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具体类型及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类型及占比分别为穿刺口渗血及血肿8例(40%)、拔管综合症7例(35%)、假性动脉瘤5例(25%)。结论强化围术期抗凝治疗并对机体实施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合理进食与使用局麻药以及实施良好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血管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8.23+1.08)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以及患者焦虑度(3.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97+2.31)d、17.14%和(6.2+2.6)分(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到位率(100.00%)、患者舒适度(91.43%)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0.00%)和(85.71%)(P<0.05)。结论对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患者 ICU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上岗护士易出现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新上岗护士易出现护患纠纷的原因。结果提高新上岗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针对儿科的特殊性,提出应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讲座,提高护理人员法律知识,保证护理安全的正确实施,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可以预防或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新上岗护士 护患关系 纠纷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剖宫产术后肠排气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另一组采用PECA给药。结果两组术后的肠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肠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耳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42例中耳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与药敏实验。结果242份标本中21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检出率88.7%,分离病原菌251株,其中36份标本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54株占(61.4%),革兰氏阴性菌65株(27.1%),真菌32株(12.7%)。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株(51%)与铜绿假单胞菌37株(14.7%)。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利福平,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替考拉林,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95.3%,95.3%,100%,76.6%,79.7%,96%,100%,89.8%。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替卡西林的敏感性分别为94.6%,86%,86.5%,89.1%,100%,91.9%,94.6%,89.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中耳炎, 分泌物, 药敏试验,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72例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5±21)min,开腹手术组为(115±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11)ml和(159±35)ml,止痛剂平均用量分别为(21±15)ml和(61±1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9.7±2)d。腹腔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开腹组发生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肠梗阻 对比研究 腹腔镜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牙科畏惧症 儿童口腔预防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他汀治疗DCM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包括1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他汀治疗DCM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62,95%CI:4.02~7.23,P<0.001,I2=89%)及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MD=36.78,95%CI:16.98~56.59,P<0.001,I2=94%),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3.32,95%CI:-5.14~-1.50,P=0.0004,I2=87%)、血浆脑钠肽(BNP)(MD=-66.52,95%CI:-106.80~-26.24,P=0.001,I2=99%)、C反应蛋白(CRP)(MD=-2.15,95%CI:-2.84~-1.46,P<0.001,I2=93%)及白介素-6(IL-6)(MD=-6.50,95%CI:-9.70~-3.29,P<0.001,I2=94%)。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 标签: 他汀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科学护理方法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的患者63例(6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网膜复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出院后遵医嘱复查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科学护理 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 应用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下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性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在北京市农村社区分析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2014年5~10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30个行政村/居委会符合条件的2122例常住老年人,采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对该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慢性病发生情况,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慢性病分析指标。最终纳入1836例,合格率86.5%,年龄60~92(69.4±6.8)岁,其中男性713例,女性1123例。结果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4.1%vs35.9%,P=0.000),总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为慢性疼痛,高达23.9%。女性患有≥2种老年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9.2%vs10.5%,P〈0.01)。通过老年健康综合评估,入选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14.9%、13.2%和29.1%。51.3%老年人患有老年综合征。结论通过开展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能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发现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病 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4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TGAb、TPOAb的水平。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GAb、TPOAb水平高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TPOAb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728~9.743,P<0.05);护理事件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75%(x2=4.052,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独立程度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674~10.21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一共有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低,使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进而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低龄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电图的情况,为本病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各30例。采用德国美高仪Holter动态心电图仪和动态血压仪分析其24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高龄组的24h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龄组,但高龄组24h的平均脉压明显高于低龄组,差异显著(P<0.05);高龄组的24h平均心率略低于低龄组,高龄组窦性、房性、复杂性房性、复杂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比例均高于低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24h动态血压、心电图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 标签: 低龄 高血压 心电图 24h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跌倒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随机选取92例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前后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跌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跌倒程度明显减轻,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跌倒护理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保证了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心血管疾病 老年 跌倒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一共有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病人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病人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肝肿瘤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2例患者,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原因,明确临床诊断的方式。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大出血、低血容性休克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存在大量腹腔积液,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肝肿瘤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状之一,病死率较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密切监护,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降低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几率及死亡率。

  • 标签: 肝肿瘤患者 术后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