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54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患者。在护理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观察组患者时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分项中除“催眠药物”外其他因子较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可以良好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并有效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社区医院呼唤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到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70%,对照组为74.4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医院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优质护理 社区医院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方式在处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和漏药等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静脉输液患儿,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中共计有6例出现针头脱落现象,发生率为6.0%;发生10例漏药患儿,发生率为10.0%;发生停药的情况共计有11例,发生率为11.0%。观察组患儿的发生这些情况的数量分别是0例、2例、1例,发生率分别是0,2.0%和1.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确保小儿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 标签: 静脉输液 小儿 针头脱落 漏药 停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免疫治疗和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再次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68.09%,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7.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护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施行人性化护理对于胸膜盲检术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胸膜转移癌患者,其在治疗中均接受了胸膜盲检术检查。通过随机平均分组,将对此批病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施行基础护理措施和综合性人性化护理措施。最后经过临床对比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并且比较所采集患者的治疗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施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验组病例在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治疗护理综合满意度上结果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护理上经过临床结果的验证,证明了针对胸膜盲检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来完成术后护理,具有增进护理效果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恢复效率,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且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措施 胸膜盲检术 护理效果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无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级和3级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性阑尾炎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经我院护理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11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常规护理、盆底肌训练、排尿反射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盆底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与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尿失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综合护理效果有效率较高,且主观幸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极大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控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失禁 综合护理 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表和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13年至2015年160名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调查,男生78名,女生82名。结果症状自评表总分显示,男生自评表总分与女生自评表总分相差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习生症状自评表与全国医学生常模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有待重视,学院和社会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实习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

  • 标签: 临床医学 实习生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不同程度的根管填充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本研究中随机选取了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收诊的10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根管填充分别采取欠充、超充和适充的方法,来分析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根管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适充组在治疗后的疼痛发生率最低,治疗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适量填充的方法进行根管填充治疗,治疗有效率高、术后疼痛感低,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术后痊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根管填充治疗 牙体牙髓病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放弃治疗,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比较两组临终关怀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两组临终关怀后生存质量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后,临终期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癌症 临终关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续心理护理在脑肿瘤病患及其亲属负性情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脑肿瘤病患12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电话随访,对实验组病患及其亲属使用延续心理护理。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病患及其亲属的负性情绪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病患及其亲属在开展延续心理护理之后的14d、28d、56d的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以使脑肿瘤病患及其亲属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 脑肿瘤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过滤以及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于我院搜集的全血中选取80份进行白细胞过滤以及病毒灭活,探究其血浆成分的变化差异。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血浆成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VIII因子)的比较中,灭活前以及灭活后变化都并无较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以及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并不会有影响,因此可以进行过滤、灭活,给临床治疗提供新鲜血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病毒灭活 血浆主要成分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涟水县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状况,评价涟水县2011~201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有针对性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方法采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和比值(R)法对涟水县2011~2015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涟水县2011~2015年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0PV)、百白破疫苗(DPT)、A群流脑疫苗(MenA)、麻苗(MV)、乙脑疫苗(JE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9%,估算接种率为85.56%~114.14%。D值评价显示BCG、0PV为可疑,HepB、DPT、MenA、MV、JEV为可信。R值评价显示,可疑与不可信的指标项目占45.7%。结论涟水县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估算接种率总体有一定相差,可能存在接种数据统计不准确。

  • 标签: 常规免疫 接种率 监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行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SAS、SDS)及PICC置管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院前两项心理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PICC置管的依从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护理。结果治疗前两组SANS、BPR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ANS、BPRS量表评分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DSS量表中病房内活动、自理能力、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以及社会性退缩等指标评分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行为护理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对患者病情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 认知功能 心理行为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48h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月内治疗效果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改良 脑梗死 临床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新护理干预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接受创新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焦虑情况和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3.3.%,SAS评分为(40.1±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分别为51.7%、(53.6±9.3)分,各产程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各个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创新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程度,提高分娩质量。

  • 标签: 创新护理干预 焦虑 分娩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孕32周前开始治疗,观察组孕32周后开始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胎儿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早期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胎儿正常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不同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以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未实行健康管理的60岁以上的52例老年人设置为对照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实行健康管理的60岁以上的52例老年人设置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检出率,以及两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了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疾病的知晓率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结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对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效果显著,使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管理 社区 老年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