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夜尿增多5年,排尿困难近1月,于2002年11月4日住入我院.患者于5年前开始夜尿增多,每晚睡后需排尿1~3次,并伴轻度尿急,但无尿痛、血尿和腰痛等不适.近1月来出现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在门诊采用导尿、消炎等治疗方法,仍不能完全缓解而入院.

  • 标签: 非那雄胺 特拉唑嗪 药物合用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GLP-1类似物)利鲁肽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具有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本文对利鲁肽国内外近期文献进行分析,从其药理作用特点、临床研究、安全性和耐受性等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其长期应用疗效如何以及能否延缓糖尿病的进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 利拉鲁肽 进展 降糖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14、21天测定血浆NO、血浆内皮素1、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观察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第3、7、14、21天血浆NO浓度分别为(8.19±3.29)、(9.26±4.32)、(10.17±5.28)、(9.86±4.76)μg/L,sTM浓度分别为(5.67±0.63)、(7.64±0.71)、(9.85±1.26)、(7.89±1.12)μg/L,vWF浓度分别为(52.47±7.13)%、(76.59±8.17)%、(86.52±9.16)%、(68.94±7.52)%,ADL评分分别为(39.99±9.14)、(43.64±9.73)、(48.36±9.85)、(46.78±8.94)分.治疗组治疗后第3、7、14、21天血浆NO浓度分别为(9.85±4.57)、(12.57±5.39)、(15.42±6.73)、(13.28±5.68)μg/L,sTM浓度分别为(9.79±0.82)、(12.93±1.04)、(21.26±3.12)、(15.86±2.85)μg/L,vWF浓度分别为(78.95±6.73)%、(125.61±11.89)%、(216.75±32.85)%、(178.73±25.83)%,ADL评分分别为(53.68±9.s3)、(58.79±11.25)、(69.72±13.61)、(68.63±11.29)分.在治疗后第3、7、14、21天,治疗组血浆NO、sTM、vWF浓度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内皮素1浓度、CSS评分及循环内皮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奉能有效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脱落入血.

  • 标签: 脑梗死 依达拉奉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托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76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接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38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实验差异经X2检验,证明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托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较好,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脑出血 脑水肿
  • 简介:目的建立磷酸氟达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0.27mg.mL-1及以下浓度,不干扰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结论可以采用此法对磷酸氟达滨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 标签: 磷酸氟达拉滨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方法学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唑单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61%和92.68%,复发率分别为17.07%和2.44%,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12.2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残胃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残胃出血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病人注射用兰索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评估存在的安全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357例使用注射用兰索唑的住院病人的性别、年龄、用药目的、用药频次、疗程、有无适应证等资料,制定用药评价标准,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临床使用安全风险及注意点。结果:357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235例(65.8%),显示存在滥用、过度使用和不规范使用情况,主要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和超疗程用药,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医嘱开具、医嘱审核、输注过程三个环节。结论:需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医嘱审核、提高质控强度等多种举措,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 标签: 注射用兰索拉唑 医嘱 用药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埃索美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开放式服用埃索美唑10mg/d,2周,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的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为92.50%,第七天上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的缓解率分别为97.83%、94.44%、87.50%、88.10%、100%。结论埃索美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能够很好控制症状,完全愈合溃疡。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长久、药物相互作用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个理想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临床疗效,为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夫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是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HBV、DNA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ALT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HBV-DNA检查情况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sAg和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况都起到了治疗的作用,米夫定治疗效果更好,更好更快的提高患者HBeAg和HBsAg的阴转率,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失代偿肝病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对奥美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唑组(给予奥美唑治疗)与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美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雷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用14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奉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增进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降低MDA,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关。

  • 标签: 依达拉奉 纳洛酮 脑血管疾病 氧自由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奥美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对比采用不同治疗药物,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药物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应用GERL评定法评定)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是(3.72±0.46)分,(3.41±0.89)分,(3.89±0.85)分,(3.85±1.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分别是(1.45±0.64)分,(1.27±0.42)分,(1.76±0.45)分,(1.58±0.95)分)。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奥美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症状。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可能导致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甚至神经细胞的损伤。应用依达奉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就依达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都被确定为脑梗死。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5±6.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0±6.5)岁。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皮细胞 脑梗 头颅磁共振 疗效探讨 基本治愈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随机选择10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保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米夫定治疗(100mg/d),另1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作HBV标志物及ALT检测.结果治疗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为60%、90%、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0、10%、20%、10%,P<0.01.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ALT复常率为60%、90%、100%、80%,对照组为20%、40%、50%、40%,P<0.01.两组在治疗后生化及病毒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夫定对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可抑制HBV复制伴有ALT明显改善.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HBEAG阴性 HBV-DNA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泮托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采用泮托唑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唑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完成3d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3d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消失率为80.88%,高于对照组的64.18%(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选用泮托唑及奥美唑治疗,两者临床疗效较为一致,但采用泮托唑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综合分析泮托唑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米夫定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简称:CSHB)早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5例CSHB早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米夫定100mg/d,结合小剂量地塞米松5mg/次,间隔2-3d,好转后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至停用;对照组:仅予综合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TBiL:(35.80±14.50)μmol/LVS(128.50±65.80)μmol/L、ALT:(55.60±20.70)U/LVS(190,80±42.50)U/L)、PTA:(70.20±14.40)%VS(45130±8.80)%及ALB:(36.20±3.50)g/LVS(32.20±2.80)g/L);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7.50±0.50)dVS(107.40±24.50)d:P〈0.01或P〈0.05。治疗组的生存率为94.44%(17/18),对照组52.94%(9/17),P〈0.01;存活者中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88.23%(15/17),对照组为22.22%(2/9),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米夫定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控制CSHB早期的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拉米夫定 地塞米松 重型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考沙胺对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甘肃省儿童医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就诊4-16岁难治性癫痫儿童62例,添加拉考沙胺治疗3个月以上,观察其有效性和耐受性。结果:开始服用考沙胺平均年龄为9.2岁。其中28名儿童患有局灶性癫痫;19名全面性癫痫,15名为慢波睡眠期电持续状态(ESES)。局灶性癫痫组患儿17例有效,全面性组7例有效,睡眠期电持续状态组8例有效,只有2例SMI减少50%以上。不良事件4例(9.5%),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均为轻微表现,。结论:总之考沙胺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效,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可以为儿童难治性癫痫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儿童 拉考沙胺 难治性癫痫
  • 简介:目的优化O-去甲基文法辛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苄基保护,依次经过酰化、缩合、还原、氢解脱苄、成盐反应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果反应条件得到了优化,避免了使用二甲胺气体、正丁基锂和四氢锂铝试剂,总收率为30%(以对羟基苯乙酸计)。结论该路线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结构确证。

  • 标签: 抗抑郁药 O-去甲基文拉法辛琥珀酸盐 合成工艺
  • 简介:目的:比较进口和国产盐酸特唑嗪片剂药动学及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盐酸特唑嗪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mg,血浆样品经直接沉淀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特唑嗪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盐酸特唑嗪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9.55±1.19)和(9.95±1.45)h,tmax为(1.20±0.88)和(1.28±1.28)h,cmax为(57.59±16.61)和(57.12±17.83)ng/mL,AUC0~48为(621.96±152.54)和(607.52±126.03)ng.h.mL^-1,AUC0~∞为(640.81±156.06)和(628.52±127.69)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0±9.91)%。结论:盐酸特唑嗪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特拉唑嗪 生物等效性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