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草原植被退化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草原植被退化会导致草原生产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如沙尘暴等。因此,研究草原植被退化的原因和恢复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草原植被 退化 恢复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草原植被的鉴定与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通常需要结合多个因素和方法。对植被进行实地的植物学调查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这涉及对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活型、生态位等方面的详细观察和记录。这可以通过标本采集、植物学野外调查等手段实现。草原植被的分类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地域特征和可用数据来选择,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和验证分类结果,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标签: 草原 典型植被 鉴定与分类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退化草原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退化草原的主要成因,包括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不当等。接着,提出了退化草原植被恢复的核心技术,涵盖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植被修复和生物防治等方面。通过技术优化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了退化草原植被覆盖率,增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退化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也为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退化草原 植被恢复 关键技术 可持续发展 技术优化 集成应用
  • 简介:以在河北省丰宁县坝上地区的野外数据为依据,着重调查分析了当地土壤随水热梯度的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和生态梯度变化,并从中发现相应规律,以指导坝上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 标签: 坝上 植物群落 土壤 梯度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本研究选择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类型不同年限封育的样地共18个,分别在封育围栏内、外设置样方,于2011年、2012年对其封育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荒漠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经过1—7年围封后的效果调查显示:封育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总盖度、单位面积鲜草、干草产量相比未围封草地(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也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荒漠草原 封育措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草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技术。通过综合分析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的种子选择和播种技术、水土保持措施、有效的灌溉与排水管理、以及可持续的管理策略。这些技术措施为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可行性和指导。

  • 标签: 草原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种子选择 水土保持 管理策略。
  • 简介:荒漠化草原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低,草原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干旱威胁,因此该区植被退化、草地荒漠化严重。为保证荒漠草原植被有效利用降雨,对草原植被施加保水剂,降雨天气吸收水分,干旱天气缓慢释放水分,延缓土壤水蒸发,保证一定时段内作物持续吸收水分。在野外布置了采取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试验小区,通过野外监测植被长势、样方调查等,分析了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荒漠草原 保水剂 应用效果
  • 简介: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放牧区植被特征的研究表明,工程区A(2008)、B(2009)、C(2012)平均盖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8.2、12.5、4.0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6cm,1.0cm,0。8cm,灌丛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8.7cm,10.0cm,4.0cm;地上生物量分别比放牧区的高出67.7%,47.0%,12.0%。本文实验结果还说明退牧还草工程区的建设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经1-5年围封后,围封时间长的草地植被恢复效果要大于较围封时间短的草地。

  • 标签: 退牧还草 草原植被 生态恢复
  • 简介:摘要: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和退化的问题。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草原植被构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下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植被构建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草原生态系统 功能恢复 植被构建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草地占据了我国大约40%的面积,大约80%的草地分散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冻地区。该区域是影响我们各国二氧化碳平衡、水循环和生态安全的中心地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自195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和一些区域生态系统中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使气候严重恶化,从而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为了改善和优化环境,我们在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项目(如三北防护林、退 牧还草、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这些活动被认为是郊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生态恢复工程 光能利用率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草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重建。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分析和野外调查,我们研究了植物群落的演变和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恢复植被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不仅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 标签: 草原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也逐渐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开始探索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草原植被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畜牧生产的主要原料,对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原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给草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分析草原植被退化的原因、探究防止草原植被退化的措施,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 标签: 草原植被 退化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从自然放牧、轮作放牧、集中喂养及半放牧半舍饲四种畜牧业生产方式入手,探究了其对草原植被退化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原植被退化的改进措施,希望相关研究能为草原植被退化提供帮助。

  • 标签: 畜牧业 草原 植被退化 影响
  • 简介: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是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处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部位。煤炭露天开采过程中由剥离物堆积形成的排土场,对草原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排土场植被重建与恢复是减少这些影响的关键措施。2014年对该煤矿的现场调查表明,该煤矿重视环境保护和排土场植被重建工作,边开采,边治理,取得很好的成效。其基本经验是:严格执法和规范管理;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规范植被重建的技术环节;建设开放式环境管理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矿区借鉴。

  • 标签: 呼伦贝尔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植被重建 排土场边坡 排土场平盘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的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年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的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年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量的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中国北方草原区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取样方法获得的花粉组合相似性较好,乔木花粉含量多低于10%,灌木花粉含量多低于5%,草本花粉含量多高于75%;共有的花粉种类占总花粉种类数的74.3%;蒿属和藜科是花粉组合的最主要成分;荒漠草原区常见麻黄和白刺花粉,典型草原区多为狼毒和莎草科花粉。花粉组合与气候关系的DCCA(降趋典型对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组合与最冷月温度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降水量。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中的花粉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前者较后者出现更多的花粉类型,前者的蒿属、藜科花粉含量低于70%,后者的则高于70%。荒漠草原区花粉通量低于典型草原区,反映典型草原植被较荒漠草原区发育,花粉产量高于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表土花粉浓度也明显高于荒漠草原区(高一数量级),除典型草原植被发育、花粉产量高的原因外,荒漠草原区不利于花粉保存,也是造成花粉浓度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花粉组合判别分析表明,捕捉器样品和表土样品均能较好地区分出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但捕捉器样品交叉检验结果好于表土样品。

  • 标签: 中国北方 草原区 表土花粉 捕捉器花粉 花粉通量 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