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鳗苗汛期已来临,鳗苗培育工作即将全面展开,鳗苗培育是鳗鱼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个环节,其技术要求较高,而能否有效地做好培育期常见病的防治,则是保证鳗苗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 标签: 鳗苗 培育期 鱼养殖 成活率 防治 常见病
  • 简介:仔猪断奶后的下痢问题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有单一性的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发病,有病原性的,也有非病原性的。本文作者就目前乡村大力开展自繁自养的农户,特别是小型猪场在尝试仔猪早期断奶后所产生的下痢问题及防治办法作一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提出看法,仅供参考。

  • 标签: 防治办法 断奶后 下痢 仔猪 早期 原因
  • 简介:由于海水鱼养殖正方兴禾艾,我省网箱养鱼的网箱数已发展到2万个,随之产生的鱼病问题也显得特别重要。拳刊从本期起,将连续转载1989年3月华鼎可教授编著的《养殖海水鱼鱼病学纲要》一书的第四章《鱼病各论》,经作者稍作修改,以飨谈者。

  • 标签: 鱼病 鱼养殖 海水鱼类 网箱养鱼 防治 疾病
  • 简介:2004年6月5日至15日,我站人工培育的鳜鱼鱼苗(约1.5~2.2cm)5万尾陆续大部死亡,损失较大.经诊断,这些病死鱼的体表和鳃均有大量斜管虫寄生,感染率达100%.现将该病的流行情况记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斜管虫病 鱼苗种 防治 2004年 6月5日 人工培育
  • 简介: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弱暗光条件下摄食。幼苗期(体长〈10.0cm)以吞、滤食为主,体长〉10.0cm时以吞食为主。天然水域幼鱼以摄食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小杂鱼、虾类、藻类、水生植物及其种子、有机碎屑等。其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丰富,且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其具有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易饲养、成活率高、生长快、起捕率高等特点,适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饲养。且易于食用和适于加工,是水产深加工的原料之一,因而斑点叉尾鮰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养殖对象。现将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斑点叉尾鮰 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 杂食性鱼类 优质高产高效 水生昆虫
  • 简介: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金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但金鱼病害直接困扰着金鱼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其中金鱼寄生虫病则是危害金鱼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素有“金鱼百病虫为先”之说,据福建省金鱼协会调查显示.每年由于寄生虫引发的病害占金鱼病害的74.6%,是金鱼养殖业健康发展之大害。

  • 标签: 金鱼 寄生虫病 疾病诊断 防治措施 观赏鱼
  • 简介:锦鲤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欣赏价值的观赏鱼类之一,具有“观赏鱼之王”的美称.是一种高贵的大型观赏鱼,它以其艳丽的体色、灿烂的斑纹、高雅优美的游姿、雄健英武的风度。博得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广大养鱼爱好者的喜爱。笔者从2003年起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欣观赏鱼养殖场合作.从香港引进锦鲤鱼苗进行水库网箱养殖。水库网箱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锦鲤养殖方式,由于养殖环境为开放式.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因此出现的病害也较多.现将笔者在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水库网箱养殖 常见病害 防治方法 锦鲤 观赏鱼类 欣赏价值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市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鱼的放养密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日趋严重,尤其是一些流行性鱼病给养鱼生产造成损失极其惨重,挫伤了部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目前影响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病害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于1997~1999三年间对我市60%养殖水面鱼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参考有关专家资料及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防治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鱼病 发生特点 调查范围 调查方法 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
  • 简介:实验研究了7种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40尾鱼共分为8组,7个复方中草药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的饲料。结果显示:实验中所采用的几种中药复方均对施氏鲟血浆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具有升高的作用。血清中AKP酶活性,除方六外其余中草药添加组的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方四及方五升高明显。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中,方五可以显著降低LHD在血清中的含量,方二对ALT有显著降低的作用,方一、方四、方五可以显著降低AST在血清中的水平。大部分所选中药方剂对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方二和方四能显著升高血糖含量;方二、方六和方七还能提高鲟鱼血清铁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剂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作用。

  • 标签: 中草药 史氏鲟 生化指标
  • 简介:选用24头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在基础饲粮和其它相同条件下,给2组分别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和高铜添加,进行为期15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与Ⅱ组全期平均头增重分别为8175kg和76.32k(P〈0.01),平均日增重545g和509g(P〈0.05);试验Ⅰ组比Ⅱ组少消耗饲料603kg,每公斤增重少耗料0.3k,相对节约饲料8.82%;试验Ⅰ组与Ⅱ组饲料费占生产成本分别为75.81%、76.24%,每头猪多收入74.49元,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添加剂 长育肥猪 配制 增重饲料效率
  • 简介:2006年5月8日.新乡市市郊养殖户的一口5亩池塘发生了锚头鳋病。经过了三次的杀虫治疗,病情痊愈,没有出现反复。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的显示.养殖鱼类锚头鳋病在每年的4~9月份都有发生.锚头鳋病症状明显.治疗方法也较简单.但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误.会经常出现病情反复现象.笔者现将此病以及诊治情况做一归纳和总结:

  • 标签: 锚头鳋病 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 养殖鱼类 测报情况 养殖户
  • 简介:长薄鳅Leptobatiaelongate(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名优经济鱼类.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43.40千克.最大个体达3.0千克。长薄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很低。通常长薄鳅采用人工静水饲养.其间会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等原因。

  • 标签: 长薄鳅 疾病防治技术 鳅科鱼类 长江中上游 经济鱼类 适应能力
  • 简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RDS)是母猪生产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 标签: 繁殖障碍综合征 母猪流产 传染性疾病 防治 胚胎早期死亡 临床症状
  • 简介:  1月13日上午,茂名市公馆镇下垌村一李姓养殖户所养罗非鱼暴发病害.14日,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组织技术员抵达现场,了解情况,解剖病鱼并调查取样.……

  • 标签: 寄生虫防治 罗非鱼苗种 苗种寄生虫
  • 简介:鲤鱼是我省广大群众最喜爱的养殖鱼之一。近10年来,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刺激,以鲤鱼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更加迅速。特别是驯化养鲤、网箱养鲤、稻田养鲤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星火”和“丰收”计划的实施,使鲤鱼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生产体制的变化,养殖品种的引进,高密度驯化养殖以及水体环境清理不彻底,再加上只养鱼不注意护塘等多种因素,使原来基础建设际准不很高的池塘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鱼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1987—1988年不完全统计,我省的富锦、富裕、德都、虎林、宁安、肇东、绥化、五常、呼

  • 标签: 发病原因 气单胞菌 越冬池 出血性败血症 鲤鱼种 生产性能
  • 简介:猪的咬尾义称“反不适综合症”,它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行为恶癖。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由于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牢都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猪腿跛、瘫痪。另外,发生咬尾的猪全身通常留有伤痕和脓肿,进而影响胴体品质。

  • 标签: 咬尾行为 种猪 原因分析 防治 集约化程度 微生物入侵
  • 简介:根据1997年-2006年对我省近岸海域历次赤潮的应急监视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并就未来我省的赤潮防治对策和努力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近岸海域 赤潮 特点 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