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由我院两年(2002-2003年)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情况,分析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动向.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分析我院计算机数据库中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中我院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相似,2002年销售金额前十位的药品中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在2003年上升和下降各占50%,而氯沙坦、缬沙坦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结论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物,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表现有效性、安全性良好,得到病人好评.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销量分析 临床用药 钙通道阻滞药
  • 简介:1、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类型(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首次发生房颤:按ACS常规血小板、短期凝治疗,观察未来房颤发作情况决定是否凝;(2)稳定型冠心病首次发生房颤:根据卒中风险决定单独凝治疗或单独血小板治疗;(3)既往房颤患者合并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根据卒中风险决定单独凝或单独血小板治疗。2、华法林与冠心病二级预防以往数据显示,华法林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卒中风险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期 数据显示 血栓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温郁金内生真菌的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内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温郁金含有炎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标签: 温郁金 内生真菌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及结膜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卫生经济负担。组胺及其受体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对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经典的抗过敏药物的理解,并为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抗组胺药物 荨麻疹 变应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结膜过敏性疾病
  • 简介:本文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therapymanagement,MTM)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参考国内外抗凝门诊工作内容,结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患者特点,从个人药物记录、药物相关计划、提出参考建议及记录随访4个方面,探索门诊和住院患者MTM服务模式。门诊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为重点,住院患者以用药重整和患者用药教育为重点。初步建立了药师主导的凝MTM模式,该模式分为门诊患者管理和住院患者管理,包含标准服务流程、标准MTM记录表单、患者档案,同时建立用药安全性、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药物经济性等信息的数据库。目前,基于MTM的药师凝服务工作各项条件已初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记录将有利于该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 标签: 药物治疗管理 抗凝 药师 服务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院应用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防治中心提供的江浙蝮蛇栓酶3号(Svet—3)治疗银屑病5例,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3例,女2例,年龄24~55岁,病程15天~23年。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或既往病史,临床分型为寻常型4例(均为进行期),红皮病型1例。患者确诊后,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正常者用1/250浓度Svet-3皮试,阴性者以10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

  • 标签: 蝮蛇抗栓酶3号 银屑病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红皮病型 寻常型
  • 简介:为了探讨凝治疗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凝治疗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临床药师一对一教育与制作宣传手册给患者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65例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凝教育。结果显示接受教育后,患者的凝知识掌握程度得分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对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最大,年龄、性别影响不明显:因而证实了临床药师凝治疗教育是提高患者凝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凝知识 抗凝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因服用ATD致粒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不管服药剂量大小、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初治或复治都能发生,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HCSS)疗效肯定,联合应用G-GSF效果更明显。结论对服用ATD患者必须常规监测白细胞,若发现粒缺尽早应用HCSS和G-GSF,如合并感染选用抗生素,配合支持治疗。

  • 标签: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目的:分析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感冒药的合理使用。结果:感冒药所含成分类同,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了解患者所患感冒病症,询问病情,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感冒药 药物成分 合理使用 药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60例口服糖尿病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上报60例相关ADR,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患者中,年龄〉56岁者的发生率为63.33%(38/60),45~≤56岁者为36.67%(22/60);18例(30.00%)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DR,然后依次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6例(26.67%)、慢性肾功能不全15例(25.00%)、糖尿病性血管性疾病11例(18.33%);ADR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25例,占41.67%);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7d最多(39例,占65.00%);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29例,48.33%)。结论:糖尿病药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早发现ADR,及早处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尿病 抗糖尿病药 不良反应
  • 简介: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组胺药,对H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有直接的炎活性,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且长期使用不易出现耐药性。非索非那定的代谢动力学易受几种转运蛋白诱导剂或抑制剂的影响,但未见需调整剂量的报道,转运蛋白对非索非那定代谢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临床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遗传性过敏性斑秃等,且联合其他药物疗效显著。目前,非索非那定微球的鼻内给药制剂正在研发中。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少见,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都未见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不影响胆碱能活性。非索非那定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被推荐于从事安全相关作业人员使用。

  • 标签: 非索非那定 抗组胺药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ST)早期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效的治疗药物品种有限,而且普遍存在易于耐药和对机体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本文以目前研究中的新剂型和新载体材料为重点,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各类新型给药系统进行综述。研究工作进展表现了剂型优化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上的巨大优势。

  • 标签: 给药系统 抗真菌药物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工艺以及其在住院手术患者术后的炎镇痛活性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接收入院的54例住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纳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氯诺昔康进行炎镇痛,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给予芬太尼消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炎镇痛效果及药物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小时以及3小时疼痛程度评分、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氯诺昔康 合成 抗炎镇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