  • 标签: 《白头吟》 卓文君 本事 生成 层累
  • 简介: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 标签: 中英 咏秋诗 审美 对比 索源
  • 简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

  • 标签: 文献学 古典汉语 写作 学史 九十年代 人文学术
  • 简介:摘要从某一个层面来讲,西方的圆形大多都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表现的,而中国的圆形则是以更高级的方式来展示,远远超过了西方那种通过物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不停留在理念的阶段而是升华到了精神的层面,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文化已经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以体现。圆的元素作为一个在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的形状元素,本文重点探究圆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圆的元素被高频率提起的原因以及圆的元素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方式,力求达到将古老的元素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 标签: 形状元素 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