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科理论实践》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内科医师的学术交流、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标签: 内科医师 征订启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杂志 征稿
  • 简介:《内科理论实践》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内科医师的学术交流、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本刊主编:王振义、陈家伦;副主编:邓伟吾、刘志红、吕传真、宋善俊、陈顺乐、钟南山、高润霖、翁心华、樊代明。

  • 标签: 内科医师 征订启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杂志 征稿
  • 简介:医学课程整合打破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界线,加强学科之间,基础临床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适应医学科学新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近年来本校开展了整合课程改革探索,现将《感染免疫》整合课程教学实践报告如下:1对象方法

  • 标签: 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 传染病学
  • 简介:《外科理论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编辑出版的一本外科专业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96年。本刊以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重点,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报道、病例报告、综述、讲座、专题讨论、技术方法及国内外大型会议报道等栏目。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标签: 外科理论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网 征稿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22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其中男5例,女17例,就诊时平均年龄47.4(21~6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囊性肿物,其中10例同时伴有甲状腺多发占位.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均正常.11例行甲状旁腺囊肿单纯切除术,4例因术中判断肿物囊肿关系密切而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6例因甲状腺肿物同时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甲状腺病理报告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因同时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而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无囊肿复发迹象.结论甲状旁腺囊肿应作为一种颈部肿物的鉴别诊断之一,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正>结核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相差近一个世纪(99年),而当今这二种病原体分别引起的结核病和艾滋病(AIDS),不仅各自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重视,并且对二病关联的调查观察和研究亦在逐步深入,涉及流行病学、临床诊治、预防及有关基

  • 标签: 结核病灶 结核病人 结核感染 结核杆菌 肺结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内科理论实践》杂志已于2006年7月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编:王振义、陈家伦;副主编:邓伟吾、刘志红、吕传真、宋善俊、陈顺乐、钟南山、高润霖、翁心华、樊代明。

  • 标签: 内科理论 实践杂志 征订启事
  • 简介:<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最为多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可分为两大类,即传染性肺结核和菌阴活动性肺结核,各自诊断标准如下。一、传染性(菌阳)肺结核1.肺结核病人至少2次初始痰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阳性;或2.肺结核病人1次痰涂片检查阳性,并经负责治疗医师确认有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肺部异常阴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活动性肺结核 菌阴肺结核 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 显微镜检查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并发症多。近年来关于促炎症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利用抗炎症因子治疗SAP日益受到重视。IL-11(interleukin-11,IL-11)是近来报道的一种有效的抗炎症因子,它在肠道炎症、内毒素血症及辐射导致胸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仅就目前IL-11在SA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IL-11 抗炎症因子 促炎症因子 保护性作用 内毒素血症
  • 简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是一组由于醛固酮不恰当的高分泌,部分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自主性分泌而引起的疾病。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心血管损害、肾素抑制、钠潴留和钾排出增多。长期且严重的钾排出增多可导致低血钾的发生^[1]。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 醛固酮 肾上腺静脉取血
  • 简介: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升高[2]。生理情况下,胆汁的正常代谢受相关核受体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胆汁酸的转运有赖于分布于肝肠循环各个部位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协同配合。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有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突变、药物、激索、炎症、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通过影响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胆汁淤积的发生。此外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细胞骨架改变也可能是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1]。结介近期该领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胆汁淤积相关的主要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酸 分子机制
  • 简介:缺血性肠病也称肠系膜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的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按解剖分类,肠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源于3支动脉:①腹腔动脉供应胃和十二指肠,侧支循环丰富,缺血性肠病罕见.②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小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至脾曲,因其分支的各动脉均为末梢动脉,一旦受阻易形成肠壁局部坏死.③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结肠及大部分直肠.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缺血性肠病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缺血.此病属少见病,但随着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日益增多,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此疾病诊断有一定困难,常易误诊,延误病情,且一旦发生即呈凶险重症,故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现将从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方面对缺血性肠病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慢性肠系膜缺血 动脉供应 急性肠系膜缺血 心血管病 诊断与治疗
  • 简介:自噬自噬(autopha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自体吞噬(selfeating)。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在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结构,从而提出"自噬"概念。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机制,是大量降解和回收利用胞质成分的保守过程,并产生氨基酸、核苷酸及腺苷三磷酸(ATP),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维持自身稳定。

  • 标签: 自噬 心肌肥厚 反向重塑 心力衰竭
  • 简介:国民健康知识的缺乏、伪科学的泛滥和公众教育的缺失.使患者对高血压的知识和长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是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成效.患者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包括对高血压的了解、对降压药的了解.增加遵医嘱规范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控制率[1]。《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慢性病防治要强调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2]。

  • 标签: 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健康教育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体内含量的高低对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每天铁需要量为20—25mg,人体全身的总铁量为3—4g,铁在体内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功能铁占全身总铁量的80%,贮存铁占总铁量约20%,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是反映机体铁贮存情况的标志,是判断体内铁缺乏及铁超负荷的有效指标,人体铁元素超过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危害,

  • 标签: 铁蛋白 铁超负荷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阶段的泡沫细胞,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THP-M),由ox-LDL诱导其转化为不同阶段泡沫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不同阶段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透射电镜和油红O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内脂质,噻唑蓝染色法测定不同阶段泡沫细胞的活性变化规律。Westernblot方法测定II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4h开始,THP-M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的红染颗粒或脂质空泡,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较对照组增加,细胞胆固醇酯含量大于总胆固醇的50%,泡沫细胞已经形成。噻唑蓝染色结果显示,自48h开始少量泡沫细胞出现死亡现象(存活率93.21±3.66%),60h和72h细胞存活率率分别为72.15±2.23%和63.06±1.83%。电镜扫描结果发现,24h细胞内脂滴聚集,24h内细胞浆自噬小体逐渐增多。36h、48h细胞内脂滴大小和形态各异,可见吞噬脂滴后尚未消化完全的自噬溶酶体,部分细胞膜破裂;60h和72h,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大量崩解。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结果一致。结论利用oxLDL诱导THP-M24h、36h-48h、60h-72h后,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含量分别符合早期、中期和晚期泡沫细胞的生物特征,成功建立了早、中、晚期泡沫细胞模型,其中细胞活力变化可能与II型凋亡(自噬性死亡)相关。为不同病程AS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THP-1细胞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