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氏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氏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氏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氏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氏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氏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围封年限 克氏针茅 物种多样性
  • 简介:简要介绍了优质高产饲草作物—鲁梅斯K-1杂交酸模的来源、生态习性、优良性状、适口性、利用方法、适植范围及在栽培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我省的种植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 简介 栽培意见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氏针茅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各个层次中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CK〉M〉H。对植物地下生物量进行逐层分析发现,轻度放牧可以增加地下生物量,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均使其减少。各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下生物量都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但是放牧会影响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同时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趋向于表层化的现象更明显。

  • 标签: 克氏针茅群落 放牧强度 地下生物量
  • 简介:同仁县牧区开发示范工程项目于2001年启动并实施.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本年度因地制宜地实施了第一期工程.主要完成了"绿色证书"培训、草业技术服务建设、草原监理站建设,总计完成投资79.9755万元.

  • 标签: 初报 同仁县牧区 工程项目初
  • 简介:2016年6月5日,9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在刘钟龄教授、云锦凤教授、刘德福教授、卢欣石教授、蒙草公司董事长王召明等专家的陪同下,对蒙草公司草博馆、植物资源圃、种质资源库、万亩草原等进行了实地考察。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种质资源库 植物资源 董事长 草原
  • 简介: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于2003年在"三江源"地区的十二县实施,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以草定畜、禁牧和生态移民的暖棚及房屋建设等,其中暖棚建设是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牧民群众后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暖棚利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因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 标签: 退牧还草 暖棚利用 专项调查
  • 简介:通过对退耕还林草区农民收入及后续产业的调查,摸清了平安县退耕还林草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提出了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后续产业 调查
  • 简介: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放牧区植被特征的研究表明,工程区A(2008)、B(2009)、C(2012)平均盖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8.2、12.5、4.0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6cm,1.0cm,0。8cm,灌丛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8.7cm,10.0cm,4.0cm;地上生物量分别比放牧区的高出67.7%,47.0%,12.0%。本文实验结果还说明退牧还草工程区的建设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经1-5年围封后,围封时间长的草地植被恢复效果要大于较围封时间短的草地。

  • 标签: 退牧还草 草原植被 生态恢复
  • 简介:畜牧业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门源县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的调查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杨珠生草地畜牧业是我省的基础产业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草场承包到户,草地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自1988年以来连续6年获得了丰收。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受高寒...

  • 标签: 畜牧业生产 门源县 草地畜牧业 现代化畜牧业 饲草饲料基地 畜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