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更适合于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拔管方法。方法将101例拔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采用正压技术,即在患者吸气末应用简易呼吸器快速向气管插管内送气,同时放开气囊,将气囊上滞留物吹至口腔并及时吸净,再拔出气管插管。B组采用传统方法,放开气囊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末端,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观察2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总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对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效果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简易呼吸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后拔管,清除较彻底,并发症少。

  • 标签: 气囊 滞留物 拔管 气管插管
  • 简介:便秘是卧床患者最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不仅会导致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卧床患者大多排便无力,临床上解决此类问题多使用口服给药、肛塞通便药物或灌肠操作来改善排便情况。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粪便。为了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卧床患者的粪便辅助清除装置,用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卧床患者 粪便 设计 装置 应用 全身中毒症状
  • 简介:目的:寻找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最佳给药方式。方法:对1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取不同给药方式,A组40例给予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B组40例静脉滴注给药,C组40例间隔静脉推注给予。对给药后患者达到阿托品化时间、维持时间及中毒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与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方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具有阿托品化时间短、容易维持和不易发生中毒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给药方式
  • 简介:为了降低留置针堵管率而设计的一留置针封管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凹槽的底座和盖板,嵌入盖板的活塞、凸轮、微电机及控制装置。输液完毕后将留置针的延长管嵌入底座凹槽,扣上盖板,启动控制装置开关,微电机带动凸轮使活塞上下移动,反复压迫留置针的延长管,使针头处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再次连接输液时不会发生留置针堵管。该装置操作简便,显著降低留置针的堵管率和维护成本。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装置 防堵管 封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的最佳方式,以获得准确信息,为做出科学的护理管理决策、改进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设置满意度问卷调查箱,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入院处护士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不同的调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入院处护士对出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结果最真实、可靠。结论入院处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是一较好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

  • 标签: 护理管理 满意度 调查方法
  • 简介: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能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便用药和抢救。目前该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具有较成人外周静脉直径小、呈网状分布、分支多、外观不明显、不易固定等特点,故小儿头皮静脉留置较成人静脉留置难度相对较大。现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送管法进行探讨,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如下。

  • 标签: 头皮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送管方法 一次穿刺成功率 小儿头皮 保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 48例,第 1组 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 2组 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周内第 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 2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1周到 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2周后第 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 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 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 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2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甘露醇组(32例)用传统口服甘露醇导泻加清洁灌肠法,恒康正清组(36例)应用恒康正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比较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耐受性、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肠道清洁效果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患者耐受性、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恒康正清是一安全、快捷、有效、耐受性好的肠道清洁准备药物。

  • 标签: 结直肠癌 术前肠道准备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及局部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取血标本。对两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以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发生溶血、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组织损伤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注射器 采血管 标本溶血 凝血 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两不同针柄固定法与患者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静脉输液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一天采用翻转针柄后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实验组.采用线性模拟评分标尺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疼痛率为24.17%,无痛率为75.83%;而对照组疼痛率为45.83%,无痛率为54.17%,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翻转针柄后固定针柄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其不仅可以增加药液滴注速度,还可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 标签: 静脉输液 疼痛 针柄固定法
  • 简介:加温输液是临床上一重要的输液方法,特别是用于大量输注低温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由于输入液体温度低,大量输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液体加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加温输液 输液排气 温控仪 装置 快速输注 输液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莫菲氏滴管推注法、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推注法、分离头皮针推注法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A组220例采用传统分离头皮针法,B组220例采用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法(新方法1),C组215例采用莫菲氏滴管推注法(新方法2)。结果A组满意度为81.8%,B组满意度为96.8%,C组无不满意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1.90,P〈0.01)。结论莫菲氏滴管推注法和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推注法患者易于接受,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液器 静脉推注 护理
  • 简介: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0%,是产科常见的一个并发症。胎膜早破孕妇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平卧位尤其左侧卧位为主,对先露部尚未衔接或异常胎位者应抬高臀部,以免脐带脱垂。临床上抬高孕妇臀部常采用直接垫支托物于臀下或垫高床尾头低脚高位法。为探讨这两臀部抬高方法的优缺点,自2004年我科护理人员对孕妇采用随机分组后进行临床护理,

  • 标签: 抬高臀部 胎膜早破 绝对卧床休息 临床护理 胎膜破裂 左侧卧位
  • 简介:[目的]更好地解决老年牵引致便秘病人的排便困难问题。[方法]使用一次性硅橡胶吸痰管进行改良式开塞露灌肠与常规开塞露灌肠法的比较。[结果]采用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法在舒适度、排便效果、药液漏出、排便后仍有便意感方面效果均优于常规开塞露灌肠法。[结论]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皮肤和床铺的污染,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感到舒适并乐于接受。

  • 标签: 牵引 便秘 开塞露灌肠
  • 简介: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液体输入人体内。但是由于临床护士短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能做到全程照护,输液结束未及时拔针就造成血液回流;输液瓶太低液面下降小于人体血压,出现血液回流;当为输液患者尤其在术后测量血压时,袖带会产生压力使血液回流;当患者躁动时由于肌肉紧张,血管收缩等症状,造成血液回流。导致血液回流容易堵塞针头,使药液滞停不能起到治疗作用,需要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回流血在输液管壁形成小血栓,回输到患者体内可能引起栓塞;患者对输液回血易产生紧张、恐惧感,易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意的情绪。

  • 标签: 静脉输液 输液器 满意度
  • 简介:术前导尿时机与患者血压、心率改变,膀胱、尿道黏膜损伤,麻醉苏醒期尿管相关的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进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等情况有密切关联。目前国内手术患者经尿道膀胱导尿术的时机通常有:术前常规导尿(术前1-2h在病房留置尿管);麻醉前用药15min后导尿;麻醉后导尿。有研农报道其中2导尿时机对患者某一指标的影响,但将3术前导尿时机作为研究内容,来观察其对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院2007年4—12月研究3导尿时机对血压、心率及术后尿管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的影响,旨在探讨对患者影响最小的术前导尿时机,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择期手术患者 导尿时机 术前 膀胱刺激征 尿道黏膜损伤 留置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套管 观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既具有清洁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也利于环境保护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在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210例210只眼,随机抽签法分组,A组为实验组用生理盐水200ml,B组为对照组用0.02%升汞+生理盐水各100ml,C组为对照组用0.4%庆大霉素液及生理盐水各100ml冲洗作为结膜囊冲洗液,每组70例70只眼。冲洗前、后用眼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并在1h内送检做细菌培养。分别对3组患者在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3组患者在冲洗前细菌阳性率分别为:A组62.86%,B组54.29%,C组50.00%;3组患者冲洗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冲洗后细菌阳性率分别为:A组31.43%,B组27.14%,C组20.00%;3组患者冲洗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冲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冲洗后15min及30min结膜充血隋况比较:B组的刺激陛较大,C组居中,A组刺激性较小。结论单纯使用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少化学药物对患者眼部的刺激性、毒性等不良反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可为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表明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可以代替传统的内眼结膜囊冲洗液。

  • 标签: 内眼手术 结膜囊 冲洗液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