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变应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的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最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确诊AR的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的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的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沿海地区 变应原 福建 皮肤点刺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下术中情况,总结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鼻部解剖变异。结果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相关。结论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鼻内镜检查
  • 简介: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andBonnet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

  • 标签: 角膜敏感性(角膜知觉 CTT) 接触镜(软镜 RGP镜片)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5例115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眼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眼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1年多入院。患者自诉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局部无发红、压痛,全身无发热、畏寒,无口干、眼干、关节肿痛、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病程期间患者未行任何治疗。

  • 标签: IGG4 相关性 面部肿胀 关节肿痛 口腔溃疡 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均在局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管理60例,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照临床路径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节省了卫生资源,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白内障 围术期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鼻-鼻窦炎恰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16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真菌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真菌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鼻窦真菌感染占同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手术患者的5.6%(116/2089)。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曲霉菌感染,占所有致病真菌的84.5%(98/116)。各类型真菌鼻-鼻窦炎中,鼻窦真菌球最为常见,占79.3%(92/116),以上颌窦最为多见,术后2-8年复发率为2.2%(2/92);变态反应真菌鼻-鼻窦炎占12.9%(15/116),术后1-3年复发率为13.3%(2/15);急性爆发性真菌鼻一鼻窦炎占1.7%(2/116);慢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占6.1%(7/116),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真菌鼻-鼻窦炎的诊断必须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观察、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而得以确立,手术清除病灶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真菌 鼻窦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和评价弥可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外伤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和优越。方法将37例外伤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用弥可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间视力改善及视神经萎缩发生情况。结果弥可保治疗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63.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27.78%;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可保治疗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46.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72.22%,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对外伤视神经挫伤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外伤视神经挫伤的药物,其对视功能的恢复优于腺苷钴胺片。

  • 标签: 弥可保 腺苷钴胺片 视神经 挫伤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简介: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以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5例重症细菌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进行治疗,统计治疗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和耐药性。结果: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A组患者痊愈54例(83.1%),显效7例(10.8%),有效3例(4.6%),无效1例(1.5%);采用氧氟沙星治疗的B组患者痊愈25例(38.5%),显效6例(9.2%),有效23例(35.4%),无效11例(16.9%);采用氯霉素治疗的C组患者痊愈4例(6.2%),显效3例(4.6%),有效36例(55.4%),无效22例(33.8%),组间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结膜炎和角膜炎起效快,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角膜炎 结膜炎 耐药性
  • 简介: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体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体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体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变应鼻炎(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非感染炎性反应,肥大细胞(MC)浸润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MC表面受体白介素33受体(IL-33R)、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和Toll样受体4(TLR4)可以促使MC产生Th2相关效应因子,促发且维持Th2偏向,加重AR的免疫炎性反应,是研究和治疗AR潜在的靶点.本文将对上述受体的结构、表达、功能、相应配体、信号转导及其在AR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肥大细胞 受体
  • 简介: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类型的青光眼,难以控制的眼压、视力的急剧下降和眼部疼痛症状是其特点。目前国内外对NVG的研究颇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探索,然而手术仍是其目前最终的治疗方式,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药物与其它手术的联合治疗更是近年NVG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对NVG的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小梁切除术 Ahmed引流阀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