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不同添加量的产EPS荞麦酸面团对面包烘焙老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自酒曲中的产胞外多糖食窦魏斯氏菌T5发酵荞麦粉制成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不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比较2种酸面团的添加量对面包烘焙老化特性的影响。

  • 标签: 胞外多糖 老化特性 荞麦粉 添加量 面团 烘焙
  • 简介:现代制粉工艺中,除工艺路线的合理配置外,磨辊表面的技术处理、特性选择参数配置是影响制粉工艺生产指标的关键,它不仅受原料性质的影响,而且受最终产品质量的特性的限制,同时受自身材料配方表面处理方法的影响,如何合理选择科学配置适宜的磨辊表面处理方法,是保证工艺最佳效果、产品最终质量,实现集约化生产的唯一选择。

  • 标签: 磨辊 表面技术特性 研磨效果 化学成分 耐磨性
  • 简介:中共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阶段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这被认为将带来我国劳动人事领域内的一次重大革新。上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副所长蔡昉就此接受了采访。

  • 标签: 阶段性就业制度 弹性就业 劳动体制改革 工作雇佣关系
  • 简介:面粉的含砂量,是影响面粉品质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面粉中的含砂量达到0.03%~0.05%时,制成品食用时就会产生牙碜的感觉,不仅降低食用品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现行国标新标准讨论稿中都严格规定面粉含砂量不超过0.02%,超过即为不合格品。

  • 标签: 面粉品质 含砂量 测定结果 食用品质 食品安全 人体健康
  • 简介: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肾上腺受体激动药,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在动物上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禽瘦肉率的作用,俗称“瘦肉精”,如果使用剂量过大,则会对动物或人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相当大的毒害作用。欧盟于1996年禁止在畜牧生产中使用该药,我国农业部也于1997年做出相同规定。盐酸克伦特罗检测从现有的克伦特罗检测方法即酶联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技术分析法、气象色谱—质谱法来看,酶联免疫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简便快

  • 标签: “瘦肉精” 动物源性食品 盐酸克伦特罗 动物生长 残留 使用剂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对3种十字花科叶菜中总黄酮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方法:对娃娃菜、芥蓝、芥菜进行不同时间的焯煮、微波、蒸制,检测其中的总黄酮3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焯煮后剧烈下降至53.1%,微波处理后升高。β-胡萝卜素蒸后损失可忽略,蒸5min后叶黄素保存率在84%~97%之间;煮5min后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78%~100%,叶黄素为84%~87%,而微波处理5min后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60%~64%,叶黄素为77%~89%。结论:蒸制处理的保存效果最好,而微波处理后虽类胡萝卜素损失较大,但对保存类黄酮成分有益。

  • 标签: 烹调 叶菜 十字花科蔬菜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 简介: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 标签: 油茶籽 脂肪酸组成 含油率
  • 简介:本试验就小片球菌(P.parvulus)对发酵香肠的色泽,质构感官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片球菌(P.parvulus)作为单一发酵剂加入到发酵香肠中能明显改变产品的TPA特性,提高产品的硬度咀嚼,使产品的弹性优于对照,同时使产品的内聚性、胶粘性回复率也高于对照.小片球菌(P.parvulus)能提高产品的亮度,但由于其产生H2O2,使产品的红度劣于对照.从感官分析来看,小片球菌(P.parvulus)能增加产品气味的浓度,一定程度的消除品尝后令人不愉快的余味.产品的总体可接受要明显优于对照(p<0.05).

  • 标签: 发酵香肠 色泽 质构 感官品质
  • 简介:瓶装是葡萄酒的主要包装方式,本文研究不同类型的瓶塞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分别使用天然塞、贴片塞、聚合塞等不同类型的软木塞高分子合成塞密封干白葡萄酒,分析不同类型瓶塞的物理特性及其优、缺点,研究它们对葡萄酒装瓶后品质的影响,以指导葡萄酒灌装生产选择使用瓶塞,确保装瓶后的葡萄酒得到最佳的保护发展。本文对瓶塞生产商改进产品质量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葡萄酒 软木塞 高分子合成塞
  • 简介:通过检测小麦清理工艺中各步骤的小麦6种污染程度不同的小麦实验制粉后各粉路的DON含量,研究清理制粉对小麦中DON的去除效果;通过检测污染前后小麦籽粒及其小麦粉的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赤霉病对小麦及小麦粉食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 标签: 小麦粉品质 制粉工艺 清理工艺 除污染 DON含量 污染程度
  • 简介:选用130份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全麦粉白度,黄度,类胡萝卜素含量RVA参数,并进行相关,方差,聚类分析根据来源地分类.结果表明,LOX活性品种间差异极显著;LOX活性与全麦粉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麦粉黄度极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小麦品种(系) 全麦粉 LOX 活性 类胡萝卜素含量 英文
  • 简介:从豆豉中分离得到一株芽胞杆菌,经鉴定属于枯草芽胞杆菌。命名为kjc-3,它对各种真菌有拮抗作用,冀发酵液在柑桔伤口表面可以拮抗青霉病绿霉病。

  • 标签: 豆豉 芽孢杆菌 抗真菌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动物源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物质(PAEs)含量及分布情况,为开展食品中PAEs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7个省、直辖市大、中、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集市售7类常见的动物源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AEs含量。结果:18种PAEs在动物源食品中均有检出(0.11%~45.1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其平均含量范围为0.05~0.13mg/kg,整体数据呈偏态分布,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低水平区域。包装熟畜肉中DEHPD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水产类食品中DIBPDCHP的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食品。包装熟畜肉中的DEHP、DBPDI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非包装的生畜肉。结论:市售动物源食品中普遍检测到PAEs,而且不同种类食品中PAEs含量不同,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有关部门需关注检出率含量水平较高的加工包装食品。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动物源性食品 调查 含量分析
  • 简介:本文结合汉堡的实验配方及工艺,进行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与进口小麦在汉堡实验中效果的对比,分析利用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开发汉堡专用粉的可行,为国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在汉堡专用粉加工中的推广提供依据。

  • 标签: 国产优质强筋小麦 汉堡品质 可行性
  • 简介:如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是获证企业获得认证后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本文介绍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切实措施。

  • 标签: 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 保持
  • 简介:据美国媒体报道,《神经病学》电子版杂志12月28日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欧米茄-3脂肪酸的饮食,可防止老年人大脑萎缩。

  • 标签: 脂肪酸 欧米茄 维生素 大脑 美国 电子版
  • 简介:为准确预测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过程中的吸水率,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各粉路系统出粉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粉路面粉出粉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均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 标签: 湿面筋含量 吸水率 面粉 粉路 系统 面团流变学特性
  • 简介:采用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中短波红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5种干燥方式制备超微蒜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超微蒜粉的物理特性、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性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特性方面,热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超微蒜粉粒径最小,真空冷冻干燥的超微蒜粉色泽吸湿最高,热风和中短波红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超微蒜粉复水性最高,热风-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冷冻干燥的超微蒜粉溶解堆积密度最高。营养品质方面,热风干燥的超微蒜粉硫代亚磺酸酯含量最高,中短波红外、中短波红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超微蒜粉总酚含量最高。从抗氧化性来说,中短波红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超微蒜粉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综合评价:中短波红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超微蒜粉综合品质最好,适宜将其用于超微蒜粉的工业化生产。

  • 标签: 超微蒜粉 干燥 物理特性 营养品质 抗氧化性
  • 简介:三个问题1、关于农业省与食品工业省,农业大省与食品工业大省的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开始由于“菜蓝子”、“米袋子”与物价因素连在一起,增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倾斜,尤其支持经济价值高的农副产业,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加上风调雨顺,...

  • 标签: 绿色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发展 江西省 农产品加工业 三个问题 工业大省
  • 简介: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乙醚二氯甲烷分别作为萃取剂)搅拌棒吸附萃取对暗纹东方肉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同时蒸馏萃取(二氯甲烷为萃取剂),结合气-质谱联用对暗纹、菊黄红鳍3种河豚鱼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相对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河豚鱼肉中共检测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暗纹东方56种、菊黄东方52种红鳍东方57种。虽然从3种河豚鱼肉中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相近,但是物质相对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暗纹东方独有挥发性物质有23种,红鳍东方19种,菊黄东方最少为10种。采用电子鼻能够识别并准确区分3种河豚鱼肉的特征性气味。

  • 标签: 河豚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电子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